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实主义”下的乌托邦
我不知道有多少喜欢中国当代严肃文学的读者像我一样密切留意余华、苏童、莫言、阎连科、张炜等作家的动态。今年,几位巨头都出了新书,余华以一种嘲弄写作自身多于嘲弄现实的审美姿态去实现自己的审美意图,铸造了《第七天》。苏童过度消费底层劳动人民,没有保持起码的情感冷静和艺术节制,借由艺术的名义迎合某种时代勾起的狂躁和喧杂。《黄雀记》随便就跨个“通过小人物小地方反映一个时代的剧痛”“家族兴衰”“卑微的灵魂”等这些力不从心的话,这跟郭敬明用小时代来绑架式代言一代人的青春没什么两样。
因此,10月,阎连科出版新作了,我是非常兴奋,也是非常担心:他的作品几乎从未让我失望过,但在这个“读图时代”“肉身社会”与“消费世界”,这位经历过肉体苦难与精神灾变的老人家还能写出让人看完后带着情绪去冥思的作品吗?
对于阎连科的创作,“荒诞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狂想现实主义”甚至“超现实主义”等评价都屡见不鲜。而他本人则为自己的创作确立了一个新的名词:神实主义。说到底,阎连科是表达了自己对“悖谬”与“变异”的迷恋。
, 百拇医药
《炸裂志》讲的无非就是耙耧山脉中的炸裂村如何在以惊人的速度由村变乡,乡变县镇,县镇变城市,城市变超级大都市的故事。炸裂是灾难,因为地理位置上的火山地裂天然地致使了炸裂村的贫瘠。炸裂又是狂飙与奇迹,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偏僻村落中,人们确立了他们自己的生财之道与处事法则,经济发展便成炸裂性攀延。然而,炸裂人在炸裂村成为超级大都市后集体陷入炸裂性的癫狂中,炸裂又回归到一种布满黑雾霾的灾难里。《炸裂志》便是这样一部充满悖谬与荒诞色彩的风俗志、沿革志与人物志。
与阎连科以往的作品一样,这部作品依然在践行“在现实土壤上的想象、寓言、神话、传说、梦境、幻想、魔变、移植等等,是神实主义通向真实和现实的手法与渠道”这一创作原则。
《炸裂志》里的内逻辑依然充满着机巧的道德审判:当每户村民的收入都只有几百元时,孔明亮已成万元户,而他成为万元户的方法竟是偷取经过炸裂村的货运火车上的货物。他以万元户的身份成为了村长,便发动村民们沿用他的生财之道。随着火车的提速,偷货时摔死的人也便越多,村长则在村里必经的十字路口为这些摔死的人立烈士碑。后来,人们不再打火车的主义,女的纷纷效仿在外面通过开“娱乐城”提供性服务发了大财的朱颖,男的纷纷到外面的世界抢掠偷窃——只要能够捞到钱,便是为炸裂的经济发展作了贡献。渐渐地,炸裂开满了“第三产业”,以性为筹码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炸裂消费与投资,炸裂也便慢慢地由村变乡,乡变县镇,县镇变城市,城市变超级大都市。这个炸裂市的发展模式或多或少充斥着某种“狂想”或“奇异”色彩,却也非常尖锐地暴露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某种生存境况。这是苦难的悖谬,也是苦难中的人的悖谬。
, 百拇医药
也正因如此,阎连科自己才会说道:“‘道德伦丧’‘价值观混乱’‘之所以人还为人的底线’,这些带有对今天社会生活和人生准则抱怨的文化叹息。”我本人是非常欣赏这种内逻辑与外逻辑的错位与对峙。诚如他本人所言,而今人们已经不太愿意多谈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定义、关系与区别等。或许争论到最后,每一个作家的每一部作品都总能像没人认领的灾后儿童一样找到一两个甚至几个意义归属:你说莫言的《生死疲劳》是魔幻现实主义么,有道理,讲的是六道轮回,但它却毫无疑问是土改时期的世相风俗画;你说苏童的《米》是现实主义么,但主角五龙的精神邪癖和米的意象营造又使得它脱离以往的现实主义作品轨道??
因此,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无需自我设限,可以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去叩问现实,去质问现实,去包装现实——小说说到底是关于现实的谎言,人们赋予其美名曰“虚构”。而这谎言却不是日常生活的谎言,它的任务不是去规避真相的追问,不是去逃脱道德的审判,也不是绕过秩序的重塑,而是通过谎言来区别作家所认知的现实与公众视野下的现实,凭借作家的情绪与责任去过滤斑驳纷繁的现实。“一切文学,都源于写作者的生存现实”,这是他自己说的,也说对了。, 百拇医药(刘汉波)
因此,10月,阎连科出版新作了,我是非常兴奋,也是非常担心:他的作品几乎从未让我失望过,但在这个“读图时代”“肉身社会”与“消费世界”,这位经历过肉体苦难与精神灾变的老人家还能写出让人看完后带着情绪去冥思的作品吗?
对于阎连科的创作,“荒诞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狂想现实主义”甚至“超现实主义”等评价都屡见不鲜。而他本人则为自己的创作确立了一个新的名词:神实主义。说到底,阎连科是表达了自己对“悖谬”与“变异”的迷恋。
, 百拇医药
《炸裂志》讲的无非就是耙耧山脉中的炸裂村如何在以惊人的速度由村变乡,乡变县镇,县镇变城市,城市变超级大都市的故事。炸裂是灾难,因为地理位置上的火山地裂天然地致使了炸裂村的贫瘠。炸裂又是狂飙与奇迹,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偏僻村落中,人们确立了他们自己的生财之道与处事法则,经济发展便成炸裂性攀延。然而,炸裂人在炸裂村成为超级大都市后集体陷入炸裂性的癫狂中,炸裂又回归到一种布满黑雾霾的灾难里。《炸裂志》便是这样一部充满悖谬与荒诞色彩的风俗志、沿革志与人物志。
与阎连科以往的作品一样,这部作品依然在践行“在现实土壤上的想象、寓言、神话、传说、梦境、幻想、魔变、移植等等,是神实主义通向真实和现实的手法与渠道”这一创作原则。
《炸裂志》里的内逻辑依然充满着机巧的道德审判:当每户村民的收入都只有几百元时,孔明亮已成万元户,而他成为万元户的方法竟是偷取经过炸裂村的货运火车上的货物。他以万元户的身份成为了村长,便发动村民们沿用他的生财之道。随着火车的提速,偷货时摔死的人也便越多,村长则在村里必经的十字路口为这些摔死的人立烈士碑。后来,人们不再打火车的主义,女的纷纷效仿在外面通过开“娱乐城”提供性服务发了大财的朱颖,男的纷纷到外面的世界抢掠偷窃——只要能够捞到钱,便是为炸裂的经济发展作了贡献。渐渐地,炸裂开满了“第三产业”,以性为筹码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炸裂消费与投资,炸裂也便慢慢地由村变乡,乡变县镇,县镇变城市,城市变超级大都市。这个炸裂市的发展模式或多或少充斥着某种“狂想”或“奇异”色彩,却也非常尖锐地暴露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某种生存境况。这是苦难的悖谬,也是苦难中的人的悖谬。
, 百拇医药
也正因如此,阎连科自己才会说道:“‘道德伦丧’‘价值观混乱’‘之所以人还为人的底线’,这些带有对今天社会生活和人生准则抱怨的文化叹息。”我本人是非常欣赏这种内逻辑与外逻辑的错位与对峙。诚如他本人所言,而今人们已经不太愿意多谈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定义、关系与区别等。或许争论到最后,每一个作家的每一部作品都总能像没人认领的灾后儿童一样找到一两个甚至几个意义归属:你说莫言的《生死疲劳》是魔幻现实主义么,有道理,讲的是六道轮回,但它却毫无疑问是土改时期的世相风俗画;你说苏童的《米》是现实主义么,但主角五龙的精神邪癖和米的意象营造又使得它脱离以往的现实主义作品轨道??
因此,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无需自我设限,可以尽可能地发挥想象力,去叩问现实,去质问现实,去包装现实——小说说到底是关于现实的谎言,人们赋予其美名曰“虚构”。而这谎言却不是日常生活的谎言,它的任务不是去规避真相的追问,不是去逃脱道德的审判,也不是绕过秩序的重塑,而是通过谎言来区别作家所认知的现实与公众视野下的现实,凭借作家的情绪与责任去过滤斑驳纷繁的现实。“一切文学,都源于写作者的生存现实”,这是他自己说的,也说对了。, 百拇医药(刘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