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黑马”兀西军
蓝田日暖玉生烟,长安古道多奇人。
当兀西军向你走来的时候,你能立刻感到这是一个西北汉子。一头光圆,两眼有神,秃笔一杆,两纸生烟。大凡西部的有成绩的艺术家们都有一个比较鲜明的特征,不像艺术家,倒像是个从事其他行业的人,正是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实干者,才有那过人的道行。从蓝田僻壤的街头到西安喧嚣的书坛,从北京玉渊坛公园湖边的工作室到天南海北奔波的身影。
现在的兀西军与几年前相比,是他已由陕西走到了北京,如果换一身袈裟,绝对能到哪个寺院去做住持或方丈。从背后看他写字,像是在走着太极拳的路子,沉着、舒缓、凝重、守持,笔底有无穷之力,手中含万仞之刀,一张宣纸上,风起水涌,云蒸霞蔚,颇让人感受到书法这种道行的深厚。
在其后近十年的光景里,兀西军开始了类似苦行僧般的生活,天天从早上五六点练到晚上八九点,刻刻不辍,时时比划,完全陷入了书法之境,心中一片至纯至真,也在无形之中,剔除着自己过去的那种任意妄为的书法理念,对传统达到了膜顶崇拜般的一种痴情。用他自己现在的话说,那时是一刻不敢丢下,和别人说五分钟的闲话,就得赶紧临帖和背帖,稍稍不敢耽误。那时他特别钟情苏东坡的书法,日日临摹,刻刻留心,甚至把自宋以来几乎所有的苏体进行比较对照,取长补短,悉心借鉴。书法的学习,特别是对传统深入,正是对自己的一种再造,将自己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功夫不负有心人,也就在一年之中,他的书法连续人展“全国第二届行草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全国第十二届、十三届群星奖”,他的书法终于得到了书法专业界人士的认可,成为当时陕西书坛杀出来的一匹“黑马”。
, http://www.100md.com
对一个成熟的书法家来说,是一个对自己艺术方向的定位和由此的深入与实践。在书家林立张扬技巧的今天,在各类派别争市斗权的书坛,兀西军及书坛一批实力者显然是寂寞的。与全国书坛诸多的高手相比,兀西军是以悟性加功力来营造自己的书法世界,并主要以苏东坡、黄庭坚的书风来构筑自己的风格,这就是他的方向与定位。他的字,如他的人一般,空间感与分量感都很足,杀纸如风,气度凝重。他的书法理念是,雅俗共赏——专业的功底,高质量的线条,雅俗都能接受的结体。他认为当代书家,在魏晋二王上找路子未尝不对,但功底深厚善于营造气氛的明清书风也不能忽视,而正是后者,离我们的时代相近,在情感上与气息上与我们较为相通,更应该借鉴。而作为西北的书法,更应在传统的碑帖里,寻找那种雄俊倜傥,平易中见壁仞,变化中透性情的精髓之作,深研细啄,化物成实,凸显作为西北人的那种刚直气息。与江南诸贤比,二王显然不是西部人的强项,而西部碑帖里的朴直质感,又是吴侬软语细柳江南所不具备的。所以在兀西军的书法实践上,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力避时潮,更避被学者们再三推举的书卷气,一心在更多人接受的范围内找共鸣。从专业角度讲,他在走一着险棋,因为当今书坛,要不就雅得如阳春白雪,要不就俗得似下里巴人,而他要走中间路线,弄不好就陷入“江湖”,实为不易!但西军就这么实践着、摸索着、探寻着,独执偏见,一意孤行。从现在的作品中看,有若干幅,写得大气淋漓,雄恃其中,精神饱满,仪态丰雍。如西北高原的壮汉悍妇,气势夺人,甚不多见。行书中有篆隶之味,篆隶中有使转之力,笔画坚浑,体势奇稳,章法变而贯,相互参合,动静谐和。与几年前的书法相比,明显是脱了不少浮躁火气,静穆平和,人间烟火自蕴其中。
, 百拇医药
西军身上有一般书家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他还擅长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他都能弄出的似模似样。一般人靠的是感觉,而西军靠的是感觉中的理性分析,干湿浓淡,皴法点划,他给你说的头头是道,那时他像个学者。但对于绘画,他始终抱着偶尔一玩的态度,没有花更大心思。他用心书法,孜孜不倦,晨起夕睡之时,伏案挥毫正浓,书法与他,没有时日的概念,有的只是在不断的参物悟中的持续操练。他持力定力之强,我常常实在是难以侍陪,那就干脆你生生的写,我酣酣地睡。但待我睡梦正酣,却被他震耳的鼾声惊起,这一宿只有另择他处,或看电视写字读书打发了。
清人张星耀在《词论十三则》曰:“词有四种,日风流蕴藉,日绵婉真致,日高凉雄爽,日自然流畅……高凉雄爽而不近于激怒,自然流畅而不流于浅易。”我认为,西军的书法,是介于高凉雄爽与自然流畅之间的。当然还需要继续的深入与再造,还需要更多的在传统根基上的个性的语言符号、线条暗示和结体特征。西部书家正在全国建立起自己的形象。兀西军作为西部书家中的实力派,正用作品证明着自己。“决川于堰水之坡,沛然下行,莫不从之矣。”(康有为语)愿西军这匹“黑马”,奋然前行,得大欢喜!, http://www.100md.com(吴川淮)
当兀西军向你走来的时候,你能立刻感到这是一个西北汉子。一头光圆,两眼有神,秃笔一杆,两纸生烟。大凡西部的有成绩的艺术家们都有一个比较鲜明的特征,不像艺术家,倒像是个从事其他行业的人,正是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实干者,才有那过人的道行。从蓝田僻壤的街头到西安喧嚣的书坛,从北京玉渊坛公园湖边的工作室到天南海北奔波的身影。
现在的兀西军与几年前相比,是他已由陕西走到了北京,如果换一身袈裟,绝对能到哪个寺院去做住持或方丈。从背后看他写字,像是在走着太极拳的路子,沉着、舒缓、凝重、守持,笔底有无穷之力,手中含万仞之刀,一张宣纸上,风起水涌,云蒸霞蔚,颇让人感受到书法这种道行的深厚。
在其后近十年的光景里,兀西军开始了类似苦行僧般的生活,天天从早上五六点练到晚上八九点,刻刻不辍,时时比划,完全陷入了书法之境,心中一片至纯至真,也在无形之中,剔除着自己过去的那种任意妄为的书法理念,对传统达到了膜顶崇拜般的一种痴情。用他自己现在的话说,那时是一刻不敢丢下,和别人说五分钟的闲话,就得赶紧临帖和背帖,稍稍不敢耽误。那时他特别钟情苏东坡的书法,日日临摹,刻刻留心,甚至把自宋以来几乎所有的苏体进行比较对照,取长补短,悉心借鉴。书法的学习,特别是对传统深入,正是对自己的一种再造,将自己提升到了一个高度。功夫不负有心人,也就在一年之中,他的书法连续人展“全国第二届行草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隶书展”“全国第十二届、十三届群星奖”,他的书法终于得到了书法专业界人士的认可,成为当时陕西书坛杀出来的一匹“黑马”。
, http://www.100md.com
对一个成熟的书法家来说,是一个对自己艺术方向的定位和由此的深入与实践。在书家林立张扬技巧的今天,在各类派别争市斗权的书坛,兀西军及书坛一批实力者显然是寂寞的。与全国书坛诸多的高手相比,兀西军是以悟性加功力来营造自己的书法世界,并主要以苏东坡、黄庭坚的书风来构筑自己的风格,这就是他的方向与定位。他的字,如他的人一般,空间感与分量感都很足,杀纸如风,气度凝重。他的书法理念是,雅俗共赏——专业的功底,高质量的线条,雅俗都能接受的结体。他认为当代书家,在魏晋二王上找路子未尝不对,但功底深厚善于营造气氛的明清书风也不能忽视,而正是后者,离我们的时代相近,在情感上与气息上与我们较为相通,更应该借鉴。而作为西北的书法,更应在传统的碑帖里,寻找那种雄俊倜傥,平易中见壁仞,变化中透性情的精髓之作,深研细啄,化物成实,凸显作为西北人的那种刚直气息。与江南诸贤比,二王显然不是西部人的强项,而西部碑帖里的朴直质感,又是吴侬软语细柳江南所不具备的。所以在兀西军的书法实践上,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力避时潮,更避被学者们再三推举的书卷气,一心在更多人接受的范围内找共鸣。从专业角度讲,他在走一着险棋,因为当今书坛,要不就雅得如阳春白雪,要不就俗得似下里巴人,而他要走中间路线,弄不好就陷入“江湖”,实为不易!但西军就这么实践着、摸索着、探寻着,独执偏见,一意孤行。从现在的作品中看,有若干幅,写得大气淋漓,雄恃其中,精神饱满,仪态丰雍。如西北高原的壮汉悍妇,气势夺人,甚不多见。行书中有篆隶之味,篆隶中有使转之力,笔画坚浑,体势奇稳,章法变而贯,相互参合,动静谐和。与几年前的书法相比,明显是脱了不少浮躁火气,静穆平和,人间烟火自蕴其中。
, 百拇医药
西军身上有一般书家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他还擅长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他都能弄出的似模似样。一般人靠的是感觉,而西军靠的是感觉中的理性分析,干湿浓淡,皴法点划,他给你说的头头是道,那时他像个学者。但对于绘画,他始终抱着偶尔一玩的态度,没有花更大心思。他用心书法,孜孜不倦,晨起夕睡之时,伏案挥毫正浓,书法与他,没有时日的概念,有的只是在不断的参物悟中的持续操练。他持力定力之强,我常常实在是难以侍陪,那就干脆你生生的写,我酣酣地睡。但待我睡梦正酣,却被他震耳的鼾声惊起,这一宿只有另择他处,或看电视写字读书打发了。
清人张星耀在《词论十三则》曰:“词有四种,日风流蕴藉,日绵婉真致,日高凉雄爽,日自然流畅……高凉雄爽而不近于激怒,自然流畅而不流于浅易。”我认为,西军的书法,是介于高凉雄爽与自然流畅之间的。当然还需要继续的深入与再造,还需要更多的在传统根基上的个性的语言符号、线条暗示和结体特征。西部书家正在全国建立起自己的形象。兀西军作为西部书家中的实力派,正用作品证明着自己。“决川于堰水之坡,沛然下行,莫不从之矣。”(康有为语)愿西军这匹“黑马”,奋然前行,得大欢喜!, http://www.100md.com(吴川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