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07年第11期
编号:11518663
游戏的作用在哪里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1月1日 《儿童与健康》 2007年第11期
     刘焱在幼教中国网站2007年4月《游戏的作用在哪里》一文中指出:游戏的作用一、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孩子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他的神经系统兴奋强于抑制,让他老老实实呆着不动,这对他有很大的难度。有人曾经让体育健将模仿新生儿的动作,结果运动员都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但是婴儿不觉得累,婴儿是在活动当中身体得到发展的。所以让小孩子老老实实的坐在那里对他来说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这是很困难的。现在孩子的游戏变得认知性比较强,其实要使孩子身体健康,一定要给他有活动的机会。二、满足好奇心的需要。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和发现。这种探索和发现不仅体现在很安静的游戏和认知性活动比较多的游戏中,而且体现在户外活动游戏中。比如,幼儿滑滑梯。刚开始,他也害怕,他爬到上面战战兢兢、规规矩矩地滑下去,这是一种动作性的学习,熟练了以后,他会改变这种游戏方法,采取一些新的游戏方式,可能会变换各种动作玩滑梯。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多样性探究。三、满足幼儿社会性交往的需要。小孩子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2岁以前孩子一般与成人交往,2岁以后逐渐对小伙伴发生兴趣,成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伙伴交往越来越重要。四、满足幼儿自我肯定的需要。在游戏中,孩子玩什么?怎么玩?都由孩子自己决定。孩子在游戏中不会有挫败感,每一次玩,他都可以体验到自己的成功。比如,2—3岁的孩子搭积木,他虽然没有掌握大小积木的平衡关系,只是乱搭,小积木在下面,大积木在上面,没搭几块就塌了,但是他还是很高兴,积木倒下去的过程他觉得很快乐。
, 百拇医药
    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

    陈美菊在中国幼教博客网站2007年11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支持性策略》一文中指出: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以及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的适当介入。幼儿在家庭背景、年龄、性别、性格和个体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个别差异。对教师的介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支持性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秉持“强化主体发展,彰显游戏精神”的原则。教师的介入是要为幼儿游戏创设更自由和谐的氛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教师要通过介入游戏,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同时,幼儿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更应彰显自由、和谐和创造的“游戏精神”。
, 百拇医药
    二、仔细观察、梳理,寻找最佳契机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应仔细观察、梳理,寻找最佳契机。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变化多端,教师要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抓住时机有效介入。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此时,幼儿一般会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使游戏进行下去。但也有一些幼儿会放弃游戏。教师要静观其变,留给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尝试中积累经验,学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当然,一旦发现幼儿因实在无法实现自己的游戏愿望而即将放弃游戏时,教师必须介入。此外,在游戏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对幼儿构成危险时,教师必须立即介入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也必须立即作出回应。

    三、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融合多种形式。发挥互补优势。只有灵活选用不同方法,才能有效提升幼儿游戏水平。使幼儿获得游戏体验,实现游戏目的。
, 百拇医药
    教师介入的方式也可分为情感性鼓励和技艺性帮助。情感性鼓励,即在介入时侧重采用鼓励、欣赏、融入、暗示、启发、建议和引导等方法。角色游戏具有一种“被动式而含有主动性的意义”。角色游戏怎么玩?

    王海英在《幼儿教育》200 7年第9期《由以为教师的角色游戏评价引起的思考》一文中指出:角色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但规则由谁来制定、为谁制定、又如何制定且运作呢?每位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都有一套自己的“本土理论”和“地方性知识”,都有一套关于角色游戏怎么玩的未加言明的知识体系。因此,对于角色游戏应该怎么玩,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些基本原则。

    1.借助“自助工具”,妙用“放大镜”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心仪的角色、使用逼真的道具、幻想美妙的情节来获得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获得的体验。这种体验使幼儿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对日常生活的超越和自我智慧的成长。儿童通过游戏获取了构建“最近发展区”的支架,实现了在现实思维中不能取得的跨越式发展。角色游戏又像一面放大镜,能使幼儿的潜能在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之前,就在游戏中展现出来。
, 百拇医药
    2.建构“游戏框架”,发展“两种水平”

    游戏世界有自己的规则,幼儿从生活世界进入游戏世界首先需要发展的是“游戏框架”。如在特定的“游戏框架”下,幼儿意识到此时此刻的打闹只是一种伪装,一种作假,它与真实生活中的打闹行为不一样,因此,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幼儿通常是在微笑或大笑的情形下建立这种“游戏框架”的。如果“游戏框架”没有建立,其他幼儿就会将游戏中的嘲弄、打斗解释成攻击而产生相应的反应。在游戏时,幼儿还必须学会同时在两种水平上操作:在第一种水平上,幼儿融入所扮演的角色并注重物体和行动的假装意义在更为重要的第二种水平上,幼儿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其他玩伴的真实身份,游戏所用的物体及活动在真实生活中的真实意义。在这两种水平的操作中,充分表现游戏中的自我,建构自己的游戏世界观。

    3.通过象征进行转换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要经历四个方面的转换:假装成真实自己之外的其他人假装认为其他人也不同于真实的他化假装认为游戏中的物体不同于其实际表征的物体假装认为游戏情境不同于真实情境。在这四个方面的转换中,幼儿所需要付出的智慧水平是不一样的,前两个方面的转换要求较高,幼儿经常会发生“表演崩溃”,模糊游戏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发生角色错位和表演错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