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摘 要】 目的:比较CT与核磁共振在诊断股骨头坏死疾病的价值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CT、核磁共振诊断方式不同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核磁共振,对照组采取CT,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分期结果。结果: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上要明显优于CT诊断,但是在对于中晚期股骨头坏死上CT诊断率高于核磁共振。结论:股骨头坏死诊断方式不同,CT能够准确的诊断出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症状,同时其诊断成本较低。核磁共振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率较为敏感,其诊断费用相对比较高。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诊断;影像
引言
股骨头坏死是一个病理演变的过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股骨头疾病。临床资料显示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股骨头坏死发生在患者骨折愈合负重行走之后。例如骨折患者在还没有完全愈合就提重物;另一种则是骨组织自身病变。目前对于股骨头坏死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的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但是对于中晚期的股骨头坏死则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于股骨头坏死要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进入晚期实施手术治疗。临床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主要采取CT和核磁共振检查手段。所以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确诊或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对照组31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为(51.23±6.81)岁。采取CT诊断方法。(2)观察组31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9例。平均年龄为(50.23±5.51)岁。采取核磁共振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知情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种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的是CT诊断方法。CT采用的是飞利浦Bralliance 64排螺旋CT。3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采取的仰卧位,管电压120kV,管电流 220 ~ 300mA,扫描范围为髋臼顶部至股骨小转子,采用骨窗与软组织窗获取扫描图像,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重建层厚2.5mm,层间距3mm。(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核磁共振检查方式,其主要是采用西门子1.5T ESSENZA磁共振仪扫描,体部线圈,患者取仰卧位,获取双侧髋关节冠状位、横断面图像,选择SE 序列T1 加权像、TSE 序列T2 脂肪抑制成像及STIR 序列成像。T1WI参数设置:TR700ms,TE23ms,层厚4mm,层间距 1mm,矩阵256×256;T2WI 参数设置:TR4800 ~ 6000ms,TE80 ~130ms,层厚 4mm,层间距 1mm,矩阵256×256[1]。
, 百拇医药
1.3 评价标准 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 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 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CT和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率比较 对比62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经过核磁共振诊断的31例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高于经CT诊断的患者(p<0.05)。但是基于不同分期的情况看,0~Ⅱ期的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但是在Ⅲ期、Ⅳ期阶段,CT诊断的优势就突显出来,其准确率要明显高于核磁共振。
2.2 两种检查方法股骨头坏死影像学特征 MRI 影像学特征:0期显示正常;Ⅰ期显示T2 加权像1条高信号线信号位于低硬化反应线内侧,形成明显的双线征;Ⅱ期显示T1、T2 加权像上为高信号;Ⅲ期 T1加权像显示低信号,T2 加权像显示高信号;Ⅳ期显示T1、T2 均为低信号,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塌陷、变形。CT影像学特征:0 期显示正常;Ⅰ期显示股骨头中央呈星芒征变形,骨头中间骨小梁增粗;Ⅱ期显示股骨头外形正常,骨小梁有明显变形,有骨硬化与骨质疏松性囊变透亮区;Ⅲ期显示关节面有轻微塌陷、轻度骨碎裂与新月征;Ⅳ期显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关节面塌陷,出现畸形、半脱位[2]。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严重干扰患者的身心健康。长期以来早发现、早诊断、早确诊股骨头坏死疾病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举措。CT和核磁共振都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方法。CT可以对于股骨头多层面进行连续性的扫描,尤其是CT的高分辨率能够将股骨头增生、破坏等情况清晰的展现出来,但是CT对于不同层的病变组织特征也没有明显的显现优势。因此相对于早期的股骨头坏死诊断其诊断优势不明显。本研究中由于采取CT检查方式出现了2例漏诊患者(属于早期股骨头坏死)。
核磁共振能够准确的反映不同层面病变组织的代谢水平,其能够对软组织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尤其是可以观察到骨髓的细节。核磁共振对于患者股骨内侧直返细胞信号有较高敏感性,能够系统性分析骨头成线片状或片状水肿情况。由于股骨头坏死早期阶段,骨小梁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结构变化,因此相对而言核磁共振的诊断率比较高,其能够有效地对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等形成高敏感性[3]。
, http://www.100md.com
总之,股骨头坏死诊断方式不同,CT能够准确地诊断出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症状,同时其诊断成本较低。核磁共振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率较为敏感,其诊断费用相对比较高,所以在临床诊断上要结合患者不同的病情采取相应的诊断方式,以此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吕征,股骨头坏死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8,13(22):88-89
[2] 臧晓进,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與医学应用,2019,3(09):44-45
[3] 刘东旭,股骨头坏死患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 ,2017,25(2):26-28, 百拇医药(刘丹)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诊断;影像
引言
股骨头坏死是一个病理演变的过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股骨头疾病。临床资料显示股骨头坏死的病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股骨头坏死发生在患者骨折愈合负重行走之后。例如骨折患者在还没有完全愈合就提重物;另一种则是骨组织自身病变。目前对于股骨头坏死疾病的治疗主要采取的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但是对于中晚期的股骨头坏死则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于股骨头坏死要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进入晚期实施手术治疗。临床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主要采取CT和核磁共振检查手段。所以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确诊或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对照组31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为(51.23±6.81)岁。采取CT诊断方法。(2)观察组31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9例。平均年龄为(50.23±5.51)岁。采取核磁共振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知情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种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史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对照组采取的是CT诊断方法。CT采用的是飞利浦Bralliance 64排螺旋CT。31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在进行CT检查时采取的仰卧位,管电压120kV,管电流 220 ~ 300mA,扫描范围为髋臼顶部至股骨小转子,采用骨窗与软组织窗获取扫描图像,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进行重建,重建层厚2.5mm,层间距3mm。(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核磁共振检查方式,其主要是采用西门子1.5T ESSENZA磁共振仪扫描,体部线圈,患者取仰卧位,获取双侧髋关节冠状位、横断面图像,选择SE 序列T1 加权像、TSE 序列T2 脂肪抑制成像及STIR 序列成像。T1WI参数设置:TR700ms,TE23ms,层厚4mm,层间距 1mm,矩阵256×256;T2WI 参数设置:TR4800 ~ 6000ms,TE80 ~130ms,层厚 4mm,层间距 1mm,矩阵256×256[1]。
, 百拇医药
1.3 评价标准 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 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 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CT和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率比较 对比62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经过核磁共振诊断的31例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高于经CT诊断的患者(p<0.05)。但是基于不同分期的情况看,0~Ⅱ期的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但是在Ⅲ期、Ⅳ期阶段,CT诊断的优势就突显出来,其准确率要明显高于核磁共振。
2.2 两种检查方法股骨头坏死影像学特征 MRI 影像学特征:0期显示正常;Ⅰ期显示T2 加权像1条高信号线信号位于低硬化反应线内侧,形成明显的双线征;Ⅱ期显示T1、T2 加权像上为高信号;Ⅲ期 T1加权像显示低信号,T2 加权像显示高信号;Ⅳ期显示T1、T2 均为低信号,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塌陷、变形。CT影像学特征:0 期显示正常;Ⅰ期显示股骨头中央呈星芒征变形,骨头中间骨小梁增粗;Ⅱ期显示股骨头外形正常,骨小梁有明显变形,有骨硬化与骨质疏松性囊变透亮区;Ⅲ期显示关节面有轻微塌陷、轻度骨碎裂与新月征;Ⅳ期显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关节面塌陷,出现畸形、半脱位[2]。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严重干扰患者的身心健康。长期以来早发现、早诊断、早确诊股骨头坏死疾病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举措。CT和核磁共振都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方法。CT可以对于股骨头多层面进行连续性的扫描,尤其是CT的高分辨率能够将股骨头增生、破坏等情况清晰的展现出来,但是CT对于不同层的病变组织特征也没有明显的显现优势。因此相对于早期的股骨头坏死诊断其诊断优势不明显。本研究中由于采取CT检查方式出现了2例漏诊患者(属于早期股骨头坏死)。
核磁共振能够准确的反映不同层面病变组织的代谢水平,其能够对软组织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尤其是可以观察到骨髓的细节。核磁共振对于患者股骨内侧直返细胞信号有较高敏感性,能够系统性分析骨头成线片状或片状水肿情况。由于股骨头坏死早期阶段,骨小梁还没有出现明显的结构变化,因此相对而言核磁共振的诊断率比较高,其能够有效地对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等形成高敏感性[3]。
, http://www.100md.com
总之,股骨头坏死诊断方式不同,CT能够准确地诊断出中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症状,同时其诊断成本较低。核磁共振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率较为敏感,其诊断费用相对比较高,所以在临床诊断上要结合患者不同的病情采取相应的诊断方式,以此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吕征,股骨头坏死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8,13(22):88-89
[2] 臧晓进,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影像研究與医学应用,2019,3(09):44-45
[3] 刘东旭,股骨头坏死患CT与核磁共振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 ,2017,25(2):26-28, 百拇医药(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