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4年第11期
编号:12658581
急救药品消失怎样破解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4年第11期
     有媒体报道,河南基层医院抗过敏急救药物肾上腺素,呼吸系统抢救药纳洛酮,心脏病急救药品西地兰、阿托品等长时间缺货,影响病人临床用药,甚至可能构成生命威胁。

    早在基本药物第一轮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时,一些急救药品要么在招标环节弃标,要么在配送环节失去踪影。那么,急救药品为什么会短缺呢?就中国而言,主要是由急救药品的属性、供方失控以及需求的不确定性造成的。

    首先,急救药品的属性增加了交易费用和用药的不安全风险。急救药品的有效期一般较短,大部分约为1年~3年;还有一些急救药品属于生物制品,储存和运输有特殊要求。对于这种药品,生产企业不愿意多生产,配送企业不愿意多储备,卫生院也会尽量减少库存。同时,作为替代使用的其他药品也存在风险。据报道,“农村饮酒过量中毒患者比较多,但是缺少纳洛酮,只好用大剂量、高浓度葡萄糖水替代解毒”。在这一过程中,医生需要对剂量和浓度进行斟酌,临床用药存在很大风险。

    第二,政策导致供方失控,致使急救药品在源头上消失。以纳洛酮为例,通过国家食药监总局查询,共有129家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该药品,按道理不应该出现短缺。但是,在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体系中,往往一省内只有一家药品生产企业可以进入市场,另外90%的企业只能退出。此外,中标企业并没有平均分布于各省市,只有少数省份拥有药品生产企业,这无疑增加了中标企业的交易难度。当交易费用高到企业无法承受时,企业就会停止生产中标药品。

    第三,急救药品用量往往很小,且需求不确定。在现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体系下,药品生产企业在一省内独家中标,它有权力授权配送企业配送该药品。

    在急救药品供应上,无论是美国的经验,还是中国的经验,都表明急救药品短缺市场无力自行解决,而唯一的解决方法便是需要政府救助。

    但政府如何出手是个问题。很多时候,政府救助不仅没有解决或缓解短缺问题,甚至会加重问题。政府大力推行的基药制度并未解决急救药品的短缺。除此之外,采用政府计划色彩更浓的药品定点生产也不能解决急救药品短缺问题。

    既要解决急救药品短缺,又要降低交易费用,比较现实的策略应该是:政府从国家层面掌握急救药品的市场需求,选择安全有效的企业生产急救药品,通过国家药品储备体系将这种药品送到终端。, 百拇医药(左根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