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摘 要】
目的:探究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调查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急诊科、ICU以及普通病房等护理人员50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意外针刺伤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该50例护理人员中,意外针刺发生率为82%(41/50),且存在多次刺伤现象。结论: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原因众多,有必要通过有效的防控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保障其安全。
【关键词】 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原因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6-192-01
护理人员工作中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接触密切,容易出现意外针刺伤问题,如注射针头、缝合针以及刀片等,且针头多存在污染问题,可能携带HBV、HCV、HIV等病毒,给护理人员的安全带来了较大威胁。但大部分护理人员对意外针刺伤并没有提起重视,防护措施并不到位。对此,为保障护理人员安全,减少意外针刺伤发生率,本次研究分析了其意外刺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急诊科、ICU以及普通病房等护理人员5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37岁,工作年限2~18年,学历层次为大专30例,本科20例,其中主管护师10例,护师15例,护士25例。
1.2 方法
自拟回顾性问卷调查,包括护理人员基础资料、2017年1月至12月间是否有过意外针刺伤、频次以及原因等,并基于致使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Excel表格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根据统计分析得出,该50例护理人员中,发生意外针刺伤总计41例,占比82%。5次1例,4次2例,3次7例,2次10例,1次21例。
3 讨论
3.1 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
(1)操作不规范
目前我院虽已经配置了专门的利器盒,但利器盒多放于污物间,并不能及时得以应用。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拔针后,可能会出现碰撞,进而出现刺伤。在针头毁形上,不少护士以剪刀间断,甚至存在直接用手折断的问题,还有部分加药时,未按规定操作,也容易在加药时被刺伤,另外在回套针头时也存在误伤风险。
(2)防范意识淡薄
国内在对护士进行教育时,普遍未将自我防护纳入教育重心之中,导致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极为淡薄,且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被感染的几率极小,仅被刺痛一下并不会造成多大的损伤[1]。且部分护士在刺伤以后,并未进行消毒或包扎,基本上没有填表跟踪。
(3)护理对象不配合
护理对象不配合极容易造成护理人员被针头误伤,尤其在患儿或躁动患者的治疗上,容易出现针刺伤。而不少患者在静脉滴注或注射后,就直接离开了,由于患者群体数量庞大,且病种复杂,受传统观念也并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病情,导致在注射时护理人员难以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进而在刺伤后并不能及时了解是否存在血源性风险,严重威胁了护理人员的安全。
(4)工作压力因素
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繁杂,大部分医院存在护士缺编的问题,倒班现象严重,忙的时候可能正常的吃饭也顾不上,导致其在工作时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等问题,而由于反应能力的降低,被意外刺伤的可能性也就进一步增加。且由于工作量过大,其往往难以按照预定流程完成针头处理工作,这也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风险。此外,在进行操作时如果环境条件不佳,视线不好,也可造成意外针刺伤。
3.2 意外针刺伤预防措施
(1)做好岗前培训
院方应高度重视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问题,并做好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打消其侥幸心理,确保其能够对意外针刺伤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同时,要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操作习惯,并制定相应规范,为护理人员提供可依据准则,做好洗手设备、酒精、甘油、消毒剂等的配置工作,提高护士洗手的依从性。
(2)落实防护措施
要求护理人员及时做好穿刺针处理,坚决杜绝双手回套帽现象,避免徒手分离遭受污染的针具,同时优化针具处理办法,配备符合标准的针头收集器,确保护理人员能够较为方面的实现锐器处理,并要求其在装满3/4后,立即进行清理,同时为其配备3套以上工作服,并做好体检工作,对皮肤存在破损者,不应安排在高危区域工作。
(3)建立应对机制
必须建立意外针刺伤应对机制,要求护理人员在出现刺伤后,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挤压,及时排除刺伤部位血液,并以流水清洗,做好消毒工作。當患者携带有乙肝、丙肝等病毒式,需要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并及时抽血检查[2]。被HIV阳性患者血液污染后的针头刺伤时,应该于24h内检查,并利用药物防御,尽可能减少感染几率。建立上报制度,以便于跟踪管理。
(4)合理配置人员
应该杜绝超负荷工作现象,做好护理人员排班工作,当人员不足时,需要及时招牌,增加置办人员。且在人员安排上,应该按照合适的比例做好主管护师、护师以及护士的搭配工作,确保工作责任安排的合理。重点做好对新护士的培训与管理工作,增强其防控意识,培养其良好的操作习惯[3-4]。同时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其工作质量。
综上,基于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原因,必须做好防控工作,以切实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路万婷.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2):1875-1876.
[2] 李肖.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5,29(6):148-148.
[3] 董秀珍.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09-110.
[4] 吴清浓.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大家健康旬刊,2014,29(8):677-677., 百拇医药(白芳)
目的:探究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调查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急诊科、ICU以及普通病房等护理人员50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意外针刺伤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该50例护理人员中,意外针刺发生率为82%(41/50),且存在多次刺伤现象。结论: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原因众多,有必要通过有效的防控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保障其安全。
【关键词】 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原因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16-192-01
护理人员工作中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接触密切,容易出现意外针刺伤问题,如注射针头、缝合针以及刀片等,且针头多存在污染问题,可能携带HBV、HCV、HIV等病毒,给护理人员的安全带来了较大威胁。但大部分护理人员对意外针刺伤并没有提起重视,防护措施并不到位。对此,为保障护理人员安全,减少意外针刺伤发生率,本次研究分析了其意外刺伤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急诊科、ICU以及普通病房等护理人员5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0~37岁,工作年限2~18年,学历层次为大专30例,本科20例,其中主管护师10例,护师15例,护士25例。
1.2 方法
自拟回顾性问卷调查,包括护理人员基础资料、2017年1月至12月间是否有过意外针刺伤、频次以及原因等,并基于致使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Excel表格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根据统计分析得出,该50例护理人员中,发生意外针刺伤总计41例,占比82%。5次1例,4次2例,3次7例,2次10例,1次21例。
3 讨论
3.1 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
(1)操作不规范
目前我院虽已经配置了专门的利器盒,但利器盒多放于污物间,并不能及时得以应用。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拔针后,可能会出现碰撞,进而出现刺伤。在针头毁形上,不少护士以剪刀间断,甚至存在直接用手折断的问题,还有部分加药时,未按规定操作,也容易在加药时被刺伤,另外在回套针头时也存在误伤风险。
(2)防范意识淡薄
国内在对护士进行教育时,普遍未将自我防护纳入教育重心之中,导致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极为淡薄,且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认为被感染的几率极小,仅被刺痛一下并不会造成多大的损伤[1]。且部分护士在刺伤以后,并未进行消毒或包扎,基本上没有填表跟踪。
(3)护理对象不配合
护理对象不配合极容易造成护理人员被针头误伤,尤其在患儿或躁动患者的治疗上,容易出现针刺伤。而不少患者在静脉滴注或注射后,就直接离开了,由于患者群体数量庞大,且病种复杂,受传统观念也并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病情,导致在注射时护理人员难以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进而在刺伤后并不能及时了解是否存在血源性风险,严重威胁了护理人员的安全。
(4)工作压力因素
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繁杂,大部分医院存在护士缺编的问题,倒班现象严重,忙的时候可能正常的吃饭也顾不上,导致其在工作时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等问题,而由于反应能力的降低,被意外刺伤的可能性也就进一步增加。且由于工作量过大,其往往难以按照预定流程完成针头处理工作,这也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风险。此外,在进行操作时如果环境条件不佳,视线不好,也可造成意外针刺伤。
3.2 意外针刺伤预防措施
(1)做好岗前培训
院方应高度重视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问题,并做好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打消其侥幸心理,确保其能够对意外针刺伤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有一个充分的认知。同时,要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操作习惯,并制定相应规范,为护理人员提供可依据准则,做好洗手设备、酒精、甘油、消毒剂等的配置工作,提高护士洗手的依从性。
(2)落实防护措施
要求护理人员及时做好穿刺针处理,坚决杜绝双手回套帽现象,避免徒手分离遭受污染的针具,同时优化针具处理办法,配备符合标准的针头收集器,确保护理人员能够较为方面的实现锐器处理,并要求其在装满3/4后,立即进行清理,同时为其配备3套以上工作服,并做好体检工作,对皮肤存在破损者,不应安排在高危区域工作。
(3)建立应对机制
必须建立意外针刺伤应对机制,要求护理人员在出现刺伤后,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挤压,及时排除刺伤部位血液,并以流水清洗,做好消毒工作。當患者携带有乙肝、丙肝等病毒式,需要及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并及时抽血检查[2]。被HIV阳性患者血液污染后的针头刺伤时,应该于24h内检查,并利用药物防御,尽可能减少感染几率。建立上报制度,以便于跟踪管理。
(4)合理配置人员
应该杜绝超负荷工作现象,做好护理人员排班工作,当人员不足时,需要及时招牌,增加置办人员。且在人员安排上,应该按照合适的比例做好主管护师、护师以及护士的搭配工作,确保工作责任安排的合理。重点做好对新护士的培训与管理工作,增强其防控意识,培养其良好的操作习惯[3-4]。同时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其工作质量。
综上,基于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原因,必须做好防控工作,以切实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路万婷.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2):1875-1876.
[2] 李肖.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5,29(6):148-148.
[3] 董秀珍.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109-110.
[4] 吴清浓.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大家健康旬刊,2014,29(8):677-677., 百拇医药(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