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2年第15期
编号:12250918
在愚公村里诵读一种精神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2年第15期
     西出济源市区35公里,便是王屋山所在,与王屋山比邻而居的愚公村在夏日午后的阳光下,简朴中尽显厚重。

    其实,自读小学始,愚公村就一直藏在我的心里,连同那个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移山故事。

    在那个神话故事里,我最感奋的文字是,“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虽寥寥数言,却气盖群山,令人击节的愚公精神从此力透纸背,直抵人心。

    “愚公本名吕三太,人送外号倔倒山,他说山高不会长,儿孙挖山人不断……”这是吕姓后人为传承愚公精神,被挖掘并注入了发展元素的“王屋琴书”里的唱词。

    王屋琴书表演是王屋山景区一个极具文化内涵的亮点。但听愚公村民说,在历史的变迁中,“王屋琴书”几近失传。如此浓郁着地方特色的民间剧种想必不会带来庞大的经济收入,不然,怎么会几近失传呢?好在,愚公村的琴书班正在凭绵薄之力矻矻传唱,其情其心,王屋可鉴。

    唐代诗人王维“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君”的诗句为游人所熟知,不过,我想,人们怀着一颗诚朴之心来到这圣地,除了追寻青山绿水之外,体悟王屋文化以及愚公精神当是发自心底的期冀,因为,纵然山高水长,但文化的砥砺总是永恒的。

    站在愚公村里,仰首便是山高林密、意蕴丰厚的王屋山。

    也许,就在多年前的这样一个午后,北山愚公正率领子孙雄赳赳从耸峙的王屋山上“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你这位倔老头,坐下歇歇吧,你古朴的茅草屋和你的老窑洞都在等着你,还有那屋檐下被风蚀的玉米以及辣椒串儿,还有你亲手打理的土墙木栅以及辘轳井绳……你不知道,多年之后的诗人李白时常在你归来的路口,一遍又一遍地吟唱:君来几何时,仙台应有期。

    转眼间,数千个春秋飞逝而去。在“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的精神感召下,这片土地在经年累月地博弈之后,正升腾起和谐且明媚的时代氤氲——与旅游文化相伴而生的民生经济的如火如荼就是最好的见证。

    今天,这里的村民再不会因“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大山而惆怅,一条柏油马路早已蜿蜒走进了村里。

    村口广场上,叉腰荷锄的塑像愚公,正凝视着这条路。

    路很长,直达外面的世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