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泉:让健康驻留高原深处
7月10日上午,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急匆匆地走进香格里拉第一中学的图书馆大礼堂,大礼堂内坐满了当地百姓。
他一进来,赶紧打开电脑,来不及放下随身的包,就和大家说:“考虑到当地的医疗状况,此次前来,特为大家准备了四季应该如何保健的专题讲座。”
刘清泉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晦涩难懂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结合当地的饮食习惯、地理环境,告诉大家要顺应四季变化,冬季多穿衣,夏季多出汗;顺应年龄的变化,老年人要多修养,年轻人要多劳作,才不会生病,并将带来的中华中医药针灸大全软件捐给了当地。
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刘清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脸上略显疲惫。而谈到藏区医疗问题时,我们看到他担忧却憧憬的眼神。
刘清泉说:“我看到藏区医院后,觉得当地不仅缺医,而且没有培养医生的条件。藏医院怎么建?我觉得应该吸收中医院的经验,因为它们属于同流,都在利用大自然的资源进行治疗,是重叠的。中医、藏医、蒙医在发源上有相同处,虽然各有侧重,但民族医学可以融合到一起成为真正的中国医学。”
, 百拇医药
现在,藏区乡镇的很多医院只有藏医,没有西医,二者的结合也是一个难点。藏医、西医、中医,各有所长。西医在藏区发挥不了太大作用,藏民不信任;西医发展也需要一定硬件,否则不能发挥自身作用。所以相互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因地制宜,制定适合的工作规划。刘清泉说:“在藏区就要发挥藏医院的特点,将中医药藏医药融为一体,同时结合西医,发挥各自作用,这样才可以让健康留在高原百姓身边。”
应在建机制上下工夫
刘清泉认为,如何建立一个有效机制、如何培养人才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中国目前的财政支出太大,不可能全面控制,所以社会力量的介入是好事,有成就的人做这个事,应该在建机制上下工夫,通过他们的加入补充政府资金的不足。在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社会来补充,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所以一定要建立一个好的机制,否则钱花下去就打了水漂。”
当记者问到应该怎样建立一个更有效的做慈善的机制时,刘清泉说:“建立良好的机制对于以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推动。很多热心医疗慈善的人,你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中国医疗卫生的发展,为了老百姓的健康。比如每年我在北京、上海等地区培养医生,费用不用自己出,只负责选拔人才,十年下来,就可以了。通过培养高水平人才,和当地医生相配合,建一个学校。中国和国际在大医院方面差别不大,但在农村医疗方面差距很大,这就导致服务不公平。”
, 百拇医药
开展区域性培训
同心·共铸中国心活动组委会积极推动了京藏医疗之间的互动,为藏区和北京搭建了沟通平台,为藏区进一步培养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作为活动的医疗志愿者,刘清泉十分乐意为藏区医疗人才的培养奉献自己的力量。他说:“ 毛泽东主席当年培养一群赤脚医生,大部分都在二十岁左右,发挥作用很大,但是他们老了走了,便出现断档现象。我去年在河北内丘县考察,发现当地硬件很好,只是缺医生,所以在当地培养了一些医生。我想在未来几年培养一两百个医生,促进农村和城市医疗共同提高。今年10月份,我准备策划一个扁鹊文化节,再选拔一部分村医。”
对于基层医生的培养方面,刘清泉认为,应该开展区域性的培训,因为各个地区的基层医生基础不一样,同时应该有开明的人来指挥,否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今年在承德地区开办一个基层医生的培训班,政府很支持,在当地选拔一批医生参加培训,效果很好。”
刘清泉关注的不仅仅是义诊活动,他更关注机制问题。“我和组委会沟通过,还是应该在机制上做准备,不能一走了之。应该在巡诊过程中培养当地的人,要有延续性。我8月份还要去内蒙巡诊,在当地选优秀的医生到我这儿来,学习完回去后,参加巡诊时老师也会过去。要让老百姓知道这几个专家是北京医师的徒弟,徒弟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找老师。”, 百拇医药(刘林 苗小芹 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