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临床中活血化瘀的运用探讨
【摘 要】在中医治疗中活血化瘀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法则,可在各科中得到广泛运用,将活血化瘀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可实现微循环障碍的改善,本文将对中医内科临床当中活血化瘀的实际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医内科;活血化瘀;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01
目前中医内科治疗中活血化瘀法在血瘀证中应用广泛,所谓血瘀证实际上是指因血流不畅通导致的各种症候群发生,患有血瘀证的患者会出现血液污秽、血液离经等表现,对患者脏腑器官功能影响严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中医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治疗方法。
1.2 方法 我院对照组患者采取抗生素、吸氧、祛痰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则利用活血化瘀方法实施治疗,对于头痛患者应采用通窍活血汤,药方组成:白芷、白芍、地龙、川穹、川红花、桃仁各9g,用清水将上述药材洗干净,并用水煎服,患者每日一剂,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如若头痛症状加剧,还应将蜈蚣、全蝎适量加入到以上药材中,从而达到止痛效果。临床治疗中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舌苔仔细观察,如若舌苔薄白可判断患者存在气滞血瘀症状,可为患者采取生地龙、川红花、桃仁、川穹各9g;柴胡,郁金各12g;生龙骨、当归各15g,洗净药材后用清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淤血是由血液运行不畅导致,当淤血汇集在患者体内便会出现病理产物,按类型可将淤血分为停滞在血脉中血液以及脏腑内血液两种,如若淤血处理不及时便会影响到患者的脏腑器官运行,最终形成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应将活血化瘀方法运用到瘀血证患者中,基于此医务人员应根据实际病情开展针对性治疗,从而起到止痛、活血、消肿功效。
李氏在对黄疸患者进行治疗使采用了活血化瘀治疗法,黄疸的产生是由于肝胆淤热、热毒积聚导致,通过活血化瘀方法可加快黄疸消退速度,提高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水平,缓解患者肝脾疼痛。
王氏对脑中风患者采用到活血化瘀治疗法,脑中风又被称为脑卒风,该疾病具有病情急、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可分为缺血性脑梗塞以及出血性脑出血。从中医角度来看,脑中风的因气血运行受阻导致,因此在活血化瘀治疗中可运用生黄芪、桃仁、川穹、泽泻、当归、水蛭、红花、赤芍等中药材,如若患者头部疼痛加剧可适当增加川穹使用剂量,并将牛膝加入其中起到通经祛瘀之功效。如若患者痰多则可将生半夏、生南星添加其中。
瘀血证患者病程长,患者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情绪,从而影响自身心理健康。基于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沟通时应采取柔和的语气,对患者心理变化全面控制,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慢发病原因及病情特点进行讲解,并告知患者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应对患者予以鼓励,树立自信心。为了提高中药内科治疗效果,应对患者饮食结构合理调整,尽量多食用维生素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引導患者多喝热水,有利于病情更好地恢复。在中医辨证治疗中需按患者实际病况来开展,降低瘀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内科患者数量逐渐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肾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因此活血化瘀治疗法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首先应对淤血证进行确定,按作用将活血化瘀中药分为活血、和血、破血等类别,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应对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溃疡及过敏史,并按用法用量来服用,与此同时还应对患者的血小板、凝血指标严格监测,避免出血性倾向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活血化瘀方法治疗后其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将活血化瘀法运用到中医内科治疗中能改善患者的淤血证,达到消肿、祛瘀、活血、止痛等效果,与常规治疗相比较活血化瘀治疗法的临床应用安全性相对更高,为了达到理想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避免滥用活血化瘀药物,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王双娜,袁小辉.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0):92-93.
左敏. 浅谈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7):59-60.
张小霞. 浅谈活血化瘀法中医内科临床中的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0):229+231., 百拇医药(荆华蕾)
【关键词】中医内科;活血化瘀;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01
目前中医内科治疗中活血化瘀法在血瘀证中应用广泛,所谓血瘀证实际上是指因血流不畅通导致的各种症候群发生,患有血瘀证的患者会出现血液污秽、血液离经等表现,对患者脏腑器官功能影响严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中医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活血化瘀治疗方法。
1.2 方法 我院对照组患者采取抗生素、吸氧、祛痰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则利用活血化瘀方法实施治疗,对于头痛患者应采用通窍活血汤,药方组成:白芷、白芍、地龙、川穹、川红花、桃仁各9g,用清水将上述药材洗干净,并用水煎服,患者每日一剂,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如若头痛症状加剧,还应将蜈蚣、全蝎适量加入到以上药材中,从而达到止痛效果。临床治疗中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舌苔仔细观察,如若舌苔薄白可判断患者存在气滞血瘀症状,可为患者采取生地龙、川红花、桃仁、川穹各9g;柴胡,郁金各12g;生龙骨、当归各15g,洗净药材后用清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淤血是由血液运行不畅导致,当淤血汇集在患者体内便会出现病理产物,按类型可将淤血分为停滞在血脉中血液以及脏腑内血液两种,如若淤血处理不及时便会影响到患者的脏腑器官运行,最终形成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应将活血化瘀方法运用到瘀血证患者中,基于此医务人员应根据实际病情开展针对性治疗,从而起到止痛、活血、消肿功效。
李氏在对黄疸患者进行治疗使采用了活血化瘀治疗法,黄疸的产生是由于肝胆淤热、热毒积聚导致,通过活血化瘀方法可加快黄疸消退速度,提高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水平,缓解患者肝脾疼痛。
王氏对脑中风患者采用到活血化瘀治疗法,脑中风又被称为脑卒风,该疾病具有病情急、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可分为缺血性脑梗塞以及出血性脑出血。从中医角度来看,脑中风的因气血运行受阻导致,因此在活血化瘀治疗中可运用生黄芪、桃仁、川穹、泽泻、当归、水蛭、红花、赤芍等中药材,如若患者头部疼痛加剧可适当增加川穹使用剂量,并将牛膝加入其中起到通经祛瘀之功效。如若患者痰多则可将生半夏、生南星添加其中。
瘀血证患者病程长,患者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情绪,从而影响自身心理健康。基于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与患者沟通时应采取柔和的语气,对患者心理变化全面控制,根据实际情况来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慢发病原因及病情特点进行讲解,并告知患者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应对患者予以鼓励,树立自信心。为了提高中药内科治疗效果,应对患者饮食结构合理调整,尽量多食用维生素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引導患者多喝热水,有利于病情更好地恢复。在中医辨证治疗中需按患者实际病况来开展,降低瘀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内科患者数量逐渐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肾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因此活血化瘀治疗法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首先应对淤血证进行确定,按作用将活血化瘀中药分为活血、和血、破血等类别,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应对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溃疡及过敏史,并按用法用量来服用,与此同时还应对患者的血小板、凝血指标严格监测,避免出血性倾向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活血化瘀方法治疗后其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将活血化瘀法运用到中医内科治疗中能改善患者的淤血证,达到消肿、祛瘀、活血、止痛等效果,与常规治疗相比较活血化瘀治疗法的临床应用安全性相对更高,为了达到理想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避免滥用活血化瘀药物,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王双娜,袁小辉.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0):92-93.
左敏. 浅谈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7):59-60.
张小霞. 浅谈活血化瘀法中医内科临床中的价值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0):229+231., 百拇医药(荆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