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功能性消化不良
流行病学,诊断,治疗
【摘 要】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本文就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治疗作一综述。【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5--01
消化不良以上腹部烧灼感、疼痛、餐后饱胀、早饱为主要表现。根据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可将其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通过内镜、腹部超声等检查,发现器质性病变(如溃疡、反流行食管炎、胰胆疾病、肿瘤性消化道疾病等)的,称为器质性消化不良。排除器质性疾病的消化不良,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与胃十二指肠功能为乱为主,引起上腹部烧灼感、疼痛、餐后饱胀、早饱等一种或多种症状,是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起病缓慢、病程长,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比例较高,尤其在老年人中更易多见。功能性消化不良虽不是致命性疾病,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1 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
功能性消化不良全球分布。各地区、各民族发病率有较大差异。在亚洲,发达国家发病率小于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率调查报道各不相同。中国的发病率比亚洲发达国家发病率高。部分调查研究认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从青少年到老年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教育水平、职业的不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也不同[1]。
2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不清,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生活习惯、睡眠异常和精神社会因素等因素有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2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