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 2019年第8期
编号:13317164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15日 《健康大视野》 2019年第8期
     【摘 要】目的:探究在全身血管造影中,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到2018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对应时间段内选择98例拟行全身血管造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观察并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可对患者完成全身血管造影,并发现患者的大血管和主干血管以及分支现象。结论:全身血管造影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全身血管造影;成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R81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8--01

    多层螺旋CT是临床常用的应用学检查方式,通过对患者进行不同层面的扫描,一般能够获得扫描部位的详细情况,这对于疾病的准确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则可按照患者的检查结果及时拟定对应的处理方案,进而改善患者身体健康状态。本次研究在2016年10月到2018年10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以笔者的工作实际情况为背景,着重分析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情况,其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98例拟行全身血管造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0月到2018年10月间接受的检查病例。本次入选患者的年龄为25-74岁,平均年龄为(56.39±2.03)岁,患者中女性共计48例、其余50例均为男性;入选患者均无造影剂使用过敏现象,且在本次检查3个月之内未服用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本次研究前已经将研究概况向患者或家属做出了说明,入选者均表示知晓研究详情并同意接受研究观察。

    1.2 方法 均对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检查所用仪器为Marconni公司生产的多层螺旋CT机,仪器型号为MX8000,检查时的层厚为3.2mm,扫描的螺距则为0.875,进床1.6mm,扫描范围为患者的胸口到膝关节部位,该部位均实施螺旋扫描。扫描过程中均选择优维显作为造影剂对患者进行注射,注射量按照患者的体重决定,首先对患者进行体重的测量,而后将患者的体重换算为公斤,每公斤注射对比剂1.4ml,注射速度为每秒3.5ml,一次性完成造影剂的注射,或者对于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实施缓慢注射,首先选择60ml左右的对比剂以每秒3.5ml的速度进行注射,剩余的对比剂则以每秒1.0ml的速度进行维持量进行注射,而后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

    完成扫描并将相关检查资料上传到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重建(Volume reconstruction)、表面遮盖法重建(Surface shading dispiay,SSD)、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处理,获得详细检查图像。

    1.3 观察指标 由我科室2名或2名以上的影像学医师对本次所得检查图像实施阅览,同时观察其检查结果,如有意见不统一之处及时进行商榷确定。最终得出统一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同时使用%对其做出统计。

    2 结果

    本组入选的98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呼吸合作较差,故检查失败,其余97例患者均顺利接受了检查;检查后利用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可清晰观察到患者的动脉血管主干和主要分支情况,有8例患者存在胸、腹主动脉夹层现象、有2例患者胸腹主动脉内壁有血栓形成、有8例患者经过血管重建后可清晰观察到肝固动脉发出的肿瘤血管,实施图像后处理重建后,则可见13例患者血管壁存在钙斑。

    3 讨论

    全身血管造影均可帮助临床医师从多方面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因此目前在临床中开展较为广泛,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则是全身血管造影过程中的常用方法,该方法和普通的螺旋CT比较,扫描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同时能够在强大的后处理技术下,对相关检查资料进行重建,进而获得质量较高的图像,为临床判断患者情况提供详细参考。本次研究着重针对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应用于全身血管造影中的价值做出分析,结果显示其对于患者的主动脉和大血管情况均可做出清晰反应,证实了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而其应用的优势则体现在:普通的螺旋CT虽然具有较高的扫描速度,但是检查过程中可能受到患者呼吸动作的影响,在较长范围内的扫描准确性会出现下降,此时仅仅可对患者的局部脏器情况做出造影和反应,难以实现全身检查的目的[1]。多层螺旋CT和常规的螺旋CT比较,其扫描的速度有了大幅度提升,因此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实现患者的全身血管造影检查;而目前临床使用的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可在检查过程中选择多种参数,通过本次研究和实验则建议临床将进床选择为1.6mm,将扫描的层厚选择为3.2mm,螺距设置为0.875,通过以上参数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检查结果。而针对造影剂的用量进行分析则可发现,常规的螺旋CT为了提高图像质量,所用的造影剂量往往较大,一般为1.5ml/kg,即总量达到100ml左右[2];而多层螺旋CT的扫描速度显著增快,选择造影剂剂量时,则一般控制在0.5ml/kg即可获得理想的图像,此时在保证检查效果的基础上,使得用药剂量显著减轻,不但为患者节省了用药的开支,同时保证了检查的安全性,减少过敏反应现象[3]。在多层螺旋CT检查速度增快的情况下,使得各个脏器单纯动脉期图像的获得速度得到缩短,这无疑增加了血管显示的范围,而常规的螺旋CT受到扫描速度的影响,往往只能对患者的单个脏器实施血管造影,且受到静脉显影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临床难以获得全面的诊断资料。总而言之,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能够在全身血管造影过程中,获得患者管腔内详细情况,对于患者的疾病检出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4]。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显著,能够为临床实施全身的综合判断提供依据,进而按照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对患者实施治疗,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因此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值得在相关患者的检查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张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腦血管病变中的诊断效果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 14(8):106-108.

    吴飞剑, 何雪寒, 何荔苍,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 25(2):346-347.

    马兴灿, 马树华, 张志敏.主动脉夹层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临床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10):1898-1899.

    许克文, 刘苏麟.多层螺旋CT双期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 3(5):44-46., 百拇医药(王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