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紧急救助 > 意外伤害
编号:11673424
防止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
http://www.100md.com 2008年6月1日 《儿童与健康》 2008年第6期
     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集体护养机构,是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易发多发场所,安全一直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幼儿年龄特质、身心发展均处于较为柔弱的初级水平,强烈的活动需求与较低的自我保护能力之间的矛盾,致使幼儿极容易成为意外伤害事故的受害者:自由活动争抢玩具,被抓伤、咬伤了;户外活动,打打闹闹、推推搡搡,摔伤了腿,撞破了额头;体育活动,一不留神磕破的嘴唇肿起了大包……幼儿身边总是潜伏着一丝“杀机”,这些隐藏的危险让人猝不及防、难以预见。应怎样使幼儿远离伤害?幼儿教师应如何应对突发的意外事故,把对幼儿的伤害降到最低,本文从幼儿自保、教师培训、家长配合等方面探讨如何从源头上切实遏制幼儿的意外伤害。

    一、幼儿安全教育经常性,生活化。

    幼儿期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到新鲜、都想尝试,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非常有限,动作的协调性差,缺乏生活经验和防范意识,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当处于危险时,也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虽然教师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们,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但幼儿是活生生、独立的个体,不可能因担心他们受到伤害,而限制其应有的活动,况且老师对孩子的保护毕竟难以全面。因此在关注孩子的同时,应该强化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基本的安全指导和自保教育,逐步提高他们预见危险、保护自身的能力水平。只有把安全的金钥匙交给孩子才是可靠的,这是让幼儿免受伤害的前提。

    幼儿园教师可通过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等多种方式构建安全教育平台。教师要定期针对幼儿在园常见的意外事故,设计安全教育内容,以绘画、儿歌、故事等幼儿容易接受的形式,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幼儿理解安全常识和了解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还可以把安全教育融入幼儿最喜爱的角色游戏中,如:在角色游戏中创设“110”“交通警察”、“医院”等主题,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寻求“110”警察叔叔的帮助,如何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生病了如何配合医生治病等日常生活安全常识,并通过游戏练习增强自我保护技能。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要始终不渝、随时随地地灌输安全教育,如:上下楼梯时提醒幼儿靠右走,不推不挤;进入盥洗室提醒幼儿小心走,不打不闹;活动室内提醒幼儿慢慢走,不跑不追;进入大型活动区提醒幼儿相互礼让,不争不抢。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容易造成幼儿伤害的场地设立安全警示标记,为他们创设一个直观、形象的安全环境,不断强化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敦促他们早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二、提高教养人员,提高有效预防和合理应对的本领。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幼儿园的教职工都应当认真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面对事故应积极救助,极大程度地抢救幼儿的生命。但许多幼儿园领导只关注重视到幼儿园整体的安全环境,如园舍安全、食品安全、大型器械安全等等,却忽视了与幼儿直接接触的教师、保育员的安全素质水平,在平时业务培训内容中缺少安全工作的专项训练。老师、保教人员只能在平时生活、工作中积累、学习一些安全知识和技能,有些还是不全面、不科学的,面对幼儿突发意外伤害事故便会显得慌乱无助、不知所措。因此,幼儿园要对教养人员定期组织专门的安全知识讲座,强化老师、保育员安全意识,使老师在带班时间内尽职尽责,不因自己的疏忽、体罚等造成幼儿受到伤害:保育员规范操作避免豆浆、热汤、稀饭等烫伤幼儿。教养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地防范幼儿的伤害事故。同时幼儿园有必要定期聘请专业的医生、护士对保教人员进行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模拟演练,让老师、保育员了解烫伤、骨折、突发晕厥、异物进入气管等各种突发事故的急救常识、掌握基本急救技能。教养人员有了一定的急救常识和技能,心里便有了“定心丸”,合理应对幼儿伤害的能力也能随之提高,一旦发生幼儿意外事故,才能在心理上安抚幼儿、减少他们的恐惧,用正确的方式救治、,减轻他们的痛苦,不至于六神无主、延误救治。对幼儿园的教职工加强有关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教职员工应对意外事故的能力是有效减少幼儿伤害事故、防止事态扩大的关键。

    三、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教养方式培养幼儿的安全观。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蛋”,吃饭、穿衣、喝水、如厕、玩耍,无论做什么事旁边都有一个“大跟班”帮着做。这种“全方位”的照顾,使得孩子本该通过自己的锻炼而获得的生活经验减少了,再加上很多家长担心外界环境会使孩子受到伤害,所以尽量减少孩子的户外活动,殊不知这样反而剥夺了他们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有调查显示:在儿童发生的事故中,摔伤头、磕掉牙、骨折、坠落、溺水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孩子体质较弱,发育不完善,运动机能差引起的。因此,家长首先应该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要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发现孩子的不安全行为、动作时应予纠正、正确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养就能使幼儿不断积累起生活的安全经验,减少受伤害的概率;其次,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督促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如:吃饭前、喝水前摸一摸、吹一吹,避免烫嘴、烫手;走路和跑步时靠右边行,减少与同伴碰撞:过马路时左右看看,避免被来往车辆撞到;不啃咬玩具,以免误食;吃饭时不嬉笑打闹,避免气管进入异物等等,只有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再有,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参加户外体育游戏,锻炼孩子跑、跳、钻、爬等动作,增强孩子的动作协调性和反应灵敏性。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稍有活动就很容易受伤,而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钻爬攀登熟练,磕碰受伤反而少了许多。

    众所周知,幼儿教养最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只有家园保持联络、有机沟通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保护幼儿。作为家长应该清楚地告知幼儿园有关孩子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个性特点以及情绪变化,让幼儿园保健医生、老师随时掌握每个幼儿的真实动态,如哪个孩子生病了,随时留意、观察、照顾,防止病情加重;哪个孩子出现情绪异常,适时帮助梳理、开导化解,防止引发“暴力”行为伤害自己或其他孩子等等,这些都需要家长、老师从细微之处做起,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孩子免受或少受伤害。, http://www.100md.com(陈 玮)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紧急救助 > 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