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对成人表扬目的的意识/师资队伍的素质与适应性发展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能力要求有差距等
儿童对成人表扬目的的意识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4期何木叶的《基于儿童心理的有效表扬》中讲到:儿童常以为表现好的目的在于获得表扬,他们的行为是为了获取称赞而不是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儿童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在于他们对成人的表扬进行了错误的因果推断。根据儿童因果推理的特点可知,儿童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较易,理解复杂的因果关系较难,逆向推理的能力比较弱。表扬作为一种积极的外部评价影响了个体内部的因果推理。然而,儿童常常不能自然而然地领会成人表扬的目的,在逆向推理表扬的目的上存在困难。如果表扬使儿童产生“我表现得好是为了获得表扬”,而不是“我获得表扬是因为我表现得好,所以我要表现得更好”的推理,那么“表扬”这种形式就会喧宾夺主,遂成为孩子们最终的追求目标,一旦追求表扬成为目的,良好行为则必然反主为客变成了工具。
尽管儿童的因果推理能力比较弱,但当成人的控制意图比较明显时,儿童能意识到成人的控制倾向,并做出与成人的期望背道而驰的反应。认知评价理论认为,表扬可能会唤起儿童对成人控制行为的注意,并导致儿童对成绩的归因由内部转到外部。一旦儿童感到成人对他进行奖赏与表扬是为了操纵或控制他时,受奖赏的行为不但得不到强化,行为动机反而会被削弱。在教育实践中,通常可以看到,当学生的某些利他行为受到了言过其实的表扬或称赞时,并不增加出现利他行为的倾向。人们一般把这种现象解释为“经不起表扬”,实际上这是对这种表扬中暗含的外部控制的一种感知。儿童可能对成人表扬的意图产生怀疑并力图抗拒他所感受到的操纵和控制。因此,在表扬时以隐性的方式让儿童明确受表扬的潜在原因,并真诚地给予儿童表扬尤为重要。
, http://www.100md.com
师资队伍的素质与适应性发展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能力要求有差距
《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苏美兰刘翠秀的《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中讲到:教师是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开发与实施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教师现有的素质与能够很好地承担适应性发展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一些教师对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还未能准确把握,教师的课程观仍停留在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上。如在课程的内容方面,在问及“您认为是谁最终决定课程内容?”时,有55%的老师选择了“园长”,而不是“幼儿”。而我们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这一理念应贯穿于课程改革的整个过程。同时,教师对新课程中所要求的教师能力素质认识不够全面。就教师素质方面,在回答“您认为教师应具有哪些能力”这一问题时,有90%的教师认为只应具有观察、反思的能力。可见,教师对能力素质要求的认识不够全面。教师不仅要有观察、反思能力,还要具有倾听、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评价活动主题、调整计划的能力;对幼儿经验加以整理和提升的能力;创设环境,提供材料支持幼儿探索学习的能力;支持幼儿表达,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言语来表达的能力;开展家长工作的能力,等等。
, http://www.100md.com
美国学校“牺牲”高智商儿童
《青年参考》2007年第908期Robin Moroney陈宗伦编译的《美国学校“牺牲”高智商儿童》中讲到:虽然很多人认为,无论是否受到学校教育体系的关注,高智商孩子都能找到适合他们自己发展的方式,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一旦这些“聪明鬼”感觉在班级被排斥、疏远或认为学业毫无挑战,他们就会感觉步履维艰并因此踯躅不前。大约5%的天才学生过早离开了学校,这与“平庸学生”的退学比率相当。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教授亚伯拉罕?坦纳鲍姆所写的“天赋需要一个促成它的社会环境。”换句话说,就像肌肉一样,天生的智商如果不去锻炼就不会增强。
眼屈光筛选查有利于幼儿溺视早期发现
《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3期 杨晓沈剑吴怡玲徐韦的《学龄前儿童屈光及远视力检查对早期发现弱视的作用》中讲到:年龄越小,视觉发育的可朔性越大,最佳治疗年龄是3~5岁,所以在3岁时就应对儿童进行弱视筛查。参考本组资料3岁组(小班)弱视检出率界于大、中班之间,屈光筛查异常可疑率高于大、中班,而且小班儿童又不能很好地配合远视力检查,所以实际上小班组恰恰是最需要进行眼屈光筛查的。因为散瞳验光操作复杂,儿童反应大,儿童与家长不能普遍接受,而眼屈光筛查仪操作简便,幼儿乐于接受,是用于儿童屈光不正筛查,以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弱视的一种好方法。, 百拇医药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4期何木叶的《基于儿童心理的有效表扬》中讲到:儿童常以为表现好的目的在于获得表扬,他们的行为是为了获取称赞而不是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儿童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在于他们对成人的表扬进行了错误的因果推断。根据儿童因果推理的特点可知,儿童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较易,理解复杂的因果关系较难,逆向推理的能力比较弱。表扬作为一种积极的外部评价影响了个体内部的因果推理。然而,儿童常常不能自然而然地领会成人表扬的目的,在逆向推理表扬的目的上存在困难。如果表扬使儿童产生“我表现得好是为了获得表扬”,而不是“我获得表扬是因为我表现得好,所以我要表现得更好”的推理,那么“表扬”这种形式就会喧宾夺主,遂成为孩子们最终的追求目标,一旦追求表扬成为目的,良好行为则必然反主为客变成了工具。
尽管儿童的因果推理能力比较弱,但当成人的控制意图比较明显时,儿童能意识到成人的控制倾向,并做出与成人的期望背道而驰的反应。认知评价理论认为,表扬可能会唤起儿童对成人控制行为的注意,并导致儿童对成绩的归因由内部转到外部。一旦儿童感到成人对他进行奖赏与表扬是为了操纵或控制他时,受奖赏的行为不但得不到强化,行为动机反而会被削弱。在教育实践中,通常可以看到,当学生的某些利他行为受到了言过其实的表扬或称赞时,并不增加出现利他行为的倾向。人们一般把这种现象解释为“经不起表扬”,实际上这是对这种表扬中暗含的外部控制的一种感知。儿童可能对成人表扬的意图产生怀疑并力图抗拒他所感受到的操纵和控制。因此,在表扬时以隐性的方式让儿童明确受表扬的潜在原因,并真诚地给予儿童表扬尤为重要。
, http://www.100md.com
师资队伍的素质与适应性发展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能力要求有差距
《基础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苏美兰刘翠秀的《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的实施及存在的问题》中讲到:教师是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开发与实施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教师现有的素质与能够很好地承担适应性发展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一些教师对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还未能准确把握,教师的课程观仍停留在传统的分科教学模式上。如在课程的内容方面,在问及“您认为是谁最终决定课程内容?”时,有55%的老师选择了“园长”,而不是“幼儿”。而我们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这一理念应贯穿于课程改革的整个过程。同时,教师对新课程中所要求的教师能力素质认识不够全面。就教师素质方面,在回答“您认为教师应具有哪些能力”这一问题时,有90%的教师认为只应具有观察、反思的能力。可见,教师对能力素质要求的认识不够全面。教师不仅要有观察、反思能力,还要具有倾听、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评价活动主题、调整计划的能力;对幼儿经验加以整理和提升的能力;创设环境,提供材料支持幼儿探索学习的能力;支持幼儿表达,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言语来表达的能力;开展家长工作的能力,等等。
, http://www.100md.com
美国学校“牺牲”高智商儿童
《青年参考》2007年第908期Robin Moroney陈宗伦编译的《美国学校“牺牲”高智商儿童》中讲到:虽然很多人认为,无论是否受到学校教育体系的关注,高智商孩子都能找到适合他们自己发展的方式,但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一旦这些“聪明鬼”感觉在班级被排斥、疏远或认为学业毫无挑战,他们就会感觉步履维艰并因此踯躅不前。大约5%的天才学生过早离开了学校,这与“平庸学生”的退学比率相当。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教授亚伯拉罕?坦纳鲍姆所写的“天赋需要一个促成它的社会环境。”换句话说,就像肌肉一样,天生的智商如果不去锻炼就不会增强。
眼屈光筛选查有利于幼儿溺视早期发现
《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3期 杨晓沈剑吴怡玲徐韦的《学龄前儿童屈光及远视力检查对早期发现弱视的作用》中讲到:年龄越小,视觉发育的可朔性越大,最佳治疗年龄是3~5岁,所以在3岁时就应对儿童进行弱视筛查。参考本组资料3岁组(小班)弱视检出率界于大、中班之间,屈光筛查异常可疑率高于大、中班,而且小班儿童又不能很好地配合远视力检查,所以实际上小班组恰恰是最需要进行眼屈光筛查的。因为散瞳验光操作复杂,儿童反应大,儿童与家长不能普遍接受,而眼屈光筛查仪操作简便,幼儿乐于接受,是用于儿童屈光不正筛查,以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弱视的一种好方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