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伤寒论》之厥(2)
336条:“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341条:“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伤寒类疾病,厥热相应,是阳进阴退,下利必自止,疾病向愈。但热多于厥,阳复太过,热有余,随人体质的不同,或热亢于上而发喉痹,或热迫于下而便脓血。
4.2 病进
《伤寒论》342条:“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伤寒类疾病,厥多于热,寒渐趋多,热渐趋少,是阳退阴进,疾病深入。
4.3 死症
《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
343条:“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344条:“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345条:“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346条:“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太阳伤寒,正邪交争,邪盛正衰,津液亡失,脏气衰败而现死症。
5 厥之治禁
《伤寒论》335条:“……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330条:“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347条:“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热厥者,禁汗,汗之则丧失津液而火热亢盛,现“口伤烂赤”;寒厥、血厥者,禁下,下之则胃气败坏而现坏症。
综上所述,《伤寒论》之厥泛论厥,而非只论厥阴病,据病因不同而有寒热虚实之异,据病情程度而有轻重之分,指出厥的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医者在临证中应细心观察,四诊合参,详辨病机,在治疗中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使阴阳之气相顺接,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注:条文号码均依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组主编《伤寒论》1976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胡希恕讲述.《胡希恕伤寒论讲座》[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6:69.
[2] 萬晓刚,刘维政.谈厥[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6(1):31.
[3] 胡希恕讲述.《胡希恕伤寒论讲座》[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6:604.
[4] 郭贵明.论《伤寒论》厥阴病厥[J].光明中医,2009,24(6):1015., http://www.100md.com(朱二苓)
341条:“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伤寒类疾病,厥热相应,是阳进阴退,下利必自止,疾病向愈。但热多于厥,阳复太过,热有余,随人体质的不同,或热亢于上而发喉痹,或热迫于下而便脓血。
4.2 病进
《伤寒论》342条:“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伤寒类疾病,厥多于热,寒渐趋多,热渐趋少,是阳退阴进,疾病深入。
4.3 死症
《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
343条:“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344条:“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345条:“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346条:“伤寒六七日,不利,便发热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太阳伤寒,正邪交争,邪盛正衰,津液亡失,脏气衰败而现死症。
5 厥之治禁
《伤寒论》335条:“……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330条:“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347条:“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亡血,下之死。”
热厥者,禁汗,汗之则丧失津液而火热亢盛,现“口伤烂赤”;寒厥、血厥者,禁下,下之则胃气败坏而现坏症。
综上所述,《伤寒论》之厥泛论厥,而非只论厥阴病,据病因不同而有寒热虚实之异,据病情程度而有轻重之分,指出厥的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医者在临证中应细心观察,四诊合参,详辨病机,在治疗中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使阴阳之气相顺接,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注:条文号码均依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组主编《伤寒论》1976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胡希恕讲述.《胡希恕伤寒论讲座》[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6:69.
[2] 萬晓刚,刘维政.谈厥[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6(1):31.
[3] 胡希恕讲述.《胡希恕伤寒论讲座》[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6:604.
[4] 郭贵明.论《伤寒论》厥阴病厥[J].光明中医,2009,24(6):1015., http://www.100md.com(朱二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