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预防医学》 > 2012年第9期 > 正文
编号:12301011
常州市金坛市金城镇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碘营养状况调查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日 谢轶青 孙建平 吴民义
第1页

    参见附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碘盐覆盖率较高的常州市,选择金坛市城郊结合部金城镇作为调查点,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本地区处于中等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凡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并自愿配合调查的家庭列入调查对象。共调查金城镇99户孕妇和哺乳期妇女,连续采集3 d尿样,每天24 h的尿样全部留样检测尿碘。调查对象排除服用富碘药物者。

    3 讨论

    食用碘盐是防治IDD的主要措施,因此对居民户食用碘盐的监测尤为重要。监测结果显示,居民食用的碘盐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达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GB 16006—1995)中对碘盐的要求。但近2年中居民食用非碘盐率有所回升,造成碘盐覆盖率及合格碘盐食用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 私盐的影响。我区处于城乡结合区域,农贸市场比较分散,给私盐监察管理带来难度,大量不合格碘盐和非碘盐流入市场。② 舆论的影响。近年来受媒体的一些诸如沿海居民不缺碘,食用海产品可完全替代食用碘盐,食用碘盐导致甲状腺疾病增加等宣传的影响,导致居民有意识地购买非碘盐\[1\]。

    2004—2011年监测的碘盐中碘含量均值相对稳定, 但变异系数在16%~27%间波动,表明食盐中碘含量分布不均匀。不合格碘盐中绝大部分是碘含量偏低的碘盐,这有可能是居民存放不当(存盐容器不密闭、存放环境湿热、阳光直射等)所致\[2\]。建议政府部门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减少非碘盐对盐业市场的冲击,建立监测-反馈-监督管理机制,保证居民的食用盐为合格碘盐。另一方面,继续加强IDD防治知识的宣传,强调缺碘危害,使居民掌握防治知识,科学补碘,指导人们到正规渠道购买碘盐。

    4 参考文献

    [1]沈俊毅,张颖琦.上海市虹口区2002—2008年居民碘盐监测结果\[J\].上海预防医学,2010,22(1):28-29.

    [2]刘驰青,狄小兰,陈勇.昆明市五华区2007年居民碘盐监测结果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2008,14(2):25.

    (收稿日期:2012-04-16)1.3 评价标准

    依据WHO推荐的尿碘评价标准评价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碘营养水平。即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100 μg/L,适宜范围为100~200 μg/L;孕妇尿碘中位数≥150 μg/L,适宜范围为150~200 μg/L\[2-3\]。

    1.4 质量控制

    调查工作由经过市级培训的市、县、乡三级专业人员承担,连续3 d调查人员不变,发放统一的尿样瓶,并每天上门收集尿样。尿碘检测由常州市疾控中心承担,该实验室2002年以来每年均参加国家IDD参照实验室的外部质量考核且考核合格。

    2 结果

    2.1 尿碘检测结果

    共调查了99户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其中53户为哺乳期妇女,46户为孕妇。共检测尿样1 740份,尿碘中位数为172 μg/L,其中<100 μg/L的338份,占19.4%,100~200 μg/L的713份,占40.9%,201~300 μg/L的399份,占23.0%,>300 μg/L的290份,占16.7%。

    2.2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水平比较

    共检测哺乳期妇女尿样743份,尿碘中位数为180 μg/L,其中<100 μg/L的114份,占15.3%,100~200 μg/L的308份,占41.5%,201~300 μg/L的177份,占23.8%,>300 μg/L的144份,占19.4%。检测孕妇尿样997份,尿碘中位数为166 μg/L,其中<100 μg/L的224份,占22.5%,100~200 μg/L的405份,占40.6%,201~300 μg/L的222份,占22.3%,>300 μg/L的146份,占14.6%。

    3 讨论

    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后,重点人群的碘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总体碘营养状况良好,但这仅仅是代表一个群体的水平,仍有338份尿样在某个时间段尿碘含量<100 μg/L。碘缺乏对人体最严重的危害发生在胚胎期和婴儿出生后的2年内,会对后代的智力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有研究表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尿碘水平在重点人群中是最低的\[4\],人工补碘后,8~10岁儿童尿碘(碘营养)达正常水平,而孕妇和哺乳妇女因其生理特点部分人群仍显示碘营养不足,直接导致胎儿和婴儿的碘摄入不足。孕妇碘摄入不足可能与当地风俗习惯如孕妇需少吃盐或有些孕妇进食较少等有关,哺乳期妇女碘摄入不足主要是因哺育婴儿消耗增多,因此这两类人群所需的碘量要比平常人多。

    随着IDD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尿碘检测已逐渐成为IDD监测的常规指标,也是评价人群碘缺乏危害和干预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在稳定状态下,人体碘排出量基本上反映碘的摄入量,因此尿碘基本上反映了每日碘的摄入量。它是判断个体或群体碘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在下调食盐碘含量标准后,这类重点人群的碘营养水平更应引起重视,因此以后IDD防治工作的重点应加强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碘营养状况监测。

    采用正确的抽样方法和检验技术检测尿碘水平是最实用的评估碘营养状况的生化指标。24 h尿碘是评价机体碘摄入量的最直接的指标,但由于收集24 h尿液十分困难,尤其在现场人群调查时是不可能的,因此,普遍采用的是收集随意一次尿液,所获得的“尿碘”结果仅是随意一次尿碘浓度,其结果因受采样季节、时间、饮水以及其他生理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果用随意一次尿碘浓度简单地直接评价机体每日碘摄入量,定会影响监测的准确性\[5\]。从本次连续3 d采集24 h的尿样检测结果看,同一个人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尿碘浓度相差较大。检验界普遍认为应尽可能用早晨的第一次尿作为检验标本[6],但也有研究报道称可以采集13∶ 30左右的尿样代替晨尿尿样\[7\]。这有待于在以后的监测中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阎玉芹,陈祖培.对标准化尿碘测定方法试用过程中几个问题的讨论和建议\[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7,16(4):298.

    [2]Thomson CD.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for iodine around the world\[J\].IDD Newsletter,2002,18(3):38-42.文章编号:1004-9231(2012)09-0505-02

    ·妇幼卫生·

    作者简介:施美华(1962— )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9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