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2年第15期
编号:12250953
新型社区的五里桥样本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2年第15期
     7月26日上午。河南济源五里桥村。

    26岁的张永存正和女友坐在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

    记者的突然造访中断了这温馨的一刻,张永存的女友羞涩地拿起几件衣服,走进了卧室。

    帅气、阳光、爱笑的张永存忙招呼记者坐下。

    已是一家沙发布艺行老板的张永存说,大学毕业之后,他就到武汉开始创业,这次回到家乡是为了完成婚礼。

    “我女朋友家在安徽安庆市,刚开始她爸爸妈妈听说我家是河南山区的,坚决不同意,怕女儿嫁到我们这儿太委屈。”

    经过几番沟通,张永存带着未来的丈母娘回到村里实地“考察”了一番……

    “丈母娘来了一看,说比他们在市里住的房子还好、还宽敞,算是彻底放心了,马上同意了婚事,还把婚期定了下来。”张永存说到这些,难掩满脸的喜悦。

    说话间,张永存的父亲张随定回到家中,歉意地笑笑:“刚才耍去了,和几个朋友喝了两口小酒。”

    “和现在比起来,以前住的那不叫个家啊,很破……”张随定似乎更想在记忆里搜寻着些许美好。

    山乡巨变

    越过篮球场、健身场以及休闲凉亭,进入视野的是一排排整齐的两层小楼房,青砖灰瓦白墙,典型仿古式门楼,门楼右上角挂着“酒家”“酒肆”等字样的明黄色酒旗,门前的石子路、绿竹等,让一排排农家院别具韵味。

    “现在生活好了,也不用没黑没白地种地了,还住上了比城里都好的楼房,以前的苦总算没白受,这辈子啊,知足了……”凉亭下,带着孙子的几个老人和记者话起了家常,言谈间,幸福充溢着老人脸上的每一道岁月痕迹。

    据五里桥村村主任张礼全介绍,以前的五里桥村,晴天满地灰,雨天满地泥。全村120户,500多口人,以前的住户都散落在山野林间,邻里串门需要步行400米左右,有的住户到村诊所看病也要走三四里路,村里孩子上学也要走很远,导致很多孩子缀学……

    留守的村民,每年人均收入甚至不足1000元,出去的也只能在建筑工地或者煤矿上打点零工。

    张礼全算是村里比较能干的,几年前他带着几个村民在煤矿上打工,日子还算过得去。

    记者翻看着张礼全旧房子的照片,院墙是土砌的、房屋是土砌的、泥土路坑凹不平,尽显残垣和斑驳。

    “以前住的是土坯房,下雨还会漏水,一年到头只能在夏天去河里洗洗澡。我们村以前是市级贫困村,后来成了省级贫困村,再后来,越来越穷……”说这话时,张礼全的肩膀轻微地抖动了几下。

    “不过,现在好了。”张礼全的脸上散去了阴霾,“我们都住上了小洋楼。”

    五里桥村是济源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之一,经过政府整体规划、整体搬迁,村民由原来的分散居住变为集中居住,贫困农村变成了新型社区,生活靠种地变成了收入靠生意。

    现在的五里桥村,居住环境好了,收入高了,私家车多了。村里的孩子上学不必再双脚泥泞,村民看病路上也只需两三分钟,村里每天早晚各一次专人负责清理生活垃圾,公交车每隔30分钟一班、10%的农户有私家车、30%有摩托车……

    五里桥,已被时代翻去了旧的一页。

    新家园,新生活

    离王屋山不远的五里桥村,世世代代居住着愚公精神的传人,朴实的村民正是用行动解读着愚公精神的内涵。

    五里桥村,泥泞的乡村土路变成了干净的柏油路,矮小狭窄的土坯房变成了高大宽敞的楼房,曾经一年四季外出务工的村民如今站在新的生活端点,乐享着团圆和幸福。

    以前,村民每家只有一两分地,不便于规模化耕作,现在土地从农民手里流转过来,整体规划,规模种植,一亩地一年能收入四五千元。

    “现在村民不用再种地了,我打算弄个秧歌队,好让村民参与集体娱乐活动。”张礼全正盘算着让村民的业余生活也丰富起来。

    张礼全的手机再一次响起。电话里,他又在忙着为村民安排农家乐的接待工作。

    见到村民张联社时,他刚午觉醒来。记者半开玩笑:“可以午休,比我幸福啊!”张联社黝黑的脸上立时堆满了幸福的褶皱:“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不用赶着干农活了,(中午)吃完饭一般都能睡到两三点钟。”

    “搬到楼房一年多了,农家乐有时忙不过来。”54岁的张联社不断地向记者诉说着自家的喜事,“现在的生活各方面条件都变好了,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车了呢,我以前住的可是土坯房,出门全都是泥土路……”

    张联社和记者聊着,还偶尔翻看一下手机短信。

    在社区联排农家乐的一侧,一辆白色轿车格外显眼,“气宇轩昂”地“站”在古香古色的门楼旁。

    新型社区的示范意义

    作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城市,济源市打破区域界线,把产业发展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民转移就业相结合,将全市527个行政村整合规划成97个新型农村社区。

    济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孔庆贺对于城市发展独有见解,“城市的整体发展离不开农村,离不开个体,要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只有深化和细化城市建设的内涵,才能满足民众日益发展的需求。”

    济源市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村庄园林化,庭院花果化,道路林荫化,农田网格化”的总体要求,因村制宜,采取生态经济型、生态旅游型、生态园林型等不同模式,在全市11个镇政府所在地和528个行政村开展绿色家园建设,从而形成了乡村拱卫城镇,城镇拱卫市区,城乡一体,星罗棋布、众星捧月的森林生态村镇绿化大格局。

    据了解,济源市像五里桥村这样的生态达标村共有292个,生态文明村217个,在河南省前500名小康村中济源占了1/4。

    小城镇建设、旅游特色村建设与新型社区建设的有机结合,使乡村成为休闲旅游目的地,让农民就地转变为市民,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富民增收。

    济源市委、市政府斥资1000多万元打造的王屋镇愚公新社区,折射出了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环境从优化以及旅游产业化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记者手记】

    记者离开五里桥村时,已近傍晚时分,马路两边的太阳能路灯已蓄满了一天的能量,此刻正尽情为村民挥散着柔和的光芒。

    再次路过村头的休闲小广场,记者看到的已是另一番景像,打篮球的,打乒乓球的,健身器上挥汗的,凉亭下说笑的……五里桥的村民,尽享着新生活带来的福祉。

    同事不禁感慨:“我们老家那个地方,再过20年也赶不上这里啊!”

    或者,此时,传说中的愚公正注视着这些坚韧的、勤劳的、不服输的人们。, 百拇医药(苗小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