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07年第6期
编号:11478109
还自然于儿童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儿童与健康》 2007年第6期
     “出自造物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爱弥儿》,卢梭的教育巨著,开宗明义写下这样一句话。书中,他用小说的形式记叙了一个名叫爱弥儿的男孩出生、成长、成年的经历,寄托着他对理想教育的构想。这本书在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震荡了整个欧洲的旧教育。

    卢梭其人

    让·雅克·卢梭于1712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出生后不久母亲便过世,十岁时父亲被逐放。十六岁时卢梭只身离开日内瓦,四处谋生,最后漂泊到巴黎,在这里结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在狄德罗的推荐下,三十岁的卢梭参加了第戎科学院的有奖征文,获得一等奖,声名大振。此后,卢梭写了很多不朽的著作,《爱弥儿》一书是他关于自己理想教育——自然教育的阐述。他批判社会的黑暗,鞭笞教育对人性的压迫,也因此被当局通缉,辗转流亡于各国,书籍也被查封。

    伟大的思想家往往是孤单的,卢梭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创造精神影响了几个世纪的人们,却无法见容于他生活的环境,因为观点的差异,他渐渐与身边的同事疏远甚至决裂,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年基本上是在悲苦中度过,1778年他在法国埃及迈农维尔去世。

    自然教育的目的

    卢梭生活的法国,正处于中世纪时代,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这里,等级制度森严,学校受天主教会的控制,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驯服的奴隶或者残酷的暴君。天主教会的宗教学说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人的各种欲望导致了罪恶,幼小的儿童也是如此,因此,人应该受到约束和管制。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就是完全地忽视和不尊重儿童,用严格的纪律去约束或惩罚学生。

    这也难怪卢梭的《爱弥儿》出版后,被教会指责为邪说谬论。在这本书中,卢梭倡导人性是自由的,教育要培养的应该是“身心发达、体脑康健、思想自由、不受传统束缚、天性自然的新人”,这种教育被称为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的原则

    “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对儿童的教育,什么是大自然的“指引”呢?那就是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适当的完善程度,都有它特有的成熟时期,那么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就有所区别。

    人在出生时,最重要的是身体的养护和锻炼;到了儿童期,主要是感觉教育;少年期是人一生中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生命中最宝贵的时期,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而随后的青年期则主要进行道德教育、信仰教育和性教育。爱弥儿就是在这样的教育原则指引下成长起来的,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勇敢可爱、健康健全的青年。

    在西方教育史上,自然教育思想地位显赫。卢梭所提出的尊重儿童天性的原则,成为后世教育革新的指导思想,为以后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以作为依据的真理。但是,用一个虚构的人物、小说传记的形式去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脱离了教育实践,不免出现主观臆断和极端的观点。正是如此,当时在英国就有人在看了《爱弥儿》之后,完全按照培养“自然人”爱弥儿的步骤和方法去教育他的孩子,结果都告失败,成为教育史上被人笑话的轶事。

    (整理 金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