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PICC置管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摘 要】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异位的原因,优化置管流程,减少导管异位,增加留置时间。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新生儿病区住院患儿为对象,胎龄28-39周,体重1000-3600g,出生日龄0-3天,采用传统置管方法成功置管46例,对导管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对策。结果:导管异位发生率的高低与所选择的血管、测量方法、患者体位、操作者置管的熟练程度及送管技巧等有关。结论:护理人员因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学习最新的知识及护理技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关键词】 新生儿;PICC;导管异位;原因及预防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4-254-01
經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送管,其尖端最终位于上(下)腔静脉的置管技术,其优势在于留置时间长,不需反复穿刺,护士工作量得以减少[1],对于新生儿来说是一条较为理想的静脉通路。美国输液护理学会认为应在上腔静脉的下1/3段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尖端[2]。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会因为新生儿本身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尖端无法到达其上腔静脉[3-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6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