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降价,“飓风”袭来
文/邱洁
编辑/何秋艳
2007年初,全国药品零售机构开始对354种药品执行新价格。此次调整包括心脑血管等10类354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其中七成品种下调,平均降幅20%,最大降幅85%。这是自1998年以来的第21次药品降价。
长久以来,中国百姓对药价虚高、看病难早已叫苦不迭,而此前的一系列降价行为,公众却体会不深,以致国家发改委有官员发出了“即使再降价,体现在市场上仍然没动静”的感叹!那么,此次药品降价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能否达到政府和公众都满意的目的呢?
在公众淡漠的目光中和医药企业的叫苦声中,又一轮行政指令性药品降价开始。
2007年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第21次降低药品价格的通知,并要求各地自1月26日起开始执行。这次降价涉及心脑血管等10类354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其中70%的品种下调价格,平均降价幅度达20%,最大降幅达到85%,降价金额约70亿元。
“药品降价已成常态。”对此,业内资深人士评价道,对于一波又一波的降价风潮,人们似乎已习以为常,药品降价对业界的影响将趋于平静。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这场降价“飓风”中,企业到底损失多大,老百姓又能从中获利多少?
遭遇尴尬:
药品 “降价死”
曾经有一家大药房依据店里登记的一份“百姓缺药登记表”到市场采购中发现,表上70%的药品早已无人生产。这些全是政府明令降价,或者价钱便宜、疗效明显的药品。
知情人指出,这份“百姓缺药登记表”凸显出当前我国药品的“降价死”怪现象:药品降价——代理商停止进货——医院停止开方——药厂停产—— “降价药”改头换面变新药重新审批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