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查(4)
均表示,“医生收入应参考国家公务员。”在他们看来,可以像国家公务员一样实行“3581”工资制度(即按照职务级别的不同,给予3000元、5000元、8000元、1万元的工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医院的投入。”陈鑫院长强调。文跃然主任也表示,政府应该对医生的收入负起责任,让他们合法地得到满意的工资。李宏军教授进一步指出,即使都是主任医师,也应该根据医生在各级医院发挥作用的不同,适度拉开工资水平。“水平高、任务重的医生工资可以高一些,这样有利于形成竞争机制。”
但在刘学教授看来,人们对收入的满意度总是相对的,“而且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毕竟经济在发展,市场在变动,医生的需求和期望也在变化。”所以,刘学教授认为,政府应开放医疗市场,允许大型民营医院进入市场,并和公立医院“竞争”医生,由市场来发现医生的价值。“这样一来,患者会自动选择那些水平高的医生,并付给他们足够的报酬,这也会激励医生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刘学教授强调,政府应做好监管工作,一旦发现医生有拿红包等不良行为,就要取消其行医资格,以保证医疗市场秩序。
, 百拇医药
职业认可篇:想说爱你不容易
调查中,对于“你自己是否愿意做医生”,66.09%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只有19.93%的人选择了“愿意”。当问及“是否支持自己的子女做医生”时,60,52%的受访者明确反对,仅15.77%的人表示支持。当问及“您是否愿意和医生结婚”时,65.71%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其中,82.5%的人表示,“不愿意”的主要原因是“没时间照顾家”;66.9%的人认为医生“老被患者骂”;33.3%的人选择了“收入低”。而调查中89%的医生表示想过要离开医院。60%的受访医生说,亲身经历或见到过同事被殴打的情况。98%的医生称自己每天都面临巨大压力,而离职的医生们称离职源于压力大。
医生的压力来自何方
专家们认为产生离职想法的原因在于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而医生压力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医患关系存在矛盾
, http://www.100md.com
调查中,80%的医生表示,其压力主要来自医患关系。近年来,有关医患矛盾的事例和数字经常传出。在一些患者眼里,医生成了冷漢、可牟取灰色利益的职业。有患者甚至携带录音笔和摄像机就诊,记下医生的言行,以备将来“对簿公堂”。此次调查也显示,仅2%的医生没碰上过患者或家属辱骂医生。王拥军院长表示,20多年前,患者对医生无比信任,即便医疗中偶有差错,患者也能理解。“当时,一个医院一年有1例医疗纠纷就是很了不得的事了,可现在,有的医院一年就七八十例。医患关系的紧张实在让人悲哀。”
而有的百姓认为,问题的主要责任在医生。“有的医生拿红包、回扣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有的医生态度恶劣,冷冷地问几句话,就把病人打发走了。别说悬壶济世了,就连基本的工作态度部不能保证。能让老百姓不抱怨吗?”面对百姓的抱怨,很多医生其实也能理解,一位年轻的医生留言称:“我们有时是觉得委屈,但仔细想想,现在不少医生的医德确实比以前差了很多。拿我自己来说吧,一天下来看几十个病人,已经成了机械运动,很难想到坐在对面的是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急需帮助的病人。”病痛折磨下的患者往往更脆弱、敏感,哪怕一句不耐烦的言语,都会给他们带来莫大伤害,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教授指出,医患矛盾的产生有体制、医生和患者等多个因素的原因。“但无论如何,医生对自身的肯定主要来自患者的肯定,如果长期得不到肯定,容易让他们产生职业倦怠。而医患矛盾又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 http://www.100md.com
高期望与医疗中不确定性的悬殊
有人说,再年轻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长者,他肯向你倾吐一切,再无能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贤,他认为你可以解决一切。医生的神圣在于此,医生之难也在于此。“的确,医生是一个成就感与挫折感并存的职业。”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于海解释说,老百姓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因此对医生有着超出寻常的期待,百姓的高期望使得医生对自身的期望也很高,希望尽快把病治好。但医学的不确定性又会不断带给他们挫败感。俞国良教授也表示,医生对自身的高期望与实际知识、能力出现偏差,是压力主要来源之一。
对未来迷茫和困惑
调查中,当问到“对未来工作方向预期”时,仅5%的医生“充满希望”,63%的人选择了“一般”,32%的人甚至认为“没指望”。上世纪90年代,身为麻醉科医师的台湾作家侯文咏描写了大医院中实习医、住院医师的真实生活。他们不知要写多少篇论文才能挤进有资格晋升的“茫茫人海”,不知其间会不会因一个失误就“丢了饭碗”。高海鹏院长指出,对前途的迷茫是很多医生面临的最大困惑。俞国良教授则指出,医生每天要面对大量患者和同类疾病,时间长了难免产生“审美疲劳。但这个职业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勤奋吃苦、默默奉献,能耐得住寂寞。”
, 百拇医药
来自收入等其他因素
王拥军院长表示,国外医生的工作只是把病看好,但中国医生还得承担医保、公费医疗等负担,这些出了问题,同样得惩罚医生。很多医生表示,他们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专心致志地看病,不用想一些其他的事。”
当然,调查中同样有让人感动的数据——65%的医生背后有家人的支持,69.55%的百姓认为医生收入和付出相比“偏低”。袁钟教授表示,如果说医生在踏入行业门槛的那一刻就选择了奉献的话,其家属的付出也丝毫不亚于他们。
医生压抑,受害的是百姓
当巨大的压力接踵而来,医生难免在工作中变得敏感、紧张、压抑。“这样下去,最终伤害的只能是老百姓的利益,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王拥军院长指出,“以前我们会对刚入门的医生说,“你们要时刻以患者利益为重”;但现在,医生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诊疗过程中保护自己。拿脑血栓溶栓来说,目前中国每年有100万人需要接受这种治疗,但真正做的只有1000多人,这是因为溶栓治疗中有60%并发症的可能,医生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保守治疗对百姓肯定不利,但也是医生现阶段保护自己的无奈之举。”
此外,即使在当前,老百姓对医生的评价差与不信任,也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以及医生工作的积极性。中华医学会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本富表示,这甚至会加重患者“看病贵”的负担。 “以前医生看病,都是怎么对病人有利怎么来;可现在由于一些患者对医生不信任,使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只得采取‘防御性治疗’。病人一进门,就先让他从头到脚检查一遍,花费高了,病人抱怨自然也就多了,但实际上,这是医生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但是患者花费金额太大,难免埋怨医生,又会进一步降低对医生的评价。如此一来,医患陷入了恶性循环,百姓的就医质量没有获得应有的改善,反而又衍生了新的矛盾,而这一切,都, 百拇医药(佚名)
但在刘学教授看来,人们对收入的满意度总是相对的,“而且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毕竟经济在发展,市场在变动,医生的需求和期望也在变化。”所以,刘学教授认为,政府应开放医疗市场,允许大型民营医院进入市场,并和公立医院“竞争”医生,由市场来发现医生的价值。“这样一来,患者会自动选择那些水平高的医生,并付给他们足够的报酬,这也会激励医生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同时,刘学教授强调,政府应做好监管工作,一旦发现医生有拿红包等不良行为,就要取消其行医资格,以保证医疗市场秩序。
, 百拇医药
职业认可篇:想说爱你不容易
调查中,对于“你自己是否愿意做医生”,66.09%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只有19.93%的人选择了“愿意”。当问及“是否支持自己的子女做医生”时,60,52%的受访者明确反对,仅15.77%的人表示支持。当问及“您是否愿意和医生结婚”时,65.71%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其中,82.5%的人表示,“不愿意”的主要原因是“没时间照顾家”;66.9%的人认为医生“老被患者骂”;33.3%的人选择了“收入低”。而调查中89%的医生表示想过要离开医院。60%的受访医生说,亲身经历或见到过同事被殴打的情况。98%的医生称自己每天都面临巨大压力,而离职的医生们称离职源于压力大。
医生的压力来自何方
专家们认为产生离职想法的原因在于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而医生压力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医患关系存在矛盾
, http://www.100md.com
调查中,80%的医生表示,其压力主要来自医患关系。近年来,有关医患矛盾的事例和数字经常传出。在一些患者眼里,医生成了冷漢、可牟取灰色利益的职业。有患者甚至携带录音笔和摄像机就诊,记下医生的言行,以备将来“对簿公堂”。此次调查也显示,仅2%的医生没碰上过患者或家属辱骂医生。王拥军院长表示,20多年前,患者对医生无比信任,即便医疗中偶有差错,患者也能理解。“当时,一个医院一年有1例医疗纠纷就是很了不得的事了,可现在,有的医院一年就七八十例。医患关系的紧张实在让人悲哀。”
而有的百姓认为,问题的主要责任在医生。“有的医生拿红包、回扣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有的医生态度恶劣,冷冷地问几句话,就把病人打发走了。别说悬壶济世了,就连基本的工作态度部不能保证。能让老百姓不抱怨吗?”面对百姓的抱怨,很多医生其实也能理解,一位年轻的医生留言称:“我们有时是觉得委屈,但仔细想想,现在不少医生的医德确实比以前差了很多。拿我自己来说吧,一天下来看几十个病人,已经成了机械运动,很难想到坐在对面的是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急需帮助的病人。”病痛折磨下的患者往往更脆弱、敏感,哪怕一句不耐烦的言语,都会给他们带来莫大伤害,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教授指出,医患矛盾的产生有体制、医生和患者等多个因素的原因。“但无论如何,医生对自身的肯定主要来自患者的肯定,如果长期得不到肯定,容易让他们产生职业倦怠。而医患矛盾又容易使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 http://www.100md.com
高期望与医疗中不确定性的悬殊
有人说,再年轻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长者,他肯向你倾吐一切,再无能的医生,在病人眼里也是圣贤,他认为你可以解决一切。医生的神圣在于此,医生之难也在于此。“的确,医生是一个成就感与挫折感并存的职业。”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于海解释说,老百姓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因此对医生有着超出寻常的期待,百姓的高期望使得医生对自身的期望也很高,希望尽快把病治好。但医学的不确定性又会不断带给他们挫败感。俞国良教授也表示,医生对自身的高期望与实际知识、能力出现偏差,是压力主要来源之一。
对未来迷茫和困惑
调查中,当问到“对未来工作方向预期”时,仅5%的医生“充满希望”,63%的人选择了“一般”,32%的人甚至认为“没指望”。上世纪90年代,身为麻醉科医师的台湾作家侯文咏描写了大医院中实习医、住院医师的真实生活。他们不知要写多少篇论文才能挤进有资格晋升的“茫茫人海”,不知其间会不会因一个失误就“丢了饭碗”。高海鹏院长指出,对前途的迷茫是很多医生面临的最大困惑。俞国良教授则指出,医生每天要面对大量患者和同类疾病,时间长了难免产生“审美疲劳。但这个职业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勤奋吃苦、默默奉献,能耐得住寂寞。”
, 百拇医药
来自收入等其他因素
王拥军院长表示,国外医生的工作只是把病看好,但中国医生还得承担医保、公费医疗等负担,这些出了问题,同样得惩罚医生。很多医生表示,他们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专心致志地看病,不用想一些其他的事。”
当然,调查中同样有让人感动的数据——65%的医生背后有家人的支持,69.55%的百姓认为医生收入和付出相比“偏低”。袁钟教授表示,如果说医生在踏入行业门槛的那一刻就选择了奉献的话,其家属的付出也丝毫不亚于他们。
医生压抑,受害的是百姓
当巨大的压力接踵而来,医生难免在工作中变得敏感、紧张、压抑。“这样下去,最终伤害的只能是老百姓的利益,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王拥军院长指出,“以前我们会对刚入门的医生说,“你们要时刻以患者利益为重”;但现在,医生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在诊疗过程中保护自己。拿脑血栓溶栓来说,目前中国每年有100万人需要接受这种治疗,但真正做的只有1000多人,这是因为溶栓治疗中有60%并发症的可能,医生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保守治疗对百姓肯定不利,但也是医生现阶段保护自己的无奈之举。”
此外,即使在当前,老百姓对医生的评价差与不信任,也影响了医患关系的和谐以及医生工作的积极性。中华医学会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本富表示,这甚至会加重患者“看病贵”的负担。 “以前医生看病,都是怎么对病人有利怎么来;可现在由于一些患者对医生不信任,使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只得采取‘防御性治疗’。病人一进门,就先让他从头到脚检查一遍,花费高了,病人抱怨自然也就多了,但实际上,这是医生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但是患者花费金额太大,难免埋怨医生,又会进一步降低对医生的评价。如此一来,医患陷入了恶性循环,百姓的就医质量没有获得应有的改善,反而又衍生了新的矛盾,而这一切,都, 百拇医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