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478436
小班色彩教学之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儿童与健康》 2007年第6期
     色彩教学是美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幼儿绘画作品中,却存在着形象感强,而色彩基础弱的现象,幼儿的画面往往表现苍白,没有生气,究其原因,在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形的教学,而忽视培养幼儿的色彩感。评价作品,也多以“像”或“不像”为标准,几乎没有对色彩的正确分析和评价,幼儿对色彩的协调美和对比美没有系统的感知,理解和表现的体验,从而使绘画形和色的发展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而人的审美感官,主要是视觉,通过视觉可以看到各种色彩、各种美的事物。幼儿期的儿童好奇心强,喜欢鲜艳、艳丽的色彩,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受,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欣赏水平,引起幼儿愉快的体验,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审美素质。

    对此情况调查分析后,我认为小班幼儿颜色能力匮乏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幼儿缺乏认识颜色的家庭氛围;二是幼儿对事物的固有色没有有意记忆;三是幼儿对色彩的感性认识缺乏,更缺乏对色彩的理解。针对这些问题,在为期一年的绘画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加强了孩子们此项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而我班的孩子们对色彩的认识也有了突飞猛进的飞跃,他们自信、轻松地运用个人的审美情感,创造性地表现色彩,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有各自的色彩风格。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培养小班儿在绘画中的色彩能力。
, 百拇医药
    一、小班幼儿对色彩审美的特点

    1、感知物体色彩方面具有敏锐性。

    小班幼儿只对具有较强视觉刺激的色彩感兴趣,较多地注意色彩对比强烈、颜色鲜艳丰富的物体。如:在组织幼儿观察花和树时,幼儿明显对五颜六色、色彩鲜艳的花感兴趣一些,会停下来欣赏它,有感知它外形、色彩的兴趣。在教学活动出示教具时,色彩对比强烈、颜色鲜艳的教具比色彩暗淡的教具更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更易激起幼儿感知的兴趣。

    2、每个幼儿都具有自己的个性。

    在对色彩的审美感知上,小班幼儿有自己的偏好性。在感知色彩时,幼儿会特别关注自己中意的颜色,而忽视了对其它颜色的审美感知。在创造表现时幼儿会较多的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现物体的色彩。如:有的幼儿喜欢红色,他在观察物体时就会较多地去感知红色的物体;有的幼儿喜欢蓝色,他在生活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寻找并感知蓝色的物体;有的幼儿喜欢黄色,他在绘画创造时就会大面积地用自己喜欢的黄色来表现物体的色彩。
, 百拇医药
    3、幼儿对绘画具有一定的情绪性。

    在高兴、求知欲强时,幼儿对颜色鲜艳,对比强烈的事物感兴趣,有用它表现自己情绪的愿望;在伤心、难过时,幼儿对颜色较暗,色彩协调的事物感兴趣,有用这些颜色表现自己情绪的愿望。

    二、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1、从“心”出发——色彩游戏。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可以从游戏开始。色彩游戏即为玩色,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们用红,黄,蓝三原色展开了形形色色的玩色游戏,让幼儿用于直接感知颜色。手指点画而成的小手帕,使他们惊异地感到手帕变美了;手印画不但引起幼儿的强烈兴趣,还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说:“这是树,这是蝴蝶,这是大房子……”

    另外,玩色的材料随着孩子们兴趣的提高而逐渐丰富。如纸团印画,积木印画,车轮滚画,掌印画,吹画,棉签画。颜色的投放也从一种逐渐增加到三四种。玩色游戏的必然结果,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更直接,更大胆地表现自己想象中的东西。幼儿从中体验到了愉快的情感,激发了对色彩的探索兴趣,从而更积极的尝试。而他们的作品颜色大多变化多端,丰富多彩。
, 百拇医药
    2、人为感染——创设环境。

    情境是指为幼儿创设美的环境和气氛。美的感染性是美本身所固有的,因此,美的情境能感染人,激励人,愉悦人,激发人的绘画兴趣。如:迎国庆、庆元旦、春天来了等等,孩子能用暖色调表现节日的浓烈气氛,用暖色调及丰富的颜色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努力营造感知美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体验和感知美的机会,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自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感觉,激发他们的艺术情感,形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强烈氛围。美好的情境激发了幼儿表现色彩的兴趣。

    3、以“果”示人——展示作品。

    作品栏是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天地。每次新作品上墙,孩子们总会领着家长去欣赏。我清楚地记得这个场景,一位小朋友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快看我画的大房子!”妈妈惊喜地说:“在哪儿?”孩子指着那涂了红墙和监窗的房子图,显得那么自豪,满脸的喜悦。在孩子们的眼中,作品上墙展示,是何等光荣的事。我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作品,让每个孩子的作品都能上墙。这种激励的方法,不光是对孩子才能的肯定,而且通过作品栏,使家长和孩子发现作品的美,使孩子们喜欢画画,从而激发了绘画兴趣。
, 百拇医药
    三、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感知—理解—表现”的过程。绘画作品视觉艺术,更是与感知过程息息相关。当幼儿亲身感知了色彩的美后,才能产生表现色彩的需求。感知是表现的必要前提,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更是如此。

    1、观察是色彩活动的先导。

    观察有助于丰富幼儿的视觉印象。在观察活动中,我注意用提问,谈话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色彩的千变万化。如孩子们的衣服大都色泽鲜艳,搭配和谐,甚是好看,在孩子们休息时,我有意识地叫嚷,让孩子们发现:“呀!这衣服真好看,有××颜色和×××颜色在一起好看极了!”“在××颜色里印上×××颜色的花朵,真漂亮!”在我故作声张中,孩子们一个一个地被吸引来了,都像模像样地欣赏起来。有些孩子还不甘落后道:“×老师,我的衣服也好看啊!你看,有这么漂亮的颜色,我最喜欢了!”于是,孩子们纷纷去发现自己的衣服并急于介绍自己的衣服漂亮。趁此机会,我设计了拓印画一一《漂亮的新衣》,引导孩子以组画形式,用纸团、树叶、一些水果、蔬菜等,以拓印的方法在已裁好的、涂有颜色的纸质“大被子”上拓印自己喜欢的鲜艳的颜色。于是,漂亮的裙子、小毛巾、节日的装饰等等,都是好的题材。强烈的色彩效果使幼儿感受了美,丰富了美。

    2、游戏是认识色彩的手段。

    幼儿处于不定向、不规则的状态中,他们对颜色的偏爱,虽然和个性、气质及兴趣有关,特别是和年龄有关,但多数情况下,是下意识的选择,我们不能衡量成人绘画作品的标准要求幼儿。要从孩子的绘画心理着手,设计有趣的课题,

    [ 下 页 ], 百拇医药(陈霞飞)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