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2年第6期
编号:12249908
“双D模式”可防心脏性猝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5日 《健康大视野》 2012年第6期
     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生命的第一杀手。在我国每年约有54万心脏性猝死患者,居全世界之首。

    生活方式要健康

    心血管疾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如果生活方式不健康,年轻人也会得心脏病。“突发”心脏病往往是“突然发作”而非“突然发生”,由发作到死亡可能只需要几秒钟,而心血管疾病的形成通常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很多疾病的发作甚至发生本来可以避免。

    心血管疾病可防可控,其实冠心病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改变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措施。吃得多动得少,精神压力变大,吸烟、酗酒成为生活常态,以至于血压、血脂、血糖都高了,特别是给心脏供血的三根主管被堵住,心脏就会出现问题。因此,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佳良策。而且,预防必须从娃娃开始。一方面,现在儿童小胖墩越来越多;另一方面,30岁的年龄、60岁的心脏已不是个别情况。长此以往,这两种人群都会成为冠心病的强大“后备军”。

    心血管疾病可干预

    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前有很多机会可以进行干预。

    对冠心病的防治可从饮食起居的调节、精神上的修养、环境气候的适应及体格的锻炼等方面着手,从而降低冠心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专家呼吁,要积极利用体内除颤器(ICD)和体外除颤器(AED)相结合的“双D模式”来全面防治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事实上可预可防。

    对于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办法是植入型体内除颤器(ICD)。它具有显著的社会和医疗经济意义,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工作时间,避免心脏骤停带来的高昂抢救成本直至挽救生命。我国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大约为每分钟1例。心脏性猝死发生后,如果在5至6分钟内有效抢救,成功率较高。可以说,心脏性猝死的救治主战场在医院之外。因此,只有立足社区,建立体外除颤网络、开展体外除颤培训,才能提高我国心脏性猝死整体的急救水平。, 百拇医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