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041149
198本病历珍藏的情谊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06年第6期
     30年前的7月28日,注定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唐山大地震,几乎摧毁了一个城市;但来自四面八方的救援人员让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人们重新开始恢复元气。

    1976年日月6日,在唐山大地震后第9天,凌晨6点左右,烟台4C7医院收治了首批唐山地震伤员140人,8月9日第二批伤员到达,总数约198人。

    在100多天的护理医治期间,医生、护士、家属齐上阵 那万众一心、共赴危难的感人情景令人终生难忘。

    最大78岁 最小只有5岁

    “根据当年登记册登记的情况来看,唐山市钢铁公司5岁的王爱红是伤员中年龄最小的。唐山冯南县的王春海当时79岁,是伤员中年龄最大的。如果王爱红还健在的话,他今年只有35岁。”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海军门诊部副院长刘清波一边翻问伤员登记册,一边对记者说。

    “我当年在407医院任书记员,负责伤员统计工作。刘清波回忆说,在接到炬台地区卫生局接受唐山震后遇难伤员的紧急通知后,全员立即将入院的部队病号和地方的轻病号全部转移出院,空出病床接收唐山地震伤员,在第一批病员中,绝大部分是用担架抬来的,只有少数几名单纯烟台军民和唐山人民一样,在灾难猝至的时刻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当时的抗震救灾,不是唐山一地的行动,而是全国全民的一致行动;1976年7月30日,国务院决定把唐山伤员向全国11个省(市)转运。这是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全国范围伤员大转移。截至8月25日,共计有15日列(次)火车、470架(次)飞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5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