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凤:乐享“抗糖”慈医
“北京平谷区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玉凤不但医技高超、医德高尚,而且还有一颗慈悲的心”。记者在走访时听闻患者如是评说。于是怀着好奇与敬意,来到了李玉凤的诊室一探究竟。
爱之深
上天给了做善事的机会
在李玉凤的门口,记者看到,李玉凤正专心给一位大妈量血压,一边询问患者,一边在电脑上认真地书写着病历。了解得知,大妈姓张,平谷人,2006年检查出甲亢, 2007年底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检查,诊断为原发性甲减,一直进行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张大妈本在北京城区给女儿带孩子,城区的诊疗条件都比较好,但她一直习惯回来找李玉凤看病。“找李大夫我很放心,心里踏实。”张大妈对记者说,李玉凤很敬业,事无巨细问得很清楚,而且每次出门诊都来得特别早。
, 百拇医药
在门诊问询过程中,李玉凤一刻不停地记着、问着、叮嘱着,有时患者十几年的病例她都要调出来细细查看,她的电子病例是记者见过最细致,最认真的,密密麻麻的记满了患者所有细微的症状。当记者问李玉凤其耐心从何而来时,她说,她爱这个工作,她很享受和患者的互动,“医生这个职业就是上天给了你一个机会去做善事,为什么不好好去做呢?”
李玉凤对患者的耐心和爱心,跟她曾经也作为一个患者的经历离不开。2006年,李玉凤患了三叉神经痛(亦称“杀人痛”),当时她跑遍了北京的大小医院,看了很多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也许因为自己是医生的原因,对于那些专家的诊断总不能令她十分满意。 她深刻体会到,做病人是无助的。李玉凤说,医生不仅要关注病理,治“病”,更要治“心”。
“我深切地理解到:医生修炼一颗慈悲心对病人的重大意义。”李玉凤说,“特别是经历了六年的病痛,当时痛得想跳楼。曾半夜起来问爱人,我从四楼跳下去摔得死吗?”李玉凤笑着谈到过去的病痛,记者可以理解她当时身心的双重痛苦。而现在,她的三叉神经痛已经完全治愈,对这段痛苦的经历她也一直抱着感激之情,因此,她也更加理解病人,更爱这个向善的工作。
, http://www.100md.com
乐付出
医生价值重在病人需要
20多年的从医经历,李玉凤为平谷区的糖尿病患者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
为了缓解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让平谷区的百姓无需为看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奔波于市郊之间,2003年,李玉凤创建了糖尿病专科病房,并最终创建了内分泌科,填补了平谷区医院在该领域的空白。内分泌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年收治病人达1100人次左右,日均门诊量达230人次,社会影响广泛。李玉凤由此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很多人认为她的能力足以去更高、更远的平台发展,挣更多的钱。但她认为个人价值不一样,医生不光只是考虑钱的问题,她给自己的定位是“做好平谷的事”。“首先是对平谷的感情深厚;另外,我认为不能有一颗浮躁的心,尽心干好本职,医生的价值在于病人的需要。”
, http://www.100md.com 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管理。她对记者讲到,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糖尿病专家Joslin就曾经说过:“我们要怀着传教士般的热情,去综合管理糖尿病患者。”她说,她希望自己要向先人那样把无限的爱心和热情投入到病人的管理中去。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患者自我管理,李玉凤就一直奔走在糖尿病科普宣教工作上。“老百姓有很多不科学的观念,我们从创科就设有健康大讲堂,给他们讲授糖尿病的科普知识。”从最初的苦口婆心地劝病人听课,到现在病人及家属们争先恐后听课,患者教育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0年来已举办90余次,听课患者及家属达300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3万余册,对患者的病情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该大课堂已经成为平谷糖尿病患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2005年初,平谷区医院首批加入了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教育基地,使得患者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不仅如此,李玉凤还定期聘请知名专家来平谷区医院进行义诊活动,让患者不出平谷区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服务,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内分泌科医疗水平的提高。
, http://www.100md.com
然而,李玉凤并不觉得自己多么高尚,她眼里装满了患者,只顾为患者多做点事,为此辛苦亦甘之如饴。
无所求
单纯奉献的“红血球”医生
特鲁多的墓志铭上写着:医生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而李玉凤用自己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她总是用宽广的慈悲心和责任心去关注患者。
“要做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不能只讲疾病的生物学指标,更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等。” 李玉凤对医生的感悟深刻,“医生需要关注的事物很多,如伦理、心理、文学等,要对社会敏感。”李玉凤为此看了很多书,尤其是人文方面的书籍,她还跟记者推荐最近看的《相约星期二》、《来一点信仰》、《一日重生》等,探讨人性,启迪人生。“经常感悟生活、生命,能让自己静下来。”把这些知识综合应用到临床上,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会得到更多有效的信息,更能帮助患者。
, http://www.100md.com
李玉凤每天忙于诊治病情,科普工作,同时肩负科研项目。超负荷的工作,她依然能够做到对每个患者都细致、耐心。而得到的回报是办公室里堆成一座小山的荣誉证书。但李玉凤只字不提荣誉、奖励,她说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她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工作中,我只是善于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而这恰恰是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做到的,因为患者把健康和生命这两样最宝贵的东西托付给了我们,我们必须要对这两样负责”。
记者眼里,李玉凤就像“红血球”,输送呼吸所需要的氧气——为患者不断带去抚慰,带走呼出的废气二氧化碳——抚走患者身心的伤痛和蒙尘。对于医生这个职业,她什么都不要求,只求用自己的双手帮助更多的病人。
李玉凤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学硕士(北京大学在读博士),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目前任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老年内分泌代谢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北京糖尿病学会委员;中西医结合临床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学系委员。先后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2008年、2010年两次获平谷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平谷区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
专长: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如:垂体性疾病、肾上腺性疾病、骨质疏松、代谢综合征的诊治。尤其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综合管理及并发症的治疗,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胰岛素泵强化控制血糖,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上午。, http://www.100md.com(罗德芳)
爱之深
上天给了做善事的机会
在李玉凤的门口,记者看到,李玉凤正专心给一位大妈量血压,一边询问患者,一边在电脑上认真地书写着病历。了解得知,大妈姓张,平谷人,2006年检查出甲亢, 2007年底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检查,诊断为原发性甲减,一直进行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张大妈本在北京城区给女儿带孩子,城区的诊疗条件都比较好,但她一直习惯回来找李玉凤看病。“找李大夫我很放心,心里踏实。”张大妈对记者说,李玉凤很敬业,事无巨细问得很清楚,而且每次出门诊都来得特别早。
, 百拇医药
在门诊问询过程中,李玉凤一刻不停地记着、问着、叮嘱着,有时患者十几年的病例她都要调出来细细查看,她的电子病例是记者见过最细致,最认真的,密密麻麻的记满了患者所有细微的症状。当记者问李玉凤其耐心从何而来时,她说,她爱这个工作,她很享受和患者的互动,“医生这个职业就是上天给了你一个机会去做善事,为什么不好好去做呢?”
李玉凤对患者的耐心和爱心,跟她曾经也作为一个患者的经历离不开。2006年,李玉凤患了三叉神经痛(亦称“杀人痛”),当时她跑遍了北京的大小医院,看了很多这个领域的权威专家。也许因为自己是医生的原因,对于那些专家的诊断总不能令她十分满意。 她深刻体会到,做病人是无助的。李玉凤说,医生不仅要关注病理,治“病”,更要治“心”。
“我深切地理解到:医生修炼一颗慈悲心对病人的重大意义。”李玉凤说,“特别是经历了六年的病痛,当时痛得想跳楼。曾半夜起来问爱人,我从四楼跳下去摔得死吗?”李玉凤笑着谈到过去的病痛,记者可以理解她当时身心的双重痛苦。而现在,她的三叉神经痛已经完全治愈,对这段痛苦的经历她也一直抱着感激之情,因此,她也更加理解病人,更爱这个向善的工作。
, http://www.100md.com
乐付出
医生价值重在病人需要
20多年的从医经历,李玉凤为平谷区的糖尿病患者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
为了缓解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让平谷区的百姓无需为看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奔波于市郊之间,2003年,李玉凤创建了糖尿病专科病房,并最终创建了内分泌科,填补了平谷区医院在该领域的空白。内分泌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年收治病人达1100人次左右,日均门诊量达230人次,社会影响广泛。李玉凤由此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很多人认为她的能力足以去更高、更远的平台发展,挣更多的钱。但她认为个人价值不一样,医生不光只是考虑钱的问题,她给自己的定位是“做好平谷的事”。“首先是对平谷的感情深厚;另外,我认为不能有一颗浮躁的心,尽心干好本职,医生的价值在于病人的需要。”
, http://www.100md.com 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管理。她对记者讲到,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糖尿病专家Joslin就曾经说过:“我们要怀着传教士般的热情,去综合管理糖尿病患者。”她说,她希望自己要向先人那样把无限的爱心和热情投入到病人的管理中去。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患者自我管理,李玉凤就一直奔走在糖尿病科普宣教工作上。“老百姓有很多不科学的观念,我们从创科就设有健康大讲堂,给他们讲授糖尿病的科普知识。”从最初的苦口婆心地劝病人听课,到现在病人及家属们争先恐后听课,患者教育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0年来已举办90余次,听课患者及家属达300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3万余册,对患者的病情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该大课堂已经成为平谷糖尿病患者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2005年初,平谷区医院首批加入了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教育基地,使得患者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化。不仅如此,李玉凤还定期聘请知名专家来平谷区医院进行义诊活动,让患者不出平谷区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服务,同时,也进一步带动了内分泌科医疗水平的提高。
, http://www.100md.com
然而,李玉凤并不觉得自己多么高尚,她眼里装满了患者,只顾为患者多做点事,为此辛苦亦甘之如饴。
无所求
单纯奉献的“红血球”医生
特鲁多的墓志铭上写着:医生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而李玉凤用自己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她总是用宽广的慈悲心和责任心去关注患者。
“要做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不能只讲疾病的生物学指标,更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等。” 李玉凤对医生的感悟深刻,“医生需要关注的事物很多,如伦理、心理、文学等,要对社会敏感。”李玉凤为此看了很多书,尤其是人文方面的书籍,她还跟记者推荐最近看的《相约星期二》、《来一点信仰》、《一日重生》等,探讨人性,启迪人生。“经常感悟生活、生命,能让自己静下来。”把这些知识综合应用到临床上,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会得到更多有效的信息,更能帮助患者。
, http://www.100md.com
李玉凤每天忙于诊治病情,科普工作,同时肩负科研项目。超负荷的工作,她依然能够做到对每个患者都细致、耐心。而得到的回报是办公室里堆成一座小山的荣誉证书。但李玉凤只字不提荣誉、奖励,她说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她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工作中,我只是善于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而这恰恰是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做到的,因为患者把健康和生命这两样最宝贵的东西托付给了我们,我们必须要对这两样负责”。
记者眼里,李玉凤就像“红血球”,输送呼吸所需要的氧气——为患者不断带去抚慰,带走呼出的废气二氧化碳——抚走患者身心的伤痛和蒙尘。对于医生这个职业,她什么都不要求,只求用自己的双手帮助更多的病人。
李玉凤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学硕士(北京大学在读博士),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目前任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老年内分泌代谢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北京糖尿病防治协会理事;北京糖尿病学会委员;中西医结合临床营养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代谢学系委员。先后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首都优秀医务工作者称号,2008年、2010年两次获平谷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平谷区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
专长: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如:垂体性疾病、肾上腺性疾病、骨质疏松、代谢综合征的诊治。尤其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综合管理及并发症的治疗,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胰岛素泵强化控制血糖,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出诊时间:周二、周五上午。, http://www.100md.com(罗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