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8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3334244
探究胎膜早破潜伏期对足月产妇分娩结局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5日 《健康大视野》2018年第22期
     【摘 要】目的:探討胎膜早破潜伏期对足月产妇分娩结局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3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潜伏期长短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为潜伏期<12h组、12~24h组及>24h组,每组各112例。观察并记录三组产妇的分娩结局指标,包括剖宫产率、产道分娩率、产后出血率;比较三组围生儿结局指标的发生情况,包括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肺炎及围生儿死亡;分析胎膜早破不同潜伏期对产妇分娩结局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潜伏期<12h组产妇的产道分娩率高于12~24h组及>24 h组;而潜伏期>24 h组产妇的剖宫产率高于<12h组及12~24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期>24h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12h组和12~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期>24h组围生儿的窒息、呼吸窘迫、肺炎发生率均高于<12h组和12~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围生儿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潜伏期的长短对足月产妇分娩结局及围生儿结局有一定影响,尽量缩短胎膜早破潜伏期可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同时也可有效减少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足月产妇及围生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胎膜早破;潜伏期;足月;分娩结局;围生儿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胎膜早破患者3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8~45岁,平均(27.2±3.8)岁;孕龄37~42周;初产妇216例,经产妇120例。纳入标准:孕期≥37周;单胎妊娠;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住院分娩和治疗;母婴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宫颈环扎术后;合并肝肾功能异常或其他严重疾病;到达医院时已临产。根据潜伏期长短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为潜伏期<12h组、12~24h组及>24h组,每组各112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并常规监测胎心,予以产科常规治疗,胎膜早破12h后均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妊娠产妇超过24h未自然临产的均予以使用缩宫素助产。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三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及围生儿结局。产妇分娩结局指标包括剖宫产率、产道分娩率、产后出血率。围生儿结局指标包括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肺炎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情况。分析胎膜早破不同潜伏期对产妇分娩结局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統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结果显示,潜伏期<12h组产妇的产道分娩率高于12~24h组及>24h组;而潜伏期>24h组产妇的剖宫产率高于<12h组及12~24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结果显示,潜伏期>24h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12h组和12~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期>24h组围生儿的窒息、呼吸窘迫、肺炎发生率均高于<12h组和12~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围生儿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足月胎膜早破是指妊娠满37周且未临产时发生的胎膜自然破裂,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孕妇胎膜早破羊水流出后,胎膜中的花生四烯酸降解生成前列腺素刺激产生宫缩[1],一般足月孕妇发生胎膜早破可在24h内自然临产,但在临床实践中,许多足月孕妇胎膜早破后并未自然临产,且因羊水流出,子宫环境发生变化,增加母婴感染的风险。因此,当孕妇发生胎膜早破时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降低母婴感染风险。

    胎膜早破羊水流出,致使宫内羊水减少或污染,极易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羊水减少及宫内窘迫使宫缩不协调,增加产妇经阴道分娩的难度,严重者可能出现产后出血,为保证母婴安全,临床会尽快采取剖宫产,进而导致剖宫产率上升。本研究结果提示,潜伏期<12h组产妇的产道分娩率高于12~24h组及>24h组;而潜伏期>24h组产妇的剖宫产率高于潜伏期<12h组及12~24h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12h组和12~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胎膜早破潜伏期越长,胎儿窘迫发生率越高,致使剖宫产率也随之逐渐升高。胎膜破裂羊水减少,缺少了胎膜这一天然屏障的保护,外界微生物容易入侵并发感染,且胎膜早破潜伏期越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越高,而宫内感染等并发症易引起子宫肌纤维水肿,进一步导致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使产后出血发生率大大增加。胎膜是胎儿的天然保护屏障,胎膜一旦破裂,受微生物感染,围生儿也极易发生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等并发症,在羊水减少及羊水污染情况下,产妇如不能及时分娩,胎儿易发生缺氧、缺血,进一步增加新生儿窒息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提示,潜伏期>24h组围生儿的窒息、呼吸窘迫、肺炎发生率发生率均高于<12h组和12~24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围生儿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王怡[2]的研究结果相似,胎膜破裂至分娩发动时间越长,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也逐渐上升,说明胎膜早破的潜伏期长短与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因此,缩短潜伏期,及时引产可有效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风险,还可降低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缩宫素是产科诊疗工作中常用的引产药物,安全、有效,可将潜伏期缩短在12h内,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分娩并发症和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

    综上所述,胎膜早破潜伏期的长短对足月产妇分娩结局及围生儿结局有一定影响,尽量缩短胎膜早破潜伏期可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同时也可有效减少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足月产妇及围生儿的生活质量。为进一步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在日后研究中可增加样本研究量、缩短潜伏期研究时间,确定最佳分娩时机,将母婴感染风险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刘晓峰,王淑华,关怀,等.胎膜早破引产时限的临床观察[J].实用产科杂志,2014,30(5):394-395.

    王怡.不同引产时机对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引产效果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6,38(12):1696-1698. (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