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效果分析
【摘 要】 目的:分析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效果。方法:资料分析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84例产妇,按照是否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均未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研究组均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半年的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阴道收缩压、盆底Ⅰ、Ⅱ类肌力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顺产产妇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肌肉纤维持续收缩压改善情况优于剖宫产产妇(P<0.05)。结论: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有助于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恢复,降低产妇尿失禁概率,具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产妇;盆底肌;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215-01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产后病症,患者多存在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排便排尿困难等多种问题[1-2]。由此,本研究针对特定时间收治的42例产妇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如下报告: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分析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诊治84例产妇资料,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是否开展早期康复治疗进行两组,对照组42例,年龄21-44岁,平均(28.33±3.12)岁,剖宫产23例,顺产19例;研究组42例,年龄21-43岁,平均(28.44±3.17)岁,剖宫产22例,顺产2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类型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均未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仅配合常规产后护理服务。研究组产妇均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妇均于产后6-8周开展康复治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南京伟思医疗科技公司的生物刺激反馈仪SA9800开展盆底治疗。治疗开始前,叮嘱产妇将膀胱排空,取半坐卧位,并分开双膝。贴上中性电极(四片,其中二片置于骨性组织的表皮,两片置于腹肌表面)。在治疗头表面均匀涂抹润滑导电膏,动作轻柔地把治疗头放进阴道(两侧金属均应置于阴道口内)。准确连接电极片和阴道电极治疗头与Phenix设备通道之间的连线。根据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模式.1.神经肌肉电刺激又称被动电刺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治疗方案2.肌电触发电刺激:主动训练和被动电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模式,3.多媒体生物反馈:患者主动训练盆底肌,有肌力训练、耐力训练、精准训练、游戏训练等。4.kegel模板训练5.放松训练:多媒体放松、呼吸放松、音乐放松6.盆底肌标准化训练:盆底肌肌肤区分训练、盆底肌纤维区分快肌训练、盆底肌纤维区分慢肌训练。盆底肌康复治疗时间:一周2-3次,一次30分钟。一疗程10次。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20.0软件包,一般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完成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肌功能恢復情况
研究组产妇产后半年共出现1(2.38%)例尿失禁、3(7.14%)例盆腔脏器脱垂,对照组分别为11(26.19%)例、15(35.71%)例;研究组产妇产后半年的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阴道收缩压、盆底Ⅰ、Ⅱ类肌力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开展早期盆底肌肌康复治疗后的肌肉纤维收缩力情况
剖宫产产妇治疗前的Ⅰ类肌力持续收缩压为(20.22±2.06)cmH2O,治疗后为(28.12±3.33)cmH2O,治疗前的Ⅱ类肌力持续收缩压为(30.40±2.44)cmH2O,训练后为(45.82±4.03)cmH2O;剖宫产产妇治疗前的Ⅰ类肌力持续收缩压为(18.22±2.36)cmH2O,治疗后为(28.47±3.25)cmH2O,治疗前的Ⅱ类肌力持续收缩压为(21.13±2.24)cmH2O,治疗后为(46.33±4.13)cmH2O;顺产产妇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肌肉纤维持续收缩压改善情况优于剖宫产产妇,比较差异均具统计意义(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导致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和分娩,在分娩的过程中,盆底受到胎头的挤压出现盆底肌肉拉伸延长和扩张的情况,进而出现盆底神经改变和结缔组织连接分离;而在妊娠的过程中,受到子宫增大的影响,盆底出现慢性牵拉,进而造成软组织损伤,而妊娠激素水平的增加减弱了盆底支持结构[3-4]。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产后半年的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阴道收缩压、盆底Ⅰ、Ⅱ类肌力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康复可达到有效预防产妇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目的。分析其原因在于,于分娩后的6-8周开展盆底肌康复,有助于产妇盆底功能更早地恢复。利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产妇盆底肌行低频电刺激,低频电流对产妇受损的盆底肌肌群产生刺激,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妇盆底肌和神经的兴奋性,刺激神经细胞的恢复,达到防止出现盆底肌肉萎缩的情况[5]。提示,早期盆底肌康复应依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借助锻炼等方式帮助产妇提高肛提肌和耻骨肌群的运动能力,以此来达到提升产妇康复效果的目的。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顺产产妇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肌肉纤维持续收缩压改善情况优于剖宫产产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康复在剖宫产和顺产产妇中均具有显著效果,且顺产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康复的恢复效果更为显著。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有助于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恢复,降低产妇尿失禁概率,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叶香,刘春妮,周海霞.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对会阴及盆底肌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2):154-156.
[2] 乔汇荃.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0(28):21-22.
[3] 奚晟黎.早期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2018,9(8):57-58.
[4] 陈晓琴,陈秋娜,宋岩.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产妇产后盆底肌电值、盆底组织状态及下尿路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10(07):44-45.
[5] 谭雯.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效果与性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5):132-133., 百拇医药(徐军)
【关键词】 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产妇;盆底肌;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3-215-01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作为一种临床常见产后病症,患者多存在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排便排尿困难等多种问题[1-2]。由此,本研究针对特定时间收治的42例产妇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如下报告: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分析本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诊治84例产妇资料,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是否开展早期康复治疗进行两组,对照组42例,年龄21-44岁,平均(28.33±3.12)岁,剖宫产23例,顺产19例;研究组42例,年龄21-43岁,平均(28.44±3.17)岁,剖宫产22例,顺产2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类型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均未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仅配合常规产后护理服务。研究组产妇均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产妇均于产后6-8周开展康复治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南京伟思医疗科技公司的生物刺激反馈仪SA9800开展盆底治疗。治疗开始前,叮嘱产妇将膀胱排空,取半坐卧位,并分开双膝。贴上中性电极(四片,其中二片置于骨性组织的表皮,两片置于腹肌表面)。在治疗头表面均匀涂抹润滑导电膏,动作轻柔地把治疗头放进阴道(两侧金属均应置于阴道口内)。准确连接电极片和阴道电极治疗头与Phenix设备通道之间的连线。根据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模式.1.神经肌肉电刺激又称被动电刺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治疗方案2.肌电触发电刺激:主动训练和被动电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模式,3.多媒体生物反馈:患者主动训练盆底肌,有肌力训练、耐力训练、精准训练、游戏训练等。4.kegel模板训练5.放松训练:多媒体放松、呼吸放松、音乐放松6.盆底肌标准化训练:盆底肌肌肤区分训练、盆底肌纤维区分快肌训练、盆底肌纤维区分慢肌训练。盆底肌康复治疗时间:一周2-3次,一次30分钟。一疗程10次。
, 百拇医药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20.0软件包,一般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完成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盆底肌功能恢復情况
研究组产妇产后半年共出现1(2.38%)例尿失禁、3(7.14%)例盆腔脏器脱垂,对照组分别为11(26.19%)例、15(35.71%)例;研究组产妇产后半年的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阴道收缩压、盆底Ⅰ、Ⅱ类肌力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开展早期盆底肌肌康复治疗后的肌肉纤维收缩力情况
剖宫产产妇治疗前的Ⅰ类肌力持续收缩压为(20.22±2.06)cmH2O,治疗后为(28.12±3.33)cmH2O,治疗前的Ⅱ类肌力持续收缩压为(30.40±2.44)cmH2O,训练后为(45.82±4.03)cmH2O;剖宫产产妇治疗前的Ⅰ类肌力持续收缩压为(18.22±2.36)cmH2O,治疗后为(28.47±3.25)cmH2O,治疗前的Ⅱ类肌力持续收缩压为(21.13±2.24)cmH2O,治疗后为(46.33±4.13)cmH2O;顺产产妇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肌肉纤维持续收缩压改善情况优于剖宫产产妇,比较差异均具统计意义(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导致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和分娩,在分娩的过程中,盆底受到胎头的挤压出现盆底肌肉拉伸延长和扩张的情况,进而出现盆底神经改变和结缔组织连接分离;而在妊娠的过程中,受到子宫增大的影响,盆底出现慢性牵拉,进而造成软组织损伤,而妊娠激素水平的增加减弱了盆底支持结构[3-4]。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产后半年的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阴道收缩压、盆底Ⅰ、Ⅱ类肌力检测值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康复可达到有效预防产妇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目的。分析其原因在于,于分娩后的6-8周开展盆底肌康复,有助于产妇盆底功能更早地恢复。利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产妇盆底肌行低频电刺激,低频电流对产妇受损的盆底肌肌群产生刺激,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妇盆底肌和神经的兴奋性,刺激神经细胞的恢复,达到防止出现盆底肌肉萎缩的情况[5]。提示,早期盆底肌康复应依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借助锻炼等方式帮助产妇提高肛提肌和耻骨肌群的运动能力,以此来达到提升产妇康复效果的目的。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顺产产妇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肌肉纤维持续收缩压改善情况优于剖宫产产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康复在剖宫产和顺产产妇中均具有显著效果,且顺产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康复的恢复效果更为显著。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开展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有助于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恢复,降低产妇尿失禁概率,具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叶香,刘春妮,周海霞.产后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对会阴及盆底肌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2):154-156.
[2] 乔汇荃.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0(28):21-22.
[3] 奚晟黎.早期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2018,9(8):57-58.
[4] 陈晓琴,陈秋娜,宋岩.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对产妇产后盆底肌电值、盆底组织状态及下尿路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10(07):44-45.
[5] 谭雯.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效果与性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5):132-133., 百拇医药(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