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变泡泡的水》教育活动的思考
创新点说明:教师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关注者,支持者、引导者一直是我不断探索的方向和目标。满足幼儿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心理需求,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看看、听听、想想、做做的过程中,才能更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幼儿创造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所以作为教师不能剥夺孩子试误的权利,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幼儿运用“后果尝试法”,让幼儿尝试失误,从试误的过程中探索学习、最后获得成功,从而避免了“包办代替”,避免让孩子只是学到一种技能而丢掉了对于孩子来讲最珍贵的东西——独立性、探索性、求知欲、自信心等。
一、背景分析
我班幼儿现在的年龄是3.5-4.5岁左右,已经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水的好奇也是如此。玩水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一件事,孩子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我最近常常发现我班的幼儿就很喜欢在洗手的时候玩水,对洗手液产生的泡泡特别感兴趣,喜欢和老师交流的小朋友还常兴致勃勃的跑来告诉我“老师快看好多好多泡泡,真好玩!”“老师,我很喜欢玩泡泡”。
, 百拇医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依据这思想,并结合班上现在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水”作为教育内容,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并为幼儿提供操作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参与,主动探索,交流合作,获得成功。
二、情景回顾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和班上孩子们一起在教室里面研制吹泡泡的泡泡水,准备到操场上去玩吹泡泡游戏。
我将孩子们分成了七个组进行实验,在分组过程中,我请孩子们自由结合为4人一小组,虽然场面有些混乱,但体现了孩子的主动性、自我需要以及情感支持。小朋友们跟着我一次一次地尝试着配制”泡泡水”,最后,每一组都调好了自己的泡泡水。
, 百拇医药
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操场上开始了吹泡泡的游戏。刚开始我没有教小朋友们怎样才能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只是告诉他们吹泡泡的时候要小心,不能将泡泡水喝到肚子里,嘴里有了泡泡水就要赶快吐出来,并请他们自己探索“怎样才能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然后,我在一旁观察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有的小朋友很快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有的小朋友吹出了很多很多泡泡,可有的小朋友不管怎么努力就是吹不出泡泡。这时我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叫我“周老师,我吹不出泡泡!”。“它不听我使唤,我老是吃到泡泡水!”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许江源小朋友(一个平常对周围事物比较敏感的小男孩儿)正用很无助的眼神看着我。我耐心的问他“你是怎么吹的泡泡,吹给周老师瞧瞧。”他马上就开始吹给我看,我发现原来他吹不出泡泡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用吹的方法,而是在吸泡泡——发现原因后,我没有告诉他该怎么吹而是一次一次夸张的示范给他看,希望是他自己通过仔细观察找出答案。刚开始他还是没有发现原因,经过多次示范最后他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高兴地吹着泡泡离开了!
三、教学反思
, http://www.100md.com
蒙台梭利曾说过:“每位老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儿童最殷切的需要。”我们因通过倾听、观察、谈话,及时深入了解幼儿兴趣、爱好、需要,细心揣摩儿童的心理活动,以最佳的、适时的、巧妙的暗示或利用其他的辅助手段获得最佳的师幼互动。孩子们正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新奇的时候,在他们探索他们无知的事物时,我们老师应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并积极的帮助他们,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关注者、支持者、引导者。教师要多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该让幼儿学会的东西必须带领幼儿仔细的观察,大胆的尝试。师生的互动不能“包办代替”,作为教师不能剥夺孩子的试误的权利。间接指导远比“包办代替”好得多。在此活动中我尝试运用“后果尝试法”,让幼儿尝试失误,从试误的过程中探索学习、获得成功。幼儿的学习并非只是成人教学的结果,常常也是幼儿自主获得经验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才是幼儿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 百拇医药(周 琳)
一、背景分析
我班幼儿现在的年龄是3.5-4.5岁左右,已经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水的好奇也是如此。玩水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一件事,孩子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我最近常常发现我班的幼儿就很喜欢在洗手的时候玩水,对洗手液产生的泡泡特别感兴趣,喜欢和老师交流的小朋友还常兴致勃勃的跑来告诉我“老师快看好多好多泡泡,真好玩!”“老师,我很喜欢玩泡泡”。
, 百拇医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依据这思想,并结合班上现在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水”作为教育内容,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并为幼儿提供操作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参与,主动探索,交流合作,获得成功。
二、情景回顾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和班上孩子们一起在教室里面研制吹泡泡的泡泡水,准备到操场上去玩吹泡泡游戏。
我将孩子们分成了七个组进行实验,在分组过程中,我请孩子们自由结合为4人一小组,虽然场面有些混乱,但体现了孩子的主动性、自我需要以及情感支持。小朋友们跟着我一次一次地尝试着配制”泡泡水”,最后,每一组都调好了自己的泡泡水。
, 百拇医药
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操场上开始了吹泡泡的游戏。刚开始我没有教小朋友们怎样才能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只是告诉他们吹泡泡的时候要小心,不能将泡泡水喝到肚子里,嘴里有了泡泡水就要赶快吐出来,并请他们自己探索“怎样才能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然后,我在一旁观察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有的小朋友很快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有的小朋友吹出了很多很多泡泡,可有的小朋友不管怎么努力就是吹不出泡泡。这时我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叫我“周老师,我吹不出泡泡!”。“它不听我使唤,我老是吃到泡泡水!”我回头一看,原来是许江源小朋友(一个平常对周围事物比较敏感的小男孩儿)正用很无助的眼神看着我。我耐心的问他“你是怎么吹的泡泡,吹给周老师瞧瞧。”他马上就开始吹给我看,我发现原来他吹不出泡泡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用吹的方法,而是在吸泡泡——发现原因后,我没有告诉他该怎么吹而是一次一次夸张的示范给他看,希望是他自己通过仔细观察找出答案。刚开始他还是没有发现原因,经过多次示范最后他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高兴地吹着泡泡离开了!
三、教学反思
, http://www.100md.com
蒙台梭利曾说过:“每位老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儿童最殷切的需要。”我们因通过倾听、观察、谈话,及时深入了解幼儿兴趣、爱好、需要,细心揣摩儿童的心理活动,以最佳的、适时的、巧妙的暗示或利用其他的辅助手段获得最佳的师幼互动。孩子们正处于对周围事物充满新奇的时候,在他们探索他们无知的事物时,我们老师应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并积极的帮助他们,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关注者、支持者、引导者。教师要多创造机会,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该让幼儿学会的东西必须带领幼儿仔细的观察,大胆的尝试。师生的互动不能“包办代替”,作为教师不能剥夺孩子的试误的权利。间接指导远比“包办代替”好得多。在此活动中我尝试运用“后果尝试法”,让幼儿尝试失误,从试误的过程中探索学习、获得成功。幼儿的学习并非只是成人教学的结果,常常也是幼儿自主获得经验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才是幼儿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 百拇医药(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