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架治疗创伤后骨髓炎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的临床疗效
【摘 要】 目的:对创伤后骨髓炎患者联合应用骨外固定架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创伤后骨髓炎患者中,选取60例纳入研究并等份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引流,而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对骨折未愈合患者均采用骨外固定架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发热消退时间、红肿消退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并且再感染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后骨髓炎患者,给予骨外固定架治疗的同时,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有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改善临床症状,更好地控制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 创伤后骨髓炎;负压引流;骨外固定架;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9-007-01
创伤后骨髓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致病因素为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和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导致,其中,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原因。而随着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频发,骨折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开放性骨折发生率随之上升,继而导致创伤后骨髓炎的发生率也逐渐提高。临床上对于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多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后,需要置管冲洗引流,对于骨折未愈合的患者需要固定处理。但传统置管冲洗引流效果不太理想,而有报道称,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减轻患者痛苦[1]。因此,本文就以上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均是我院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创伤后骨髓炎病人,所有患者均是由于开放性骨折所致,并排除了合并高血压、循环系统和糖尿病等疾病患者。60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9-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1±5.32)岁,胫骨和股骨分别38例、22例,并将之分为了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组间的以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在Ⅰ期给予两组患者清创手术,去除内固定,剔除坏死骨组织,彻底刮除病灶,如果患者全髓腔感染,则采用多阶段开槽彻底清除病灶。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方法为:对于骨折未愈合患者,采用骨外固定架治疗;在彻底清除病灶后清洗创面,利用电凝止血,然后再次刮除清洗病灶组织,对患者实施负压引流,压力在16.630-40.0kPa之间。对照组方法为:对骨折未愈合患者也实行骨外固定架治疗;在冲洗髓腔后置入引流管,然后缝合切口。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和生理盐水经引流管灌洗伤口,并持续静脉滴注抗生素3周,第四周改为口服抗生素,同时,注意止痛和营养支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等[2]。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局部发热消退时间和红肿消退时间,并通过24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再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分析研究数据,以t和X2分别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如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消退时间对比
经过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局部发热、红肿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随访情况对比
通过随访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1±2.2)个月、(7.9±3.1)个月,组间对比,t=5.69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再感染分别有0例、5例,对照组发生率为16.67%,组间对比,X2=6.1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对于创伤后骨髓炎患者,临床上一般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更换治疗方案,同时,彻底清创患者的病灶组织,之后给予引流治疗,但传统置管冲洗引流具有明显的缺点,比如,容易引流不畅,灌洗不彻底等,因而影响了清创效果[3]。而负压引流能够有效避免传统置管冲洗引流的不足,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因为该方法可刺激患者创口毛细血管、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加速创面愈合,同时,片状的负压引流比点状的引流更能将渗液和坏死组织引出,从而有效抑制细菌繁殖,加速组织愈合[4]。在脓液的浸泡下,感染后骨折组织的原有内固定容易松动,不利于骨折愈合,所以需要拆除内固定再进行外固定架治疗,在外固定治疗应在安装好外固定架后在取出内固定后,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骨折移位和避免针孔感染,也可以减少对骨血运的影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5]。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的观察组和采用传统置管引流的对照组相比,局部发热消退时间和红肿消退之间均要早,而且觀察组患者比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也要早,而再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对于创伤后骨髓炎患者,联合使用负压封闭引流和骨外固定架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减少再感染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有效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飞,彭吾训,张健,董文涛,张槐,王健波.单边多功能外固定架骨搬运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20):117-120.
[2] 伊力扎提·伊力哈木. 两种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干创伤后骨髓炎的疗效对比[D].新疆医科大学,2018.
[3] 古文炎,钟远林,钟响明.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8):55-56.
[4] 毕军伟,李盛华,刘红喜.骨外固定技术在慢性胫骨骨髓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甘肃医药,2016,35(02):102-105.
[5] 张文君,占欢腾.骨外固定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15,10(06):855-856., http://www.100md.com(董明超)
【关键词】 创伤后骨髓炎;负压引流;骨外固定架;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9-007-01
创伤后骨髓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致病因素为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和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时导致,其中,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原因。而随着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频发,骨折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开放性骨折发生率随之上升,继而导致创伤后骨髓炎的发生率也逐渐提高。临床上对于创伤后骨髓炎患者,多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后,需要置管冲洗引流,对于骨折未愈合的患者需要固定处理。但传统置管冲洗引流效果不太理想,而有报道称,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减轻患者痛苦[1]。因此,本文就以上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均是我院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创伤后骨髓炎病人,所有患者均是由于开放性骨折所致,并排除了合并高血压、循环系统和糖尿病等疾病患者。60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9-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1±5.32)岁,胫骨和股骨分别38例、22例,并将之分为了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组间的以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在Ⅰ期给予两组患者清创手术,去除内固定,剔除坏死骨组织,彻底刮除病灶,如果患者全髓腔感染,则采用多阶段开槽彻底清除病灶。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方法为:对于骨折未愈合患者,采用骨外固定架治疗;在彻底清除病灶后清洗创面,利用电凝止血,然后再次刮除清洗病灶组织,对患者实施负压引流,压力在16.630-40.0kPa之间。对照组方法为:对骨折未愈合患者也实行骨外固定架治疗;在冲洗髓腔后置入引流管,然后缝合切口。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和生理盐水经引流管灌洗伤口,并持续静脉滴注抗生素3周,第四周改为口服抗生素,同时,注意止痛和营养支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等[2]。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局部发热消退时间和红肿消退时间,并通过24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再感染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分析研究数据,以t和X2分别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如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消退时间对比
经过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局部发热、红肿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随访情况对比
通过随访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6.1±2.2)个月、(7.9±3.1)个月,组间对比,t=5.69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再感染分别有0例、5例,对照组发生率为16.67%,组间对比,X2=6.1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对于创伤后骨髓炎患者,临床上一般给予抗生素治疗,并定期对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更换治疗方案,同时,彻底清创患者的病灶组织,之后给予引流治疗,但传统置管冲洗引流具有明显的缺点,比如,容易引流不畅,灌洗不彻底等,因而影响了清创效果[3]。而负压引流能够有效避免传统置管冲洗引流的不足,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因为该方法可刺激患者创口毛细血管、肉芽组织的生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加速创面愈合,同时,片状的负压引流比点状的引流更能将渗液和坏死组织引出,从而有效抑制细菌繁殖,加速组织愈合[4]。在脓液的浸泡下,感染后骨折组织的原有内固定容易松动,不利于骨折愈合,所以需要拆除内固定再进行外固定架治疗,在外固定治疗应在安装好外固定架后在取出内固定后,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骨折移位和避免针孔感染,也可以减少对骨血运的影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5]。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负压封闭引流的观察组和采用传统置管引流的对照组相比,局部发热消退时间和红肿消退之间均要早,而且觀察组患者比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也要早,而再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对于创伤后骨髓炎患者,联合使用负压封闭引流和骨外固定架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减少再感染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有效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张飞,彭吾训,张健,董文涛,张槐,王健波.单边多功能外固定架骨搬运治疗胫骨创伤后骨髓炎合并骨缺损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20):117-120.
[2] 伊力扎提·伊力哈木. 两种外固定架治疗胫骨干创伤后骨髓炎的疗效对比[D].新疆医科大学,2018.
[3] 古文炎,钟远林,钟响明.骨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伤后骨髓炎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8):55-56.
[4] 毕军伟,李盛华,刘红喜.骨外固定技术在慢性胫骨骨髓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甘肃医药,2016,35(02):102-105.
[5] 张文君,占欢腾.骨外固定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15,10(06):855-856., http://www.100md.com(董明超)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 > 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