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预防医学》 > 2016年第11期
编号:12987175
流感病毒致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易感机制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日 《上海预防医学》 2016年第11期
     肺炎是全球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死因之一,每年导致全球数百万人死亡,在5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中具有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每年约有250万新发肺炎病例,研究估算约有5%的患者死于肺炎相关疾病[1]。尽管目前已有疫苗接种和抗生素治疗等措施,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等导致的细菌性肺炎仍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而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继发细菌性肺炎出现抗生素治疗有限、病情加重、预后差等特点,引起了广泛重视和研究。相关研究表明,流感病毒感染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机体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并为呼吸道正常定植细菌向肺部侵袭提供多种条件。本文就近年来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继发细菌感染的易感机制进行综述。

    1 流行病学研究

    1.1 既往流行情况

    流行性感冒(流感)继发细菌感染最早报告于18世纪初,随后法国内科医生René T. H. Laennec通过临床观察和一系列尸检研究证实流感的流行能显著增加人群细菌性肺炎的发病率[2]。在此之后大量研究表明,流感病毒可通过抗原变异和基因重组完成进化,导致新型病毒的出现甚至大流行。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均可增加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在大流行期间尤为显著 ......
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