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文的童年故事
侯宝林是我国著名的相声艺术大师,人称“中国的卓别林”,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轻俏简捷、庄谐并重的艺术风格。侯宝林在相声界自成一家,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一套成功的经验。他的二儿子侯耀华是影视界的明星。小儿子侯耀文是相声界的著名演员。兄弟俊才、自然融进了侯宝林的许多心血。在常人眼里,侯宝林是相声界的一代宗师,子承父业,理所当然。但侯宝林对两个儿子从小就要求严格,他常常说:“相声是一门综合艺术,不是消愁解闷耍贫嘴,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多种知识,是干不好这一行的。”因此,尽管两个儿子小时候在相声表演上都很有才能,但侯宝林却极力反对儿子们说相声。
耳濡目染爱相声
侯耀文的母亲王雅兰原是京剧演员,婚后,便不再登台演出,而成了一位贤内助。解放后,她在街道上组织了一个京剧团,义务教戏,培养青年演员。
“大家放开嗓子,念白要有神气和味道,唱腔要甜脆圆润……” 母亲正在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的教戏。不知什么时候,从房门口探出一个小脑袋来,他那对大眼睛在顽皮地转动着。一会儿孩子蹑手蹑脚地走进来了,他排在徒弟们的后面,亮晶晶的眸子跟着大人的指尖转,渐渐地也手舞足蹈、咿咿呀呀起来。他终于被发现了,妈妈走过来,伸出双臂想抱他,他却一转身跑了。
, 百拇医药
这个不满5岁的孩子,就是小耀文。他不但跟着学京剧,还能说会演10来个相声小段。在幼儿园,在小巷深处的角落里,他时常给小伙伴们表演,有声有色,有腔有韵的童音,举手投足的稚气,深深地把孩子们吸引住了。
在耀文很小的时候,一天傍晚,侯宝林先生带他去中山音乐堂演出。结束时,他跟着父亲从后台出来,忽然发现外面的马路两边站满了人,人们争着和父亲握手问好。那一刻,他惊呆了,在这之前,他只知道父亲相声说得好,但却没有想到父亲从事的职业会有这么多人喜欢。隐隐间,小耀文对这个职业开始有了一生中的第一次崇敬。
耀文七八岁的时候,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奶奶在屋里的收音机旁,一边补袜子一边对小耀文说,你长大了后,要向你爸爸学,人在社会上,要有真本事,人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拿走,只有本事拿不走。儿时的小耀文或许体会不到其中的深刻涵义,但从此却格外地留意起父亲和他的事业了。
当时,侯宝林的家里有很多人跟他学习说相声,而且都是吃住在家里。耀文常常坐在一边看着父亲教学生,那些学生们也都很喜欢他,休息时,就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他玩儿。在这样一种不经意中,小耀文渐渐地对相声艺术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学校读书时,他还瞒着父亲参加了学校的业余演出队,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文艺演出。
, 百拇医药
在耀文12岁那年,大哥侯耀中到海南军区工作,他原来参加业余演出时的搭档便拉着耀文一起在工人俱乐部给工人们去演出。那是在北京西城区工人俱乐部,宽敞的礼堂内几百双眼睛,一齐注视着高高的舞台。台上的小跃文往下一看,只见台底下是黑压压的人群。这是他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下登台演出,心中小鹿撞怀般突突地直跳,声音发颤,手心出汗。他记得最熟的父亲说过的一个传统段子《醉酒》,此刻在他嘴里却变得平淡乏味,一个相声段子说完了,却从始至终没有人笑。走下台,他带着哭腔对捧哏的宋叔叔说:“观众今天怎么都不乐呀?”满头大汗的宋叔叔,拍了拍他的肩膀,什么也没说。侯耀文的心一下子凉到了脚底。生平第一次觉得难堪,羞愧,他臊得无地自容,一头钻进厕所,躲在一个角落里伤心地哭了。
从那以后,侯耀文开始发奋了。他下了学就参加市少年宫古典舞蹈班,市青年曲艺队的训练。侯跃文入迷了,一有时间便跑到曲艺队,他默默地记着,悄悄地模仿着。在这里,他学会了《空城记》、《黄鹤楼》、《大保瞟》、《卖市头》等相声段子。
, http://www.100md.com 父亲不在家时,他就一头钻进了父亲的书房。书房里,一盆米兰在窗台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书架上,摆放着各种文艺书籍。这里是书的世界,也是耀文最好的图书馆。在这里,他看了《中国笑话选》、《笑话一百例》、《笑林广记》等书,知道了“贯口活”、“子母活”、“倒口活”、“柳活”。小跃文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不仅如此,他还背贯口,练习绕口令,他渴望着有一天能再次登上舞台。
在下一次表演时,他让奶奶特意给自己做了一件小大褂,精心准备了一段传统段子《八扇屏》,一口气说完一大段历史故事,获得了满堂彩……
接连的演出成功,小耀文开始在观众中渐渐地有了一定的名气,但那时,他却不敢报自己的名字,因为他是背着父亲出来的。所以,人家提醒耀文,千万别透露你是侯宝林的儿子,如果一旦现了眼,你爸爸决饶不了你!于是,侯耀文就以自己的小名“小阿弟”,在舞台上度过了4年多“隐姓埋名”的日子。
父亲曾反对他说相声
, http://www.100md.com
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的相声,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因此,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走自己走过的道路,而指望着他们在其他方面出人头地。所以,侯耀文在学校取得的成绩,从来都不敢告诉父亲。说实话,还是个孩子的耀文也只知道自己喜欢说相声,将来干什么,他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但1965年暑假里的一件事,却让他的人生之路有了明确的方向。
耀文在学校的搭档,初中毕业后不想继续读书了,一天,他无意中听说中国铁路文工团在招考学员,就拉着耀文一起去报了名。他们表演了刚刚在北京市中学生文艺会演中获得优胜奖的段子《学校采访记》,结果,耀文在一大群考生中被主考官一眼看中,成为唯一选中的演员。
“你姓什么呀?”
“姓侯!”
“家里有搞文艺的吗?”
“有!”
, http://www.100md.com
“是你什么人,在哪儿啊?”
“我父亲,在广播说唱团!”
一听是广播说唱团姓侯的,主考老师心里满是疑惑。
“你父亲是谁?”
“侯宝林!”
一听站在眼前的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儿子,主考老师当即拍板,“行了,就是你了。”耀文却连连推脱:“我是陪同学来的!我自己不考!”“那也不行!”“可我爸爸不让我当演员!”耀文支支吾吾地说。“你父亲那里的工作我们来做,你先把学退了!”
耀文在吃饭时战战兢兢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
“我去考铁路文工团了!”
父亲一言不发,继续吃饭。
, 百拇医药
“我考上了!”
父亲依然一言不发,可筷子却停在了半空。
“人家让我办手续呢!”儿子鼓足了勇气。
听罢这句话,侯宝林把筷子撂在桌子上,从衣服兜里掏出5元钱,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只说了三个字:“上学去!”扭头就走。但那时,耀文已经自作主张地办了退学手续。
正巧那几天,铁路文工团到北戴河演出去了,一周后才能回来,退学后的耀文瞒着父亲,每天背着书包在大街上晃荡了7天。好不容易等到铁路文工团派人上了侯家,但接连两次,不知费了多少口舌,侯宝林还是一个劲地摆手:“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演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耀文初中刚刚毕业,不适宜当演员。”后来还是团里的领导亲自上门,并表示“我们负责给他补习文化”后,侯宝林才算勉强同意了儿子的要求,1965年9月14日,侯耀文正式上班了。
耀文带着书本,带着幻想,带着希望,来到了铁路文工团。在这里,他如鱼得水,如愿以偿。剧团人员少,演出量大,一人顶仨用:跳舞,快板,单弦,相声,表演唱……一台晚会13个节目有11个节目他上场。说——唱——演,还是乐队业余演奏员。他吹过笛子,拉过二胡、坠琴,打过定音鼓……一场演出一身汗,虽则忙了点,累了点,但他高兴,他乐意。说来也巧,在那一批招的10多个学员中,只有耀文和打快板儿的石富宽是男的,因此,团里的领导就让他们做搭档,互相帮助,这样侯耀文和石富宽一直合作到现在,成了相声界合作时间最长的黄金搭档之一。
[ 下 页 ], 百拇医药(李新风)
耳濡目染爱相声
侯耀文的母亲王雅兰原是京剧演员,婚后,便不再登台演出,而成了一位贤内助。解放后,她在街道上组织了一个京剧团,义务教戏,培养青年演员。
“大家放开嗓子,念白要有神气和味道,唱腔要甜脆圆润……” 母亲正在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的教戏。不知什么时候,从房门口探出一个小脑袋来,他那对大眼睛在顽皮地转动着。一会儿孩子蹑手蹑脚地走进来了,他排在徒弟们的后面,亮晶晶的眸子跟着大人的指尖转,渐渐地也手舞足蹈、咿咿呀呀起来。他终于被发现了,妈妈走过来,伸出双臂想抱他,他却一转身跑了。
, 百拇医药
这个不满5岁的孩子,就是小耀文。他不但跟着学京剧,还能说会演10来个相声小段。在幼儿园,在小巷深处的角落里,他时常给小伙伴们表演,有声有色,有腔有韵的童音,举手投足的稚气,深深地把孩子们吸引住了。
在耀文很小的时候,一天傍晚,侯宝林先生带他去中山音乐堂演出。结束时,他跟着父亲从后台出来,忽然发现外面的马路两边站满了人,人们争着和父亲握手问好。那一刻,他惊呆了,在这之前,他只知道父亲相声说得好,但却没有想到父亲从事的职业会有这么多人喜欢。隐隐间,小耀文对这个职业开始有了一生中的第一次崇敬。
耀文七八岁的时候,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奶奶在屋里的收音机旁,一边补袜子一边对小耀文说,你长大了后,要向你爸爸学,人在社会上,要有真本事,人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拿走,只有本事拿不走。儿时的小耀文或许体会不到其中的深刻涵义,但从此却格外地留意起父亲和他的事业了。
当时,侯宝林的家里有很多人跟他学习说相声,而且都是吃住在家里。耀文常常坐在一边看着父亲教学生,那些学生们也都很喜欢他,休息时,就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他玩儿。在这样一种不经意中,小耀文渐渐地对相声艺术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在学校读书时,他还瞒着父亲参加了学校的业余演出队,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文艺演出。
, 百拇医药
在耀文12岁那年,大哥侯耀中到海南军区工作,他原来参加业余演出时的搭档便拉着耀文一起在工人俱乐部给工人们去演出。那是在北京西城区工人俱乐部,宽敞的礼堂内几百双眼睛,一齐注视着高高的舞台。台上的小跃文往下一看,只见台底下是黑压压的人群。这是他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下登台演出,心中小鹿撞怀般突突地直跳,声音发颤,手心出汗。他记得最熟的父亲说过的一个传统段子《醉酒》,此刻在他嘴里却变得平淡乏味,一个相声段子说完了,却从始至终没有人笑。走下台,他带着哭腔对捧哏的宋叔叔说:“观众今天怎么都不乐呀?”满头大汗的宋叔叔,拍了拍他的肩膀,什么也没说。侯耀文的心一下子凉到了脚底。生平第一次觉得难堪,羞愧,他臊得无地自容,一头钻进厕所,躲在一个角落里伤心地哭了。
从那以后,侯耀文开始发奋了。他下了学就参加市少年宫古典舞蹈班,市青年曲艺队的训练。侯跃文入迷了,一有时间便跑到曲艺队,他默默地记着,悄悄地模仿着。在这里,他学会了《空城记》、《黄鹤楼》、《大保瞟》、《卖市头》等相声段子。
, http://www.100md.com 父亲不在家时,他就一头钻进了父亲的书房。书房里,一盆米兰在窗台上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书架上,摆放着各种文艺书籍。这里是书的世界,也是耀文最好的图书馆。在这里,他看了《中国笑话选》、《笑话一百例》、《笑林广记》等书,知道了“贯口活”、“子母活”、“倒口活”、“柳活”。小跃文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不仅如此,他还背贯口,练习绕口令,他渴望着有一天能再次登上舞台。
在下一次表演时,他让奶奶特意给自己做了一件小大褂,精心准备了一段传统段子《八扇屏》,一口气说完一大段历史故事,获得了满堂彩……
接连的演出成功,小耀文开始在观众中渐渐地有了一定的名气,但那时,他却不敢报自己的名字,因为他是背着父亲出来的。所以,人家提醒耀文,千万别透露你是侯宝林的儿子,如果一旦现了眼,你爸爸决饶不了你!于是,侯耀文就以自己的小名“小阿弟”,在舞台上度过了4年多“隐姓埋名”的日子。
父亲曾反对他说相声
, http://www.100md.com
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的相声,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因此,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走自己走过的道路,而指望着他们在其他方面出人头地。所以,侯耀文在学校取得的成绩,从来都不敢告诉父亲。说实话,还是个孩子的耀文也只知道自己喜欢说相声,将来干什么,他自己从来都没有想过。但1965年暑假里的一件事,却让他的人生之路有了明确的方向。
耀文在学校的搭档,初中毕业后不想继续读书了,一天,他无意中听说中国铁路文工团在招考学员,就拉着耀文一起去报了名。他们表演了刚刚在北京市中学生文艺会演中获得优胜奖的段子《学校采访记》,结果,耀文在一大群考生中被主考官一眼看中,成为唯一选中的演员。
“你姓什么呀?”
“姓侯!”
“家里有搞文艺的吗?”
“有!”
, http://www.100md.com
“是你什么人,在哪儿啊?”
“我父亲,在广播说唱团!”
一听是广播说唱团姓侯的,主考老师心里满是疑惑。
“你父亲是谁?”
“侯宝林!”
一听站在眼前的是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儿子,主考老师当即拍板,“行了,就是你了。”耀文却连连推脱:“我是陪同学来的!我自己不考!”“那也不行!”“可我爸爸不让我当演员!”耀文支支吾吾地说。“你父亲那里的工作我们来做,你先把学退了!”
耀文在吃饭时战战兢兢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
“我去考铁路文工团了!”
父亲一言不发,继续吃饭。
, 百拇医药
“我考上了!”
父亲依然一言不发,可筷子却停在了半空。
“人家让我办手续呢!”儿子鼓足了勇气。
听罢这句话,侯宝林把筷子撂在桌子上,从衣服兜里掏出5元钱,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只说了三个字:“上学去!”扭头就走。但那时,耀文已经自作主张地办了退学手续。
正巧那几天,铁路文工团到北戴河演出去了,一周后才能回来,退学后的耀文瞒着父亲,每天背着书包在大街上晃荡了7天。好不容易等到铁路文工团派人上了侯家,但接连两次,不知费了多少口舌,侯宝林还是一个劲地摆手:“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演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历,耀文初中刚刚毕业,不适宜当演员。”后来还是团里的领导亲自上门,并表示“我们负责给他补习文化”后,侯宝林才算勉强同意了儿子的要求,1965年9月14日,侯耀文正式上班了。
耀文带着书本,带着幻想,带着希望,来到了铁路文工团。在这里,他如鱼得水,如愿以偿。剧团人员少,演出量大,一人顶仨用:跳舞,快板,单弦,相声,表演唱……一台晚会13个节目有11个节目他上场。说——唱——演,还是乐队业余演奏员。他吹过笛子,拉过二胡、坠琴,打过定音鼓……一场演出一身汗,虽则忙了点,累了点,但他高兴,他乐意。说来也巧,在那一批招的10多个学员中,只有耀文和打快板儿的石富宽是男的,因此,团里的领导就让他们做搭档,互相帮助,这样侯耀文和石富宽一直合作到现在,成了相声界合作时间最长的黄金搭档之一。
[ 下 页 ], 百拇医药(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