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苍茫“毒地”,谁主沉浮?(1)
近段时间以来,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下,国人目光再一次无可奈何地聚焦食品安全问题,“镉米”一跃成为食品安全的最新代言人。调查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局部地区近五成大米、米制品镉超标,更是让人们直接遭受土壤污染之“痛”。土壤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告急,已是不争的事实。惊人数据背后,还有多少“毒地”在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
“毒地”公害
我国耕地总量的三分之二都是中低产田,在土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由于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采矿、工厂的重金属污染,土地质量也在加速退化。城市虽然繁华,但土地污染却不会被厚厚的水泥板掩盖,它就在我们的脚下潜伏;农村虽然广袤,但土地污染却早已潜滋暗长,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它正向每一片田野蔓延。
土壤污染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在内的所有污染,最终都会回归土壤,造成土壤污染。专家指出,许多地区的污染已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没有外来的治理干预,土壤无法自净,甚至可能出现三种环境报复风险。
, 百拇医药
一是生态关系失衡,引发生态环境恶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长江三角洲的一项调查发现,由于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稻田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土壤中的蚯蚓、土鳖及各种有益菌等大量消失,农作物害虫的天敌青蛙的数量大减,自然生态面临危机。
二是土壤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减产降质。重金属污染的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下降。调查显示,由于各种土壤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减产达100亿公斤。
三是污染粮食,影响人类生存。农业专家表示,土壤污染的最终后果将是人类“有米不敢吃”。南京农业大学在全国各地市场上进行的调查显示,约有10%的大米存在重金属镉-超标。若长期食用镉米,将会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事实证明,土地污染已严重影响到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和居住环境、人体健康,更已构成国土资源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土地污染防治已到了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地步,必须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 百拇医药
土地的救赎
从1994年开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等机构就对全国土壤51个化学元素进行监测,1999年开始对中国东部农田区54个化学元素进行填图,2008年又开始建立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对含78种元素的土壤81个化学指标进行探测。
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正出现越来越多本来没有或微不足道的危险元素。土壤一旦被污染,通过自净能力完全复原周期长达千年。土壤不像水会有一个循环,土壤就摆在那里。比如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惰性比较强,一不容易迁移,二不容易变化,顶多是从一种形态转化到另一种形态或者通过降解向下渗,减少的速率非常慢。
也有专家表示,土壤自身恢复这种说法其实是一个猜测而已。靠风吹雨淋移走重金属,不能准确定量,“数百年、上千年”的说法给出来的只是一个概数,用来帮助人们理解,说永远不能恢复都行。就像是矿山,在人类开采之前,矿山中的重金属早就存在了成千上万年。
, http://www.100md.com
根据不同的污染物,土壤修复可采取的修复手段不尽相同。国内外的经验显示,有机污染物可采取热解、焚烧及微生物等方法。而重金属污染,很难通过化学手段彻底根除,植物修复相对更为有效。
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邓家塘乡,绿油油的草长满了整个农田,乍看之下还以为是青色的水稻。在这块已经被重金属严重污染、无法农耕的土地上,被称作“土壤清洁工”的蜈蚣草却生长得郁郁葱葱。蜈蚣草吸收土壤中砷的能力相当于普通植物的20万倍,通过蜈蚣草的吸附、收割,三至五年内,这片土地就可以“恢复健康”,在郴州已经有修复完工的土地恢复了耕作。
现在,蜈蚣草已经在湖南郴州、云南个旧、广西环江扎下了根,尤其是在广西环江,蜈蚣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亩~2000亩,成为世界上最大面积的砷污染农田修复项目。
蜈蚣草的“同盟战友”还有东南景天,这是在广东种植的专门修复镉中毒农田的植物,现在东南景天在全国也有上百亩的试验基地。
, http://www.100md.com
在西北,300多亩盐碱土地上种植了被称作“吸毒解毒高手”的竹柳,它不仅耐寒、耐旱、耐涝、抗盐碱,还可以吸收城市污水,消除氮磷钾,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成分。
中国的污染场地修复刚刚起步,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应用还未大面积推广,修复技术与装备的研发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也引进了很多技术,但需要先解决技术本土化的适应性问题,还要衡量引进成本,最后在实践上能否应用还没有定论。由于国内还尚未建立污地修复标准,究竟被污染土地修复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实则难以界定。
土地“洗澡”代价高昂
土壤修复的方式主要就是三种,即物理方法——直接移除换新土,好处是快,坏处是治标不治本,仅仅是污染转移;化学方法—加化学试剂稳定固定化,减小重金属的危害,好处是便宜而且快,坏处是污染还在,而且可能有二次污染;生物方法——用生物吸收再移除,好处是环境友好,坏处是慢。综合来看,植物修复法更接近自然生态,从经济投入、修复周期和避免二次污染等多方面考虑都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虽然植物修复法已经非常“实惠”,修复一吨污染土的成本已经低于200元,但是修复面积的庞大却使总投入数额惊人。以云南个旧为例,目前治理修复面积还不到100亩,而污染面积却在20万亩以上,如果要全部修复,至少需要上亿元的投资,这对当地财政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而且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一般都是野生植物,其种苗繁育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实现大规模种苗就更加困难,所以现今使用的是先大棚育种再移植到修复区的办法,无疑会增加成本和操作难度。类似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植物多集中在我国淮河以南,而在淮河以北则很少发现,使植物修复法的影响范围也大大受限。, http://www.100md.com(吴伦芳)
“毒地”公害
我国耕地总量的三分之二都是中低产田,在土地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由于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采矿、工厂的重金属污染,土地质量也在加速退化。城市虽然繁华,但土地污染却不会被厚厚的水泥板掩盖,它就在我们的脚下潜伏;农村虽然广袤,但土地污染却早已潜滋暗长,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它正向每一片田野蔓延。
土壤污染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在内的所有污染,最终都会回归土壤,造成土壤污染。专家指出,许多地区的污染已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没有外来的治理干预,土壤无法自净,甚至可能出现三种环境报复风险。
, 百拇医药
一是生态关系失衡,引发生态环境恶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长江三角洲的一项调查发现,由于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稻田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土壤中的蚯蚓、土鳖及各种有益菌等大量消失,农作物害虫的天敌青蛙的数量大减,自然生态面临危机。
二是土壤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减产降质。重金属污染的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下降。调查显示,由于各种土壤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减产达100亿公斤。
三是污染粮食,影响人类生存。农业专家表示,土壤污染的最终后果将是人类“有米不敢吃”。南京农业大学在全国各地市场上进行的调查显示,约有10%的大米存在重金属镉-超标。若长期食用镉米,将会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事实证明,土地污染已严重影响到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和居住环境、人体健康,更已构成国土资源环境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土地污染防治已到了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地步,必须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 百拇医药
土地的救赎
从1994年开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等机构就对全国土壤51个化学元素进行监测,1999年开始对中国东部农田区54个化学元素进行填图,2008年又开始建立覆盖全国的地球化学基准网,对含78种元素的土壤81个化学指标进行探测。
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正出现越来越多本来没有或微不足道的危险元素。土壤一旦被污染,通过自净能力完全复原周期长达千年。土壤不像水会有一个循环,土壤就摆在那里。比如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惰性比较强,一不容易迁移,二不容易变化,顶多是从一种形态转化到另一种形态或者通过降解向下渗,减少的速率非常慢。
也有专家表示,土壤自身恢复这种说法其实是一个猜测而已。靠风吹雨淋移走重金属,不能准确定量,“数百年、上千年”的说法给出来的只是一个概数,用来帮助人们理解,说永远不能恢复都行。就像是矿山,在人类开采之前,矿山中的重金属早就存在了成千上万年。
, http://www.100md.com
根据不同的污染物,土壤修复可采取的修复手段不尽相同。国内外的经验显示,有机污染物可采取热解、焚烧及微生物等方法。而重金属污染,很难通过化学手段彻底根除,植物修复相对更为有效。
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邓家塘乡,绿油油的草长满了整个农田,乍看之下还以为是青色的水稻。在这块已经被重金属严重污染、无法农耕的土地上,被称作“土壤清洁工”的蜈蚣草却生长得郁郁葱葱。蜈蚣草吸收土壤中砷的能力相当于普通植物的20万倍,通过蜈蚣草的吸附、收割,三至五年内,这片土地就可以“恢复健康”,在郴州已经有修复完工的土地恢复了耕作。
现在,蜈蚣草已经在湖南郴州、云南个旧、广西环江扎下了根,尤其是在广西环江,蜈蚣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亩~2000亩,成为世界上最大面积的砷污染农田修复项目。
蜈蚣草的“同盟战友”还有东南景天,这是在广东种植的专门修复镉中毒农田的植物,现在东南景天在全国也有上百亩的试验基地。
, http://www.100md.com
在西北,300多亩盐碱土地上种植了被称作“吸毒解毒高手”的竹柳,它不仅耐寒、耐旱、耐涝、抗盐碱,还可以吸收城市污水,消除氮磷钾,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成分。
中国的污染场地修复刚刚起步,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应用还未大面积推广,修复技术与装备的研发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中国也引进了很多技术,但需要先解决技术本土化的适应性问题,还要衡量引进成本,最后在实践上能否应用还没有定论。由于国内还尚未建立污地修复标准,究竟被污染土地修复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实则难以界定。
土地“洗澡”代价高昂
土壤修复的方式主要就是三种,即物理方法——直接移除换新土,好处是快,坏处是治标不治本,仅仅是污染转移;化学方法—加化学试剂稳定固定化,减小重金属的危害,好处是便宜而且快,坏处是污染还在,而且可能有二次污染;生物方法——用生物吸收再移除,好处是环境友好,坏处是慢。综合来看,植物修复法更接近自然生态,从经济投入、修复周期和避免二次污染等多方面考虑都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虽然植物修复法已经非常“实惠”,修复一吨污染土的成本已经低于200元,但是修复面积的庞大却使总投入数额惊人。以云南个旧为例,目前治理修复面积还不到100亩,而污染面积却在20万亩以上,如果要全部修复,至少需要上亿元的投资,这对当地财政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而且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一般都是野生植物,其种苗繁育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实现大规模种苗就更加困难,所以现今使用的是先大棚育种再移植到修复区的办法,无疑会增加成本和操作难度。类似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植物多集中在我国淮河以南,而在淮河以北则很少发现,使植物修复法的影响范围也大大受限。, http://www.100md.com(吴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