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托管”是否一“托”无忧?
南京市实施的“药房托管”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是热门话题。
南京市自2003年尝试药房托管,2006年2月份由市纪委推动,开始大规模推行医院药房托管。两个月后,南京市政府提出将在全市13个区近200家二级、一级医院药房推广托管计划。
试点至今,南京已在156家医院推行药房托管。它被设计者认为是解决百姓看病贵的良方。
人们认为,药房托管的直接结果是斩断了药商与医生之间的联系,阻止了黑色交易和回扣的发生。
而事实上,药房托管了以后,真的一“托”无忧了么?
2006年4月,南京市传来一个爆炸性消息,为了解决药价虚高,南京市卫生系统内近200家医院的药房将在2007前陆续实施“药房托管”的模式。
如此大规模推行“药房托管”,在全国尚属首次。这被视为未来医疗体制重大改革“医药分家”的预演。此举一出,引来众说纷纭。讨论的焦点无非就是药 房“托管”是否就是解决药价虚高的良药,能否一“托”就灵。
惠民,药房托管的初衷
其实,药房托管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
中国有些医院长期以来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所谓的“以药养医”。由于国家投入不够,通过药物差价挣钱成了医院创收的主要手段之一,结果导致药价一直居高不下,而且提价风潮此起彼伏。
为了抑制事态的进一步严重化,国务院于1997年发布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一文,提出医药分家的概念,希望把医院和药房分成两个独立的系统来经营。3年后,国家计委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完善“三项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文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