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05年第3期
编号:11042980
对150名入园幼儿的个性调查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05年3月1日 《儿童与健康》 2005年第3期
     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课题组

    都说入园是一个幼儿步入社会的最早时期,也是本性最自然的,我们中国家庭以独生子女为多,特别是计划生育先进城市张家港的独生子女约占98%以上,要培养幼儿的和谐个性首先要了解幼儿的个性存在哪些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案,于是,我们对刚入园的幼儿园进行了调配查问卷、观察分析、谈话等,结果发现,当前独生子女存在以下的情况。

    幼儿普遍问题

    1、独立性差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普便存在的现象,家里吃饭都是成人喂的,衣服都是成人包办的,于是到了幼儿园,许多幼儿都出现了不会吃饭、不会脱衣的现象,甚至要家长抱到教室里,给我们老师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自理能力特别差,相应的是学习上的依赖也特别严重,孩子的作业好象都是家长的事情。
, http://www.100md.com
    2、合作性差

    由于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更多同伴交往的机会和空间,在家里又是小“太阳”,于是到了幼儿园,打人是常有的事情,攻击现象非常严重,经常有幼儿鼻青眼肿了回家去,原因是争抢东西、不愿吃亏或自我中心特别厉害,如果你只给份数少的玩具给大家玩,结果常是先拿到的幼儿占为已有,有的甚至情愿自己扔掉也不给别人。在与自然的合作行为中,很多幼儿存在采摘花木、乱扔垃圾的现象,整理能力更是差,因为家长为了满足自己孩子的需求,牺牲了培养的良好时机,例如孩子喜欢一朵花,那么家长就能把花朵摘下来,为的是满足孩子一时的需求,而牺牲了了人类的生存问题。

    3、交往能力差

    没有同伴的日子他们是太阳,有了同伴为了他们就为了玩具或食物吵架、打架是常有的事情,原因是他们不能运用礼貌的语言和行为与别人交往,没有体验过愉快交往带来的快乐心情。

    4、自信心差
, 百拇医药
    没有同伴的日子也就没有了交往,因此孩子很少表现自己的机会,这羞现在孩子们中间十分普遍。一遇到困难,孩子就罢工或苦恼,而没有坚持的决心和信心。缺乏一种刨根问底、探索研究的态度,因此遇到困难,孩子就喊累叫苦。

    孩子真实需求

    1、孩子渴望朋友——独生子女的求友愿望比任何一带都强烈

    围墙和高层住宅隔断了人们联系的纽带,同住一幢楼房,几年过去了,楼上楼下住着谁都不知道,这是现代城市家庭存在的普遍现象,孩子自然也就失去了同伴交往的权利、时间和空间,大多数的时间是一个人度过的,有时由于父母工作的繁忙,还常常把孩子一个人反锁在屋子里。

    2、孩子渴望平等——蹲下身,和孩子平视,你会发现另一个世界

    有一次,我和一位年轻的妈妈谈话,她对我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她的女儿3岁却最不爱逛商店,哭闹着不肯进去,这位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商场里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小孩子为什么不爱来呢?终于有一天,他发现其中的奥秘,一天,他领着孩子在商店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穿梭,孩子的鞋带掉了,他给孩子系鞋带,忽然发现,眼前是多么可怕的情景,矮小的孩子,没有柜台高,根本看不见商品,而是大人们的一条条大腿和大手,一个个带棱角的包,时不时磕碰孩子的小采和弱小的身体……因此,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是吸引孩子兴趣的一个主要因素。
, 百拇医药
    3、孩子渴望尊重——尊重孩子的妈妈才能培养出自尊的孩子

    孩子是个人,不是玩物和宠物,他是人,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也有他的隐私,现在的家长把孩子当作宠物,想玩就玩。想逗就逗,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就是不懂得尊重孩子,拿有些家长的话来说:“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可见,这些家长根本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而是当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

    4、孩子渴求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中国的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理心切,孩子一不好就打骂孩子,总是责怪自己的孩子“笨”“不争气”,其实聋儿都能变神童,天才就在你身边。

    5、孩子渴望保护——家庭是孩子的港湾
, 百拇医药
    离婚现在是好多家庭的普遍现象,家长们图自己的一时之快,殊不知对孩子带一的却是终身的伤害,孩子变得孤僻、冷淡、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学习提不起精神,没有安全感……家长们为了孩子,就有必要互相包容,互敬互爱,给孩子带来一片宁静,让孩子生活在完全的爱中。

    家教存在误区

    1、心理误区:可怕的补偿心理——剥夺孩子宝贵的童年

    我们这一代,由于时代问题,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失落或惆怅,或中考失意、没有一技之长等,于是,我们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于孩子,从而残残酷的扼杀和剥夺了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孩子于是减少了本该属于他们的自由时间,去学什么钢琴、书法等。殊不知,孩子得到了一点,却失去了更多。

    2、形象误区:可怕的“鸡妈妈”——把母爱变成了母害

    由于我们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年轻的妈妈产生了惧怕心理,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学坏,于是,就像老母鸡一样,把孩子呵护在自己的翅膀下,整天提心吊胆,不敢离开半步,生怕失去自己唯一的“宝贝”。不知不觉,步入了教育的误区,只要自己能给的,没有不答应的,三是看管型,事无巨细,什么都管。结果呢?我们都能想象得到。
, http://www.100md.com
    3、行为误区:孩子眼中的爸爸妈妈——缺乏榜样示范作用

    孩子善于模仿,孩子的眼睛就象一台照相机,每天在自己的眼中留下了父母的形象,但是打牌、搓麻将、赌博在很多家庭依然常见;夫妻吵架、互不相容、邻里纠纷等是很多家庭中的家常便饭;公共场所,不守公德,如随地吐痰、扔烟蒂、擤鼻涕、抢座位、跨栏杆、折花木是家长们常有的行为,无形中也影响了孩子,尽管教育一致要遵守社会公德,但是效果却尽差人意。

    4、语言误区:否定性的语言——孩子成长的负信息

    语言是家庭教育中应用最多的,有些家长使用很多的不良语言是三种,我们可定名为“红灯语言”。一是否定词,孩子们在家每天听到的是由“不”字组成的词语,如“不许”“不能”“不要”“不可以”,家长充当的是警察,他们不断地向孩子亮起红灯;二是限制词,家长往往强调的是自己的主观愿望,忽略的是孩子的客观存在,用一种强硬的态度让孩子进入某种规定的位置,并按照家长的设计设计修剪孩子,极大地阻碍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三是挑剔词,许多家长非常善于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善于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一有差劲,就不断数落孩子,在家长接幼儿时,我们不难听到家长常说的一句话:“你看××做得这么好,你怎么××”这些消极的词语,极大地强化了孩子的弱点,让孩子否定自己。家长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