常用被动免疫制剂的安全性及与主动免疫制剂联合应用的注意事项(1)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 200051)
被动免疫制剂包括抗毒素、抗血清和人源特异性免疫球蛋白3类。这3类制剂具有抗体属性,是通过直接输注循环抗体来实现被动免疫的目的,使机体获得短暂而有效的免疫力,起到对相应疾病的保护,使接受者产生抗感染的免疫治疗作用[1]。常用被动免疫制剂按其类型和作用见表1:
由于被动免疫制剂性质的决定,以及使用不当等原因,也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本文就被动免疫制剂的安全性及与主动免疫制剂联合应用需注意的事项作以下介绍。
1常用被动免疫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
目前国内被动免疫制剂,如抗毒素和抗血清多系由免疫的马血浆经胃酶消化用盐析法制备而成,虽然经过高度纯化,但其本质仍为动物血清异性蛋白,故这些制剂存在着引起过敏反应的致敏因子。以往一向认为丙种球蛋白是人血的正常成分,注射后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近年来,由于丙种球蛋白的品种和用量日益增多,也时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
由马血浆特异性蛋白引起的变态反应有Ⅰ型变态反应和Ⅲ型变态反应两种最为常见。Ⅰ型变态反应是抗毒素、抗血清应用后的常见不良反应,其表现形式以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过敏性休克出现。马血清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除与组织胺等过敏介质有关外,还有血浆中的过敏毒素参与,故症状一般较重。Ⅲ型变态反应典型的表现为血清病,这是一种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的反应。
由于丙种球蛋白放置的时间过长或受热,或制造过程中血红蛋白未能除尽,致使IgG聚合物增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