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无怨无悔的选择
在内蒙古包钢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了19年后,2011年8月,王光瑛通过竞争上岗,成为重症医学科(ICU)的负责人。这样的做法实在令人不解,一位本学科业务已得心应手的神经外科专家,为什么要尝试另外的一门学科呢?王光瑛告诉记者,重症医学科的患者50%来自神经外科,因此,它与神经外科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跨领域的尝试不仅对他自身能力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也利于学科间的融汇与贯通。
据悉,包钢医院ICU成立于1984年,是内蒙古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最初主要为心脏外科的发展需要而设立。随着包钢医疗事业的发展和需要,ICU于2001年独立设科,从附属科室发展为重症医学专业。ICU的重点是发展专业技术,为临床提供支持,对于危重症的规范化、制度化救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历经10余年的发展, ICU已由4个床位发展至15个床位,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ICU之一。
记者了解到,包钢医院ICU现分为四个病区:感染隔离区、重症区、器官移植区以及心脏外科术后监护区。病房有层流净化消毒装置,基础设施齐全,监测装置完备,其科室配备条件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阵容,王光瑛清醒地认识到,在业务上只有不断补充,不断扩大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带领包钢医院ICU向更高水平发展。
, http://www.100md.com
王光瑛深有感触地说,刚参加工作之时,看到包钢医院的医生和专家们能够娴熟地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心里有说不出的羡慕,也有讲不清的自豪,而那时的自己尽管怀有一颗医者之心,却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王光瑛除了继续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外,更加注重参与医学实践活动,他几乎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对患者的治疗和照顾中,对于危重患者,更是用心至极。
王光瑛常常走到患者中去,耐心询问他们的病情,亲切地称呼对方“张师傅”“李师傅”而不是“几号床”,轻易地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患者及其家属都很愿意与他谈病情、唠家常,并积极配合治疗。这样零距离地跟病人接触,不但丰富了其临床治疗经验,还让他结交到了许多朋友。王光瑛说:“我老家在通辽,1992年7月从内蒙古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包钢医院工作。我一个外地人,刚来包钢医院时一切都很陌生。如今,我已经爱上了这里的生活,并有了很多交心的朋友,而这些朋友绝大多数都是我曾经医治过的患者。”说这话时,王光瑛一脸的满足。
来到重症医学科后,王光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样的挑战也给予了他前进的动力。重症医学作为新的学科,需要掌握全新的理论和复杂的操作。王光瑛不断学习,翻阅各种资料文献,并积极与外地专家沟通。他还考入了内蒙古大学与包钢医院联合培养的第一期生物工程硕士学习班,力求多层次、多角度地补充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仅如此,就算是出差时,他也会到当地医院的ICU病房参观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不足。
, 百拇医药
有人说王光瑛对ICU过于执着,他自己则认为既然选择了ICU,就要带领这个新团队向前走,不坚定执着怎么能进入状态呢?
以往在神经外科,专家查房通常每周只需一次。在ICU,他每天都要查房,甚至每时都要查房。白天如此,夜间更是如此。有人戏言,ICU的医生夜里都是睁着一只眼睛睡觉的。这话一点也不过分。王光瑛每天晚上入睡前,脑子里就像过电影一样,只有把每一位患者的情况过一遍,心里才觉踏实。如果有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他总是不时地打电话到科室,询问情况。必要时,他还会来到医院亲自指导抢救、治疗及用药。“这里的患者几乎都是在阎王殿里走过一遭的人,作为医生,若不随时随地地观察和处理患者的病情,岂不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不尊重?”于此,王光瑛如是说。
从医20余年来,王光瑛不但能熟练完成各种复杂颅脑创伤及复合伤的抢救治疗,擅长各类颅脑损伤、肿瘤及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而且对急危重症的救治和重大手术后患者的监护也有着丰富的经验,能熟练掌握肝肾移植、心脏瓣膜病及冠脉搭桥手术的围手术期治疗。
, 百拇医药
今年年初,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女儿因患脑膜炎高烧后昏迷,住进ICU后,出租车司机流着眼泪恳请王光瑛:“大夫,一定要救救我的女儿!”王光瑛何尝不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正值天真烂漫的年纪,却躺在危重症病房昏迷不醒,王光瑛也甚感揪心。他针对孩子的病情变化和发展情况,不停地调整治疗方案。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十几天过去了,孩子仍在昏迷之中。孩子的父亲几近绝望,王光瑛紧紧握着孩子父亲的手安慰他:“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的。”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王光瑛的确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女孩在昏迷了20多天后,终于清醒过来,王光瑛却已精疲力竭。
女孩痊愈后,她的父亲带她来到医院,她用清脆的童音对王光瑛说了声:“谢谢叔叔救了我!”王光瑛说,那一刻,他觉得那声音像一首最动听的歌,为此所有的辛劳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王光瑛认为,做医生,尤其是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医德,其次才是医术。良好的医德是与患者建立友好关系的前提,精湛的医术是治病救人的基础。医生和患者只有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的时候,医患关系才是平等的。当医患之间有了平等的交往时,医者之仁心、之医术才会很好地体现和施展。
王光瑛说:“看病不是一个简单的医学行为,而是一个社会行为。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而从医,也是我无怨无悔的选择!”, 百拇医药(乐久 齐国帅)
据悉,包钢医院ICU成立于1984年,是内蒙古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最初主要为心脏外科的发展需要而设立。随着包钢医疗事业的发展和需要,ICU于2001年独立设科,从附属科室发展为重症医学专业。ICU的重点是发展专业技术,为临床提供支持,对于危重症的规范化、制度化救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历经10余年的发展, ICU已由4个床位发展至15个床位,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ICU之一。
记者了解到,包钢医院ICU现分为四个病区:感染隔离区、重症区、器官移植区以及心脏外科术后监护区。病房有层流净化消毒装置,基础设施齐全,监测装置完备,其科室配备条件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阵容,王光瑛清醒地认识到,在业务上只有不断补充,不断扩大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带领包钢医院ICU向更高水平发展。
, http://www.100md.com
王光瑛深有感触地说,刚参加工作之时,看到包钢医院的医生和专家们能够娴熟地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心里有说不出的羡慕,也有讲不清的自豪,而那时的自己尽管怀有一颗医者之心,却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王光瑛除了继续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外,更加注重参与医学实践活动,他几乎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对患者的治疗和照顾中,对于危重患者,更是用心至极。
王光瑛常常走到患者中去,耐心询问他们的病情,亲切地称呼对方“张师傅”“李师傅”而不是“几号床”,轻易地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患者及其家属都很愿意与他谈病情、唠家常,并积极配合治疗。这样零距离地跟病人接触,不但丰富了其临床治疗经验,还让他结交到了许多朋友。王光瑛说:“我老家在通辽,1992年7月从内蒙古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包钢医院工作。我一个外地人,刚来包钢医院时一切都很陌生。如今,我已经爱上了这里的生活,并有了很多交心的朋友,而这些朋友绝大多数都是我曾经医治过的患者。”说这话时,王光瑛一脸的满足。
来到重症医学科后,王光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样的挑战也给予了他前进的动力。重症医学作为新的学科,需要掌握全新的理论和复杂的操作。王光瑛不断学习,翻阅各种资料文献,并积极与外地专家沟通。他还考入了内蒙古大学与包钢医院联合培养的第一期生物工程硕士学习班,力求多层次、多角度地补充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不仅如此,就算是出差时,他也会到当地医院的ICU病房参观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不足。
, 百拇医药
有人说王光瑛对ICU过于执着,他自己则认为既然选择了ICU,就要带领这个新团队向前走,不坚定执着怎么能进入状态呢?
以往在神经外科,专家查房通常每周只需一次。在ICU,他每天都要查房,甚至每时都要查房。白天如此,夜间更是如此。有人戏言,ICU的医生夜里都是睁着一只眼睛睡觉的。这话一点也不过分。王光瑛每天晚上入睡前,脑子里就像过电影一样,只有把每一位患者的情况过一遍,心里才觉踏实。如果有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他总是不时地打电话到科室,询问情况。必要时,他还会来到医院亲自指导抢救、治疗及用药。“这里的患者几乎都是在阎王殿里走过一遭的人,作为医生,若不随时随地地观察和处理患者的病情,岂不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对医生这个职业的不尊重?”于此,王光瑛如是说。
从医20余年来,王光瑛不但能熟练完成各种复杂颅脑创伤及复合伤的抢救治疗,擅长各类颅脑损伤、肿瘤及脑血管病的显微手术,而且对急危重症的救治和重大手术后患者的监护也有着丰富的经验,能熟练掌握肝肾移植、心脏瓣膜病及冠脉搭桥手术的围手术期治疗。
, 百拇医药
今年年初,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女儿因患脑膜炎高烧后昏迷,住进ICU后,出租车司机流着眼泪恳请王光瑛:“大夫,一定要救救我的女儿!”王光瑛何尝不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正值天真烂漫的年纪,却躺在危重症病房昏迷不醒,王光瑛也甚感揪心。他针对孩子的病情变化和发展情况,不停地调整治疗方案。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十几天过去了,孩子仍在昏迷之中。孩子的父亲几近绝望,王光瑛紧紧握着孩子父亲的手安慰他:“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的。”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王光瑛的确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女孩在昏迷了20多天后,终于清醒过来,王光瑛却已精疲力竭。
女孩痊愈后,她的父亲带她来到医院,她用清脆的童音对王光瑛说了声:“谢谢叔叔救了我!”王光瑛说,那一刻,他觉得那声音像一首最动听的歌,为此所有的辛劳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王光瑛认为,做医生,尤其是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有医德,其次才是医术。良好的医德是与患者建立友好关系的前提,精湛的医术是治病救人的基础。医生和患者只有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的时候,医患关系才是平等的。当医患之间有了平等的交往时,医者之仁心、之医术才会很好地体现和施展。
王光瑛说:“看病不是一个简单的医学行为,而是一个社会行为。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而从医,也是我无怨无悔的选择!”, 百拇医药(乐久 齐国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