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8年第17期
编号:13337670
心理干预对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意义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8年第17期
     1.3 觀察指标 观察且评估两组患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焦虑评分。

    献血反应分为三个等级,轻度---以心慌、头晕、恶心为主;中度--在轻度反应的基础上伴有呕吐、胸闷及晕厥等症状;重度--合并以上症状的基础上伴有脑缺血、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存在抽搐、惊厥[2]。

    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表评估,共为三个等级。

    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越严重[3]。

    1.4 统计学标准 本文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以P小于0.05表示对比数据存在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献血反应发生率 见下文数据可看出观察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 百拇医药
    2.2 对比护理满意度及焦虑评分 见下文数据可看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而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无偿献血在临床上是指志愿者为挽救他人生命,自愿将机体内血液奉献于社会公益事业,且不求取任何报酬的一种行为,在当今社会受到广泛推广,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无偿献血队伍中[4];经调查发现少数人会在献血过程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即症状以冷汗、头晕、恶心、呕吐及疲惫为主,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而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与献血者生理、心理状况、采血环境及护士综合素质等因素具有密切相关联系,尤其是初次献血者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无偿献血重复率[5-7];曾有学者研究表明:心理因素能够对机体痛阀及耐痛阀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导致血管发生痉挛,且减慢血流速度,最终诱发严重献血不良反应,故此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十分重要,即通过与献血者主动交流,适当提供心理支持,有利于消除紧张及恐惧等心理,与此同时积极主动向其介绍献血相关知识,以便于树立正确认知观,且有个心理准备,对减少献血不良反应风险具有明显促进作用[8];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经心理干预后献血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一般护理后数据,P值小于0.05;与张金素学者研究结果一致,即实验组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百分比为2.6%,而对照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百分比为5.1%,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值小于0.05;由此说明对献血者实施心理干预意义重大;除此之外,还需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即在提高采血技术的同时掌握心理学知识,且改善献血环境,以达到降低献血发生率的目的。
, 百拇医药
    总而言之,为初次无偿献血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负面情绪,且进一步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皓, 刁亚林, 张志波. 军人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分类与影响因素[J]. 中国输血杂志, 2015, 28(8):893-894.

    [2] 陈江林. 心理护理在献血不良反应中的观察效果[J]. 青岛医药卫生, 2017, 49(3):237-238.

    [3] 赵艳杰. 心理护理对血站无偿献血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中外医疗, 2015, 15(6):150-152.

    [4] 高晓莉. 综合护理干预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31):272-272.
, 百拇医药
    [5] 魏桂芝.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23):132-134.

    [6] 郝建华.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对献血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1):288-289.

    [7] 程鸿. 街头无偿献血过程中全程人文关怀护理的实施效果[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5(21):142-144.

    [8] 卜昱. 初次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及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2):168-169., http://www.100md.com(崔岩)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