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9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28d后观察组体重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7d、14d后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保护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免疫功能。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重症颅脑损伤;胃肠道功能
【中图分类号】R322.4+5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061-01
, 百拇医药
重症颅脑损伤属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胃肠道功能紊乱,会发生严重的代谢改变,出现低蛋白血症、负氮平衡等,造成患者免疫力低下,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机率[1]。营养支持属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有学者研究表明加强早期肠内营养,利于恢复胃肠道功能,促进吸收,改善预后[2]。笔者特选取96例病例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9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男性66例,女性30例;年龄35~70岁,平均(4829±266)岁。车祸伤52例,高空坠落伤19例,其他类型伤25例。所有患者GCS评分<9分,无腹腔脏器合并伤。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计算出所有患者的基础能量消耗、静息能量消耗、静息能量代谢率,并以此为依据给予能量供给。对照组于患者入院24h后采取完全肠外营养支持,主要包括氨基酸、葡萄糖、脂溶性维生素、脂肪乳、水溶性维生素等物质,配置成全营养混合液,于静脉输注。观察组于患者入院24h后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采用输液泵持续泵入。起始剂量为每天300~500ml,起始输注速度为20ml/h,逐渐增加输注速度和输注剂量。
, 百拇医药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Hb、ALB、TLC。
(2)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P<005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体重变化治疗前两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8d后观察组体重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比较两组的Hb、ALB、TLC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于治疗7d、14d后Hb、ALB、TLC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 百拇医药
23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3讨论
当发生重症颅脑损伤时,机体处于高度应激、高代谢状态,而患者因意识紊乱、昏迷等原因不可自主进食,易引起代谢紊乱,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供给充足的能量,会加重器官功能损伤,不利于预后。早期肠外营养虽可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能量,但是胃肠道长期处于静息状态,血液灌注和蠕动均减少,导致胃黏膜萎缩,会引起低蛋白血症、负氮平衡,加重颅脑损伤,且影响患者对于营养的吸收功能[3]。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肠内营养符合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4],能够促进胃肠道血流增加,促进肠蠕动,使胃肠道黏膜功能性得到维持。肠内营养液可对胃肠道正常生理过程起到刺激作用,还可有效预防消化系统并发症[5]。
治疗28d后观察组体重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7d、14d后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对于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保护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免疫功能。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王艳平.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8(19):140-141
[2]吴春涛, 王凤安.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6, 24(5):274-277
[3]蒋建红, 刘文明, 周杰,等.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22(5):435-437
[4]戴红芳, 唐钟祥, 彭志允,等.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营养状况及体液免疫的影响[J].广州医药, 2016, 47(2):59-62
[5]包贇, 邱炳輝, 李青,等.早期肠内营养预防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6, 23(3):133-135, 百拇医药(陈玲玲 井永法 耿琳娜)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重症颅脑损伤;胃肠道功能
【中图分类号】R322.4+5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061-01
, 百拇医药
重症颅脑损伤属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胃肠道功能紊乱,会发生严重的代谢改变,出现低蛋白血症、负氮平衡等,造成患者免疫力低下,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机率[1]。营养支持属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有学者研究表明加强早期肠内营养,利于恢复胃肠道功能,促进吸收,改善预后[2]。笔者特选取96例病例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9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男性66例,女性30例;年龄35~70岁,平均(4829±266)岁。车祸伤52例,高空坠落伤19例,其他类型伤25例。所有患者GCS评分<9分,无腹腔脏器合并伤。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计算出所有患者的基础能量消耗、静息能量消耗、静息能量代谢率,并以此为依据给予能量供给。对照组于患者入院24h后采取完全肠外营养支持,主要包括氨基酸、葡萄糖、脂溶性维生素、脂肪乳、水溶性维生素等物质,配置成全营养混合液,于静脉输注。观察组于患者入院24h后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采用输液泵持续泵入。起始剂量为每天300~500ml,起始输注速度为20ml/h,逐渐增加输注速度和输注剂量。
, 百拇医药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Hb、ALB、TLC。
(2)并发症发生率=(发生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作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P<005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体重变化治疗前两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8d后观察组体重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比较两组的Hb、ALB、TLC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于治疗7d、14d后Hb、ALB、TLC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 百拇医药
23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3。
3讨论
当发生重症颅脑损伤时,机体处于高度应激、高代谢状态,而患者因意识紊乱、昏迷等原因不可自主进食,易引起代谢紊乱,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供给充足的能量,会加重器官功能损伤,不利于预后。早期肠外营养虽可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能量,但是胃肠道长期处于静息状态,血液灌注和蠕动均减少,导致胃黏膜萎缩,会引起低蛋白血症、负氮平衡,加重颅脑损伤,且影响患者对于营养的吸收功能[3]。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肠内营养符合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4],能够促进胃肠道血流增加,促进肠蠕动,使胃肠道黏膜功能性得到维持。肠内营养液可对胃肠道正常生理过程起到刺激作用,还可有效预防消化系统并发症[5]。
治疗28d后观察组体重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7d、14d后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对于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保护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免疫功能。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王艳平.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8(19):140-141
[2]吴春涛, 王凤安.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6, 24(5):274-277
[3]蒋建红, 刘文明, 周杰,等.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22(5):435-437
[4]戴红芳, 唐钟祥, 彭志允,等.早期肠内营养集束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营养状况及体液免疫的影响[J].广州医药, 2016, 47(2):59-62
[5]包贇, 邱炳輝, 李青,等.早期肠内营养预防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6, 23(3):133-135, 百拇医药(陈玲玲 井永法 耿琳娜)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