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310
编号:13730824
王英:用生命延续着生命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5日 《健康大视野》 201310
     2010年6月11日上午8:30,41岁的第二炮兵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学女博士王英被推进了手术室,在被推进去的一刹那,她对丈夫摆了摆手,笑着说:“再见”!可她心里知道,也许此次是再也不能相见。

    乳腺癌,一个大多在45岁以后才会出现的病症,就这样猝不及防且毫无征兆地降临到风华正茂的王英身上。从医生到病人,角色的互换让王英对生命和自己从事的事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癌症整整抗争了两年,人间极刑般的苦痛,身心备受摧残,站在脆弱的人生边缘,王英却是那样的乐观,她说:“正因为我自己得了癌症,我更能体会病人的苦痛,我还要陪着他们走下去,我要用自己毕生的能力和心血来救治他们。病人需要我,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需要我,我不能这么自私地走掉。如果不能和别人比生命的长度,那就去比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吧!”

    献身军队医疗事业

    王英1996年7月从地方大学获得中医硕士学位后,特招入伍来到了二炮总医院中医呼吸科工作,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科里的病人越来越多,在给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她感觉到仅仅靠中医学的知识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病痛,要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适应呼吸科的工作需要,必须提高自己在西医方面的技术水平。
, 百拇医药
    于是,王英下决心报考第三军医大学呼吸内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那时医疗工作非常繁忙,一天下来累得筋疲力尽,晚上回家还要照顾年仅3岁的女儿,常常是利用休息时间和女儿睡熟后复习备考,经常熬夜到凌晨,几乎超出了身体极限。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懈努力,王英终于如愿以偿,2001年9月被第三军医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师从全军呼吸病研究所著名呼吸病专家钱桂生教授。

    在重庆读博期间,王英的女儿才刚3岁半,对于孩子来讲,那段时间是最该得到母亲关爱和呵护的年龄,可为了汲取更多的知识,她把对女儿的思念和牵挂深埋心底。内心深处,王英感到对不起女儿,在女儿最需要母爱的年龄里,她却整天忙着工作,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抚慰,甚至没有时间带她去动物园玩一玩。

    攻读博士,做不同的试验是家常便饭,慢性哮喘的研究,是一项国家级研究课题。王英经过理性梳理,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只要勇敢地迈出双脚,路就会在脚下延伸。通过不懈努力,王英独立制备了大鼠的哮喘模型,并从原代培养了气道平滑肌细胞,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的付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博士课题,填补了国际上在该领域的空白,这项研究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为哮喘发病机制研究及防治奠定了基础。
, 百拇医药
    为患者付出真情大爱

    早7:20,呼吸科RICU病房的门就已打开,王英每天都会准点换上白衣和拖鞋,她要在8:00科室交班前对现有24名重症监护病人进行查房。从办公室到1号病房是35步21米,从办公室到12号病房是108步65米,12间病房、每天4~5次查房,每次耗时36分钟,一天近180分钟,一个月仅查房就用去了王英90个小时的时间和行走近70公里的路程。这些数字还不算抢救和治疗。

    “老高,怎么样啊?”王英一边问,一边摘下患者高大爷的呼吸面罩,拿起医用手电筒查看他的口腔:“嗯,真不错,痰少多了,好好养病,很快就能脱机出去了,老伴还等着你陪她遛弯呢?”边说着,王英撩起他的被子,用手摸了摸有些浮肿的双脚,一边询问护士他夜间的尿量一边调整呼吸机的频率,最后还不忘和护士一起翻起病人的臀部看是否有褥疮。九点交完班,王英来到医生办公室,和住院总医师对照病人一个个调整医嘱:3床的病人把阿司匹林由长期医嘱改为临时医嘱、9床把口服的格列美脲换成二甲双胍……十点,科里进行第二次大查房,十一点,回到办公室的王英才刚刚想起早晨的药还没有吃,还没把药片送到嘴里,医生就过来喊她给病人做气管镜下治疗,处理完三个病人,已经是中午12点了,一个上午,记者和王英才有了第一次机会交谈。
, http://www.100md.com
    记者没能忍住好奇,问王英:“大多数病人都做了气管切开,很多病人已经濒临死亡,靠着呼吸机维持生命,你为什么还和他们说话呢?”王英说:“我知道他们能听到,我每天都要呼唤他们,他们心里是明白的。”王英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例如,9床的病人肺癌晚期,他的疼痛远远大过胃不舒服。对于癌症的疼痛,他甚至感觉不到胃的痛苦,因为我当过病人,我知道他虽然不能说话,可他心里会不舒服,虽然病人表达不出来,但根据医疗常规,肯定要做得更细一点,对病人来说,做得再细都不过分”。

    重大考验面前勇挑重担

    RICU——几个看似冰冷的字母,它的中文名称是:呼吸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都是需要借助呼吸机才能生存的患者。除此之外,这个词的后面还延伸着——死亡的最后一站、无家人看护病房。有人甚至称它为:最后的临终关怀驿站。而王英,就是这个驿站的“掌门人”。

    2006年5月,王英离开了呼吸内科住院总医师的岗位,当时科室正准备组建呼吸重症监护室(简称RICU),需要一个牵头人,当时的科主任张睢扬让大家踊跃报名,王英第一个举手,RICU是抢救重症患者的生命,被称为与死神赛跑的地方,没有人愿意去冒这个险,而王英却义无反顾。RICU刚刚成立,没有专职医护人员,也没有现成的管理制度可以参照。面对这一现状,王英不等不靠,检索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每天晚上回家在网上查资料,带着各种问题在网上寻找答案。还积极参加各种国际重症医学会议,参观考察了多家医院的ICU病房,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与同行进行技术和经验交流。通过结合国际ICU的发展趋势,加强对RICU的正规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了医疗质量控制制度、抢救设备操作、管理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院内感染控制制度、陪护及探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加强人性化关怀上下功夫,为医生和护士进行从治疗到护理等方面的讲座,活跃了科室学术气氛,形成了人人学习、自我加压、提升素质的良好氛围。
, 百拇医药
    呼吸科RICU的患者以高龄和濒临死亡人群为主,要求医生既要随时准备急救操作,这要有更多的耐心与责任心。很多同志在呼吸科RICU轮转时都感到压力大吃不消,有人说呼吸科的RICU是魔鬼训练营,而王英在这里一干就是6年,她在RICU这个被称为与死神赛跑的地方,守候着那些濒死的患者,给他们送去关怀和救助,日复一日和死亡争夺生命、为孤独输送温暖。她为患者进行支气管灌洗、吸痰及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近千人次,使一位位命悬一线的病人起死回生。

    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RICU的人才、技术、规模等各方面都在军队医院脱颖而出,王英功不可没。

    面对困难自强不息

    从2009年开始,王英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时常会感到不适,但工作忙、病人多,她根本没有时间去想自己的身体,她一直以为是乳腺增生,直到2010年的4月底才觉得不对劲,最终被确诊为乳腺癌。当确诊病情后,她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有时还偷偷流眼泪。
, 百拇医药
    怎么和丈夫说?王英虽然知道丈夫是个理性的人,可她实在担心丈夫会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她和丈夫是同学,可谓青梅竹马,对彼此的事业都很支持,可毕竟是癌症,生死契阔难以预测。王英特意选择了晚上去散步,似乎漫不经心的和丈夫说出了实情,丈夫显得很镇定,拍了拍王英的肩头说:“别怕,还有我,你那么坚强,一切都会过去的,我相信你。”两个人相拥鼓励。也就是在那一刻,王英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必须面对,我必须坚强,为了亲人和自己所爱的人,我要勇敢地活着。”

    从手术到恢复健康,100天的时间,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三个月的黑夜和白天的交替,而对于王英来说,100天里,每一天都是与病魔战斗直至筋疲力尽,但她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这100天的时间除了让她与死神擦肩而过外,切身感受到的是大家对自己的那份关爱和温暖,更重要的是,她对生命、对事业、对人生都有了更多的感悟,角色互换让她由衷体会到了病人的那份伤痛,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更加懂得换位思考。, http://www.100md.com(彭雪征 莫鹏 吴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