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临床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通过耳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100例,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耳内镜下切除术治疗。从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质量状况、平均卧床恢复及住院治疗时间五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比观察组(96%)低(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6%)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2%),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卧床恢复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通过耳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卧床恢复及住院治疗时间缩短,且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外耳道乳头状瘤;耳内镜下切除术;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9.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2-0-01
外耳道乳头状瘤是临床常见的耳部疾病,该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肿瘤发生部位位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处。该病男性多于女性,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1-2]。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常出现耳痛、流脓、听力减退等临床症状。该病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出现恶变倾向[3-4],威胁患者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必须进行有效治疗。本文为探究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通过耳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我院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100例,请看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入院的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100例确定为研究资料,依据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其中23人和27人分别为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年龄最小25岁,最大75岁,(50±2.1)岁为平均年龄,病程最短1年,最长2年,(1.5±0.3)年为平均病程;26人、24人分别为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年龄最小30岁,最大70岁,(50±1.5)岁为平均年龄,病程最短1年,最长3年,(2.0±1.1)年为平均病程。在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两组患者区别不显著(P>0.05),可以实施相关研究。
1.2 临床诊断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两组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有关外耳道乳头状瘤的诊断标准[5];(2)征求所有患者同意。
1.2.2 排除標准 (1)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肝、肾功能不全者及代谢紊乱、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为:对患者实施局部阻滞麻醉,光源一般为额镜反射光,若患者乳头状瘤的发生部位较为表浅,未达到中耳腔组织时,可在外耳道将肿瘤直接摘除,并进行电凝止血,将5-FU涂抹于局部组织。若患者病灶在整个外耳道组织,同时突入中耳腔时,应当首先摘除外耳道病灶,然后将内部潴留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如果外部病灶摘除较为困难,应当在患者耳内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将外耳道后壁磨去后,将病灶组织摘除。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消炎药物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耳内镜下切除术治疗,主要方法为: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在耳内镜的作用下,将病灶组织切除,一般选择进行边切边凝或者电凝切除的方法进行。手术结束后,为防止复发,可将5-FU涂抹于瘤体根部,并电凝炭化根部。依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患者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进行消炎药物治疗、对症、止血治疗等。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其判定标准:显效为癌肿病灶消除,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为癌肿病灶部分消除,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迹象;无效为癌肿病灶未消除,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迹象,病情加重。(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4)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SPSS16.0系统软件为统计分析资料;[n(%)]是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同时实施相应检测时通过进行;有统计学意义时一般运用P<0.05表示;()是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同时通过t实施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比观察组(96%)低(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6%)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2%),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卧床恢复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本文通过探究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通过耳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研究数据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6%)低,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对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6%)明显比对照组发生率(22%)低;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及环境因素方面的得分分别为(86.1±10.2)分、(80.1±9.2)分、(87.3±9.7)分、(88.5±11.3)分,对照组患者各指标得分分别为(63.2±9.7)分、(52.3±12.6)分、(70.8±10.1)分、(73.5±11.4)分,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和卧床恢复时间分别为(11.31±3.81)d和(2.37±2.13)d,对照组分别为(15.27±2.91)d和(4.35±3.15)d,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通过耳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后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的同时,使患者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缩短,且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应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胡春梅,古庆家,陈德珍等.耳内镜下外耳道良性病变摘除术132例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5,21(4):329-331.
徐海江,顾莉.耳内镜下手术切除外耳道乳头状瘤86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2):117-117.
税磊,黄恒.耳内镜下手术切除外耳道乳头状瘤20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71-72.
朱洪源,李小燕,胡俊等.激光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19(12):667,670.
胡兵,吴锋.耳内镜下手术摘除外耳道深部乳头状瘤4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2281-2282., http://www.100md.com(姚兴刚)
【关键词】外耳道乳头状瘤;耳内镜下切除术;手术
【中图分类号】R739.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2-0-01
外耳道乳头状瘤是临床常见的耳部疾病,该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肿瘤发生部位位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处。该病男性多于女性,在南方地区较为常见[1-2]。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常出现耳痛、流脓、听力减退等临床症状。该病若治疗不及时,将会出现恶变倾向[3-4],威胁患者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必须进行有效治疗。本文为探究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通过耳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我院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100例,请看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入院的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100例确定为研究资料,依据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其中23人和27人分别为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年龄最小25岁,最大75岁,(50±2.1)岁为平均年龄,病程最短1年,最长2年,(1.5±0.3)年为平均病程;26人、24人分别为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年龄最小30岁,最大70岁,(50±1.5)岁为平均年龄,病程最短1年,最长3年,(2.0±1.1)年为平均病程。在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两组患者区别不显著(P>0.05),可以实施相关研究。
1.2 临床诊断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两组患者均符合WHO规定的有关外耳道乳头状瘤的诊断标准[5];(2)征求所有患者同意。
1.2.2 排除標准 (1)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肝、肾功能不全者及代谢紊乱、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为:对患者实施局部阻滞麻醉,光源一般为额镜反射光,若患者乳头状瘤的发生部位较为表浅,未达到中耳腔组织时,可在外耳道将肿瘤直接摘除,并进行电凝止血,将5-FU涂抹于局部组织。若患者病灶在整个外耳道组织,同时突入中耳腔时,应当首先摘除外耳道病灶,然后将内部潴留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如果外部病灶摘除较为困难,应当在患者耳内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将外耳道后壁磨去后,将病灶组织摘除。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同时进行消炎药物治疗。
给予观察组患者耳内镜下切除术治疗,主要方法为: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在耳内镜的作用下,将病灶组织切除,一般选择进行边切边凝或者电凝切除的方法进行。手术结束后,为防止复发,可将5-FU涂抹于瘤体根部,并电凝炭化根部。依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患者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进行消炎药物治疗、对症、止血治疗等。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其判定标准:显效为癌肿病灶消除,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为癌肿病灶部分消除,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迹象;无效为癌肿病灶未消除,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迹象,病情加重。(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4)对比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SPSS16.0系统软件为统计分析资料;[n(%)]是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同时实施相应检测时通过进行;有统计学意义时一般运用P<0.05表示;()是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同时通过t实施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比观察组(96%)低(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6%)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2%),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卧床恢复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本文通过探究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通过耳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研究数据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6%)低,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对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6%)明显比对照组发生率(22%)低;在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及环境因素方面的得分分别为(86.1±10.2)分、(80.1±9.2)分、(87.3±9.7)分、(88.5±11.3)分,对照组患者各指标得分分别为(63.2±9.7)分、(52.3±12.6)分、(70.8±10.1)分、(73.5±11.4)分,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和卧床恢复时间分别为(11.31±3.81)d和(2.37±2.13)d,对照组分别为(15.27±2.91)d和(4.35±3.15)d,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外耳道乳头状瘤患者通过耳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后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的同时,使患者住院治疗及卧床恢复时间缩短,且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应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胡春梅,古庆家,陈德珍等.耳内镜下外耳道良性病变摘除术132例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5,21(4):329-331.
徐海江,顾莉.耳内镜下手术切除外耳道乳头状瘤86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1,11(2):117-117.
税磊,黄恒.耳内镜下手术切除外耳道乳头状瘤20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71-72.
朱洪源,李小燕,胡俊等.激光治疗外耳道乳头状瘤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19(12):667,670.
胡兵,吴锋.耳内镜下手术摘除外耳道深部乳头状瘤4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8):2281-2282., http://www.100md.com(姚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