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仅有游戏还不够——幼儿园和谐生态系统构建的思考及实践
师幼,微观,班级,关注师幼双向互动质量,和谐微观系统,捕捉契机,提高互动频率,分享控制,创造互动平台,平等沟通,优化互动氛围,保持家园积极深度互动,优化中间系统,保持联系,保持影响,挖掘资源,深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幼儿园 方景融随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游戏精神、幼儿为本、弹性一日生活、自主餐点等代表着课程游戏化内涵的观点、做法如百花争艳,让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气。
以课程游戏化六大支架为抓手,幼儿园课程迎来不断变革:户外游戏环境改变了,幼儿游戏时间和空间延展了,教师游戏观察的意识增强了,一日生活中幼儿自主程度提高了……,这些改变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幼儿园课程质量的提升。然而,课程游戏化只要有这些就够了吗?游戏精神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幼儿健康全面成长还需要什么?我们需要在“高热度”的课程游戏化实践中保持“冷思考”。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幼儿园开展课程游戏化实践就是在不断优化幼儿个体的生长环境系统。这其中,多层系统的交互作用、幼儿个体对系统的反作用力都是我们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关注师幼双向互动质量,和谐微观系统
微观系统是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是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生态结构系统中的第一层。对幼儿来说,幼儿园、班级就是微观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所有关系都是双向的,师幼、幼幼彼此互动并产生持久作用。
当下,课程游戏化项目以设区市区域推进的方式进行,幼儿园班级看似是项目推进的“末梢”,其实是游戏精神展现的“主阵地”。教师不仅要关注可视的变化——如班级环境的打造、游戏材料的丰富、生活环节的自主化,更要重视师幼互动的频率、双向性和质量。
1.捕捉契机,提高互动频率
班级是师幼共同生活的场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