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活动中课堂提问策略的案例评析(2)
地,扮演汽车设计公司成员的幼儿也没有提问题的机会。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如果能让更多的从事不同环节和内容的孩子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相信对孩子而言,既是一种鼓励、肯定,又是一种对他们心理的肯定与发展。
二、多向幼儿提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启发式提问是指在讲解中,教师根据问题的需要,提出某种质疑,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促使幼儿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彼此事物的异同点,在现象与本质之间架起桥梁,达到理解事物本质的目的。案例中,教师充当“主持人”,把幼儿带入“未来汽车广告发布会”的真实情境,并给予幼儿示范性提问,即在小记者提问之前先向各“公司”提问题,这一示范为幼儿提供了提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减少了活动等待的时间,提高了提问的成功率。然而,教师按照“如果……怎么办?”这种方式进行提问,缺乏对幼儿进行深层次的追问,也就在无形之中减少了幼儿潜在发展的可能性。所以,这也是教师需要认识和改进的地方。
三、教师提问的正向反馈不宜泛化,应注重针对性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以肯定的态度,给幼儿以正面强化,激发了幼儿表述的积极性。说明教师在教学中的儿童观、教育观比较正确,知道尽量不去挫伤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去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并不是一味地加以表扬。教师这种泛泛的表扬,不仅不能使幼儿的提问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还会导致截然相反的效果,即幼儿不会考虑自己的答案是否符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经过认真思考,便迫不及待地回答问题。在他们看来,即使答案不是很准确甚至错误,教师也会表扬自己“真聪明!”“真棒!”“回答得真好!”“真有创意!”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教师的表扬要有针对性,对回答质量较高的幼儿进行及时的鼓励、肯定,对于回答较肤浅的幼儿不对其进行挖苦否定是值得称赞的,但不对其进行正面的引导也是不可取的,应该在其回答的基础上,适时进行言语上的引导。案例中,幼儿在回答“怕车丢了怎么办?一问中,幼儿不假思索地回答“用眼睛盯住”。对于这样稍显急躁的幼儿,教师应提醒他们:不要急于回答,再好好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想出更好的答案。
[ 上 页 ], 百拇医药(李朝霞)
二、多向幼儿提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启发式提问是指在讲解中,教师根据问题的需要,提出某种质疑,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促使幼儿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彼此事物的异同点,在现象与本质之间架起桥梁,达到理解事物本质的目的。案例中,教师充当“主持人”,把幼儿带入“未来汽车广告发布会”的真实情境,并给予幼儿示范性提问,即在小记者提问之前先向各“公司”提问题,这一示范为幼儿提供了提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减少了活动等待的时间,提高了提问的成功率。然而,教师按照“如果……怎么办?”这种方式进行提问,缺乏对幼儿进行深层次的追问,也就在无形之中减少了幼儿潜在发展的可能性。所以,这也是教师需要认识和改进的地方。
三、教师提问的正向反馈不宜泛化,应注重针对性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以肯定的态度,给幼儿以正面强化,激发了幼儿表述的积极性。说明教师在教学中的儿童观、教育观比较正确,知道尽量不去挫伤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去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并不是一味地加以表扬。教师这种泛泛的表扬,不仅不能使幼儿的提问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还会导致截然相反的效果,即幼儿不会考虑自己的答案是否符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经过认真思考,便迫不及待地回答问题。在他们看来,即使答案不是很准确甚至错误,教师也会表扬自己“真聪明!”“真棒!”“回答得真好!”“真有创意!”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教师的表扬要有针对性,对回答质量较高的幼儿进行及时的鼓励、肯定,对于回答较肤浅的幼儿不对其进行挖苦否定是值得称赞的,但不对其进行正面的引导也是不可取的,应该在其回答的基础上,适时进行言语上的引导。案例中,幼儿在回答“怕车丢了怎么办?一问中,幼儿不假思索地回答“用眼睛盯住”。对于这样稍显急躁的幼儿,教师应提醒他们:不要急于回答,再好好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想出更好的答案。
[ 上 页 ], 百拇医药(李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