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05年第11期
编号:11043070
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的几种“疾病”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1月1日 《儿童与健康》 2005年第11期
     笔者经常在门诊遇到一些愁容满面的家长,诉说“孩子晚上老喊腿痛”、“经常肚子痛”、“频繁排尿”或“尿呈牛奶状”等,听了家长的叙述,凭多年的临床经验,心理已经有了答案,后经仔细询问、查体,排除了病理性状况,更加证实了自己的想法,这些现象在儿童中约1/3出现过,临床上我们称其为生长发育性“疾病”,称为“疾病”是因为有明显的症状,但是这种“疾病”不需要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可以自然消失。下面就谈谈这些“疾病”的特点,为家长提供这方面的知识,当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后,家长可以正确地应对,避免情绪紧张,胡乱投医。

    生长痛

    据统计我国儿童的发生率约为5%左右,第一次高发年龄在3~5岁,第二次在8~12岁,发生部位在小腿、膝关节上下的骨骼或肌肉,偶尔在足部或大腿处,大多是单侧肢体,也可以两侧肢体同时或交替出现;疼痛一般在晚上出现,严重者入睡后会突然疼醒,但是到了白天又活崩乱跳;表现特点是反复发作,无规律,疼痛来的突然,消失得也快,孩子不能够指出疼痛的具体部位;当出现疼痛时,喜欢让家长按摩或轻轻捶打疼痛部位,疼痛感就会减轻或消失,这一特点与肢体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疼痛明显不同,后者拒绝按摩或捶打。

    生长痛的发生机理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是因为儿童生长发育速度较快,骨骼的增长与肌肉及肌腱的增长不同步,骨骼在增长时,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被牵拉,传到痛觉神经而产生疼痛的感觉,尤其是下肢,血液循环十分发达,新陈代谢旺盛,致使骨骼处的血管网经常处于轻度充血状态,出现膝关节及下肢的胀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