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11年第6期
编号:12111175
小班幼儿“哭闹”记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儿童与健康》 2011年第6期
     手,奕奕又开始大哭起来。从中可以看出,元元是因为教师的安慰反而更激发了他内心对妈妈的留恋;奕奕是为了能引起教师的关注,所以本能地选择了哭泣的方式来让教师给予安慰和爱的行为。入园初,教师都特别关注那些哭泣的幼儿,但是对待哭泣幼儿的方法不一。对待以上两种类型的幼儿都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但是要让他们明白教师是关注他们的,只是由于一些原因暂时不能和他们一起玩。对待奕奕更要如此,一味地哄抱只会让他更加依赖,情绪难以平复。

    5、走进幼儿的心里

    细心观察发现幼儿的需要:孩子们对故事《好饿的小蛇》都十分感兴趣,只有浩浩在位子上动来动去,教师温柔地提醒其坐好,不一会浩浩竟然哭了起来,教师问浩浩怎么了,但浩浩哭而未答。教师发现浩浩的两条腿紧紧地夹在一起,于是问他:你要小便吗?浩浩点点头,教师急忙带浩浩去小便。——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他们一般选择用行动代替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教师只有细心观察才会发现他们的真正需要。
, http://www.100md.com
    倾听幼儿发现问题的根源:午休前,奕奕又开始哭了,教师以为她又想妈妈了,于是把她抱了起来,并进行安慰,但并无效果。教师问奕奕怎么了,她边哭边说:老师,你陪我睡觉。——幼儿在家中多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入园初还无法适应突然要一个人睡觉、吃饭的状况,所以幼儿在园哭闹现象高发于早上来园、午餐和午睡三个阶段。不是所有的幼儿的哭闹都是想妈妈所致,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声音,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办法。

    (三)利用亲子课程培养初入园幼儿的归属感

    小班幼儿入园的亲子课程是幼儿从家庭向幼儿园生活过渡的一种训练。首先,让家长将幼儿园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幼儿:此外,家长的参与可以让幼儿在心理上更容易进入幼儿园生活中来。故家长在时,教师就要建立幼儿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归属感。

    1、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

    在初期的亲子活动中,让幼儿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熟悉是幼儿入园必知的,让家长对一日课程进行熟悉便于他们在今后能更加明确地配合幼儿园工作。如,教师宣布吃饭时,幼儿要知道搬椅子坐在桌子边,并且知道坐在哪种标记的桌子边。小班幼儿对教室环境和行为的习惯能够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种归属感,否则幼儿对于教师的口令会表现出茫然无措,甚至焦虑而哭泣。
, http://www.100md.com
    2、了解各种标记的意义

    小班幼儿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中,因此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都依赖于对事物形象的认识。教师可在进出卫生间处贴上小脚丫,以便于幼儿知道从何处进出;喝水时,教师做好排队的标记,让幼儿根据标记自觉排队接水。

    3、了解常规物品的摆放

    幼儿在园生活需要毛巾、杯子、床等。教师可带着幼儿熟悉常规物品的摆放,以便于幼儿在需要时知道在哪里取放,在外部环境中营造出秩序感。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小班整个阶段的教育重点。小班幼儿初入园,一定要注重“首因效应”的影响,将常规落实在幼儿入园第一天。

    (四)取得家长的通力配合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小班幼儿入园初的顺利过渡与家长的配合有着密切的关系。
, http://www.100md.com
    1、积极参与亲子课程

    在幼儿入园前,幼儿园一般会进行一些亲子课程以让幼儿在熟悉的人际氛围中顺利过渡。因此教师在入园初的亲子课程中要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的作用。首先将亲子活动的方案提前告知给家长,让家长知道要怎么做;其次在一些常规习惯细节的处理上,要请家长配合教育。如教师在示范洗手的正确方法后,可请家长在带幼儿洗手时能够监督幼儿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

    2、选择合适的接送人

    一般情况下,小班幼儿较依赖的亲人多为女性长辈,如妈妈、奶奶。而且女性特有的感性,也多让他们在送幼儿入园时的依依不舍而忍受着巨大的心理煎熬,这种现象无疑给幼儿的入园过渡带来了很大干扰,因此在送幼儿入园时可选择幼儿相对来说较不依赖的亲人,下午的接幼儿对象则可以任意安排。

    3、逗留时间尽量缩短

    很多时候,原本不哭的幼儿在看到外面亲人的观望后都开始掉眼泪。所以家长再送幼儿入园后要果断地幼儿说再见后即刻离开幼儿的视线。家园双方是一个相信信任的关系,因此幼儿入园后家长也应该对教师放心。

    适应是小班幼儿初入园时面临的第一个考验。他们顺利快速地适应幼儿园生活,首先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其次是教师技巧方法的巧妙使用;最后还需要家长的通力配合。因为,只有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实现幼儿教育的真正目标。, 百拇医药(王凤梅 汪田田)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