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害高危人群300例不同抗结核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沈俭 顾鸿生 冯茜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结核科;
【摘要】[目的]观察具有药物性肝损害高危因素患者采取提前干预措施(适当调整化疗方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1月1日—2009年3月31日收治的初治菌阳且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肺结核患者300例。随机将其分成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50例,并对两组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作比较。[结果]采取干预措施(干预组)150例,出现肝损害15例(15/150,10%),非采取干预措施(非干预组)150例,出现肝损害55例(55/150,36.9%),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1)。干预组与非干预组2个月痰涂片抗酸杆菌转阴率分别为63.3%(95/150)和63.9%(96/150),疗程结束治愈率分别为93.3%(140/150)和95.3%(143/150),X线胸片病灶吸收分别为86.0%(129/150)和88.6%(133/150)。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4.0%(6/150)和3.33%(5/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提前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减少肝损害的发生,并确保抗结核疗效。
【关键词】 结核 肺 药物性肝损 痰菌转阴率
【分类号】R521
我国是世界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居世界第2位。据2010年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患病率为367/10万[1]。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多种标准一线抗结核治疗方案如2HREZ/4HR、2HREZ/4HRE等(H:异烟肼,R:利福平,E:乙胺丁醇,Z:
------
摘要: [目的] 观察具有药物性肝损害高危因素患者采取提前干预措施(适当调整化疗方案),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分析我院2000年1月1日—2009年3月31日收治的初治菌阳且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肺结核患者300例。随机对比观察采取与非采取提前干预措施的两组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 [结果] 采取干预措施(干预组)150例,出现肝损害15例(15/150,10%),非采取干预措施(非干预组)150例,出现肝损害55例(55/150,36.9%),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P<0.01)。干预组与非干预组2个月痰涂片抗酸杆菌转阴率分别为63.3% (95/150)和63.9% (96/150),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3.3%(140/150)和95.3%(143/150),X线胸片病灶吸收分别为86.0%(129/150)和88.6%(133/150)。随访1年,复发率分别为4.0%(6/150)和3.33%(5/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存在发生药物性肝损害高危险因素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时应提前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减少肝损害的发生,并确保抗结核疗效。
关键词: 结核; 肺; 药物性肝损; 痰菌转阴率
中图分类号: R 7 文献标志码: A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2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