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钙化的研究新进展(2)
传统观点认为,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的蛋白质暴露出反应基团与细胞分解出的磷酸盐结合,最终在局部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磷酸钙沉积,进而形成钙化。部分研究提出,磷脂酰丝氨酸存在于类脂质中,它与钙的亲和性强可能与钙盐沉积有关[19]。近年来大部分学者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钙化是一种有组织、有程序、可逆转、受调控的主动性代谢过程,其钙盐主要成份是羟磷灰钙,而非过去认为的磷酸钙。CAC的发生是一个多种机制并存且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目前研究认为钙化的形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骨细胞样细胞的分化:有研究表明[20-2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存在具备骨化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成骨样细胞和破骨样细胞等,这些细胞可表达骨化相关蛋白来促进非骨组织来源的细胞分化为成骨样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分泌的一些核心结合因子、I型胶原、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骨保护素等基质成分可介导异位骨形成。VSMCs在这些细胞因子、蛋白等基质成分的作用下,最终可分化为成骨样细胞,从而诱导血管钙化的发生[22]。有研究表明[23-24],VSMCs和巨噬细胞所产生的凋亡细胞死亡、钙化形成羟基磷灰石矿物结晶。VSMCs在各种钙化因素的刺激下,释放出基质囊泡,且它具有ALP活性及含有大量的钙磷,在基质囊泡内可引起钙磷沉积,从而形成磷灰石结晶,并将其释放到细胞外。在细胞外基质蛋白、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形成钙化结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