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患关系
编号:13582739
从心理学角度浅谈医患关系模式的转变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811
     【摘 要】医患关系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探讨医患关系模式的转变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医患关系的概念以及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并且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医患关系模式的转变,期望为解决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心理学;医患关系;模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 R197.3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1-231-01

    一、 相关概念概述

    (一)医患关系的概念 医患关系通常被理解为从事医疗事务的人和就医者在医疗行为产生的过程里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关系,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特别的社会关系。从狭义角度来讲指的为医生与患者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广义角度来讲是医疗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和患者已经患者家属间的关系。

    (二)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1)主动—被动型这种模式较为传统,在这种模式下,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就医者差不多是完全听从医生的诊断。这种医患关系模式比较适合那些没有自理能力的就医者,由于自身病情的限制,只好完全听从医生的诊断。

    (2)指导—合作型这种模式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医患关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就医者需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诊断,同时听从医生的诊断,不过与主动-被动型模式有区别的地方就在于就医者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医生要对就医者的疑问做详细的解答。这种模式的最大特征就是就医者主动的配合且接受医生的诊断,可医生还是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3)在参与-协商型模式下,就医者不仅不会完全的听从医生的诊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7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