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假装游戏向戏剧游戏发展的经验建构
拔萝卜,娃娃,戏剧“潜伏期”——假装游戏以“假”乱“真”,推动戏剧游戏的发展,戏剧“萌芽期”——“自导自演”游戏,促进戏剧游戏的发展,戏剧“生长期”——“拔”出来的游戏,见证戏剧游戏的发展
江苏省徐州市八一中心幼儿园 权 宇我们常常在幼儿园里看到这样的场景:几名幼儿玩过家家,有人当爸爸,有人当妈妈;在“医院”里,“护士”给“娃娃”打针、输液,“小医生”耳挂听诊器,开出一张张“药方”……这些都是幼儿的假装游戏。那么,如何让假装游戏更成熟,向戏剧游戏发展呢?在当前形势下,有些幼儿园更注重戏剧作品的展示,认为只要幼儿能把一场儿童剧“演”出来就行,忽视了对戏剧教育过程的关注。幼儿戏剧经验的规律告诉我们,处于早期阶段的幼儿,很难实现成熟的戏剧艺术作品,他们在表演方面是未成熟的、幼稚的、笨拙的、粗线条的。但教师往往深受成人戏剧(舞台表演)的影响,希望幼儿能在舞台上进行有声有色的表演,要求幼儿动作形象夸张、表情丰富、对话生动、情节完整。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真的能做到吗?一些成人不经过训练恐怕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吧。
所以,我们在看待幼儿戏剧作品时要以期待的眼光,欣赏他们在戏剧表演中的动作表情、角色对话,发现幼儿的“稚拙美”。本文从小班幼儿假装游戏出发,探索小班幼儿的假装游戏向戏剧游戏发展的经验建构。
一、戏剧“潜伏期”——假装游戏以“假”乱“真”,推动戏剧游戏的发展
开学不久,由于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走向幼儿园这个“小社会”,很多幼儿会产生分离焦虑,不停地哭闹着要找妈妈。
镜头一
师:“孩子们,快看,权老师手里有个小电话,不哭的孩子我可以奖励他给妈妈打个电话。”(教师伸出大拇指和小拇指做“电话”的动作)
大部分幼儿停止哭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