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 探讨针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保证颅内动脉瘤介入术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日。方法: 选取我科2015年至2018年4月收住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术的常规护理及包扎止血等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焦虑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护理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不仅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165-01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高发病,并非先天性疾病,其形成源于多种因素造成动脉壁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多数颅内动脉瘤在未破裂、未出血前无明显症状,一旦破裂出血,就会造成蛛网膜出血或脑内血肿,有非常高的病死率或致残率。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对于此类患者及时进行全脑动脉造影能明确动脉瘤的部位、种类,采用微导管技术将栓塞材料送入瘤体腔内,达到闭塞动脉瘤的目的。颅内动脉瘤具有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是目前最先进、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
1 基本资料
1.1 基本资料 为做好介入术患者的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住院时间及患者的费用,现将我科2015年至2018年4月收住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护理研究。40例为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40例为实验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给予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术的常规护理。
实验组:本组术后不用沙袋加压,而是在彈力绷带下垫上棉垫压迫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止血,且不影响患者翻身,右下肢需制动24-48h,为防止患者无意间缩腿,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签好约束带使用知情同意书后,用约束带约束术侧肢体。同时给予以下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 该类患者发病突然,且病情发展较为迅速,发病时患者家属多会出现焦虑、恐惧及震惊等负性情绪;另外部分患者家属可能会存在文化水平较低及缺乏医学知识的情况,存在谈瘤色变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则需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针对疾病情况进行解释,为其解释动脉瘤治疗方式及疾病机制,属于可治愈性疾病,并通过成功手术案例提升患者及其家属治疗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2 舒适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术侧下肢需伸直制动24h,因为患者长期处于被动体位腰背较容易出现酸痛不适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则应及时为患者解释保持正确卧位的重要意义,告知患者制动可以避免穿刺点出现出血的情况,从而积极配合保持正确卧位。如果患者想翻身,护士需帮其按住穿刺点助其翻身,翻身角度可为术侧翻60°或对侧翻20~ 30°,髋关节需保持伸直状态,而对侧下肢则可以自由的屈伸,避免躯体疲劳。
③并发症的观察:手术后患者血管壁刺激较容易引发脑血管痉挛,因为该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手术后需要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包括头痛、呕吐、恶心、张口困难等症状。
④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可能诱发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告知患者按时用药,从而保证血压稳定性;疏导患者情绪,使其保持心态平稳;注意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证排便通畅;宣教抗凝药物治疗的重要价值,避免出血。 3~6 个月后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焦虑情况,其中焦虑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测评,共20个项目,满分100分,轻度焦虑分值范围为50—59分为,中度焦虑分值范围为60—69分,重度焦虑分值范围为70分以上。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 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实验组:平均住院5天,并发症2例。对照组:平均住院7天,并发症10例。
2.2 两组焦虑情况 实验组护理后焦虑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焦虑情况比较(n)实验组:轻度焦虑13(n),中度焦虑2(n)重度焦虑0(n)
对照组: 轻度焦虑15(n),中度焦虑13(n),重度焦虑5(n)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指的是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膨起,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若蛛网膜下面出现出血的症状,便会通过DSA 或CTA 进行确诊。颅内动脉瘤初次出血率可达30%~40%,患者出血次数越多,死亡率也越高。在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介入栓塞法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治疗效果较好的情况下,还需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进行配合,从而降低并发症率,提升护理效果。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用棉垫的患者就不用担心翻身沙袋会掉导致穿刺点出血,也可避免不敢翻身导致骶尾部皮肤受损的情况,用约束带约束患者也减轻患者的焦虑,夜间可以安心入睡。颅内动脉瘤是目前最先进、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干预,使我们体会到,术后患者的护理质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不仅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齐华英.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发展前景[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4(08):677-680.
[2] 黄小红.优质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7-9.
[3] 宋玉荣,易汉娥.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03):182-184., 百拇医药(杨双平)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术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0-165-01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高发病,并非先天性疾病,其形成源于多种因素造成动脉壁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多数颅内动脉瘤在未破裂、未出血前无明显症状,一旦破裂出血,就会造成蛛网膜出血或脑内血肿,有非常高的病死率或致残率。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对于此类患者及时进行全脑动脉造影能明确动脉瘤的部位、种类,采用微导管技术将栓塞材料送入瘤体腔内,达到闭塞动脉瘤的目的。颅内动脉瘤具有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是目前最先进、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
1 基本资料
1.1 基本资料 为做好介入术患者的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住院时间及患者的费用,现将我科2015年至2018年4月收住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护理研究。40例为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40例为实验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给予颅内动脉血管介入术的常规护理。
实验组:本组术后不用沙袋加压,而是在彈力绷带下垫上棉垫压迫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止血,且不影响患者翻身,右下肢需制动24-48h,为防止患者无意间缩腿,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签好约束带使用知情同意书后,用约束带约束术侧肢体。同时给予以下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 该类患者发病突然,且病情发展较为迅速,发病时患者家属多会出现焦虑、恐惧及震惊等负性情绪;另外部分患者家属可能会存在文化水平较低及缺乏医学知识的情况,存在谈瘤色变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则需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工作,针对疾病情况进行解释,为其解释动脉瘤治疗方式及疾病机制,属于可治愈性疾病,并通过成功手术案例提升患者及其家属治疗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2 舒适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术侧下肢需伸直制动24h,因为患者长期处于被动体位腰背较容易出现酸痛不适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则应及时为患者解释保持正确卧位的重要意义,告知患者制动可以避免穿刺点出现出血的情况,从而积极配合保持正确卧位。如果患者想翻身,护士需帮其按住穿刺点助其翻身,翻身角度可为术侧翻60°或对侧翻20~ 30°,髋关节需保持伸直状态,而对侧下肢则可以自由的屈伸,避免躯体疲劳。
③并发症的观察:手术后患者血管壁刺激较容易引发脑血管痉挛,因为该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介入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手术后需要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包括头痛、呕吐、恶心、张口困难等症状。
④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教可能诱发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告知患者按时用药,从而保证血压稳定性;疏导患者情绪,使其保持心态平稳;注意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证排便通畅;宣教抗凝药物治疗的重要价值,避免出血。 3~6 个月后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焦虑情况,其中焦虑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测评,共20个项目,满分100分,轻度焦虑分值范围为50—59分为,中度焦虑分值范围为60—69分,重度焦虑分值范围为70分以上。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 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实验组:平均住院5天,并发症2例。对照组:平均住院7天,并发症10例。
2.2 两组焦虑情况 实验组护理后焦虑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焦虑情况比较(n)实验组:轻度焦虑13(n),中度焦虑2(n)重度焦虑0(n)
对照组: 轻度焦虑15(n),中度焦虑13(n),重度焦虑5(n)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指的是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膨起,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若蛛网膜下面出现出血的症状,便会通过DSA 或CTA 进行确诊。颅内动脉瘤初次出血率可达30%~40%,患者出血次数越多,死亡率也越高。在现代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介入栓塞法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治疗效果较好的情况下,还需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进行配合,从而降低并发症率,提升护理效果。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用棉垫的患者就不用担心翻身沙袋会掉导致穿刺点出血,也可避免不敢翻身导致骶尾部皮肤受损的情况,用约束带约束患者也减轻患者的焦虑,夜间可以安心入睡。颅内动脉瘤是目前最先进、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干预,使我们体会到,术后患者的护理质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不仅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齐华英.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发展前景[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4(08):677-680.
[2] 黄小红.优质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7-9.
[3] 宋玉荣,易汉娥.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8(03):182-184., 百拇医药(杨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