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前后复查胃镜及病检,辨证施治并临床观察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80%,两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10-0058-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是消化内科常见病,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胃窦萎缩性胃炎与肠型胃癌关系较为肯定,因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自2004~2007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为2004~2007年我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以胃脘痞满、胃痛、嗳气、纳呆、嘈杂、乏力、便溏、消瘦、贫血等症状就诊,并经过电子胃镜及病检检查确诊,符合《实用内科学》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1]。用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门诊30例,住院2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43.2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1年,平均6年。对照组40例,门诊26例,住院14例;男31例,女9例;年龄31~63岁,平均41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1年,平均6.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用维酶素每次1g,每日3次,果胶秘120㎎,每日4次。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阿莫西林500㎎,每日3次,替硝唑1 g,每日1次;胆汁或十二指肠反流加吗叮啉10㎎,每日3次,三餐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自拟中药,基本方为: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0,茯苓10g,白芍15g,麦冬15g,石斛15g,生地30g,郁金15g,佛手15g,青黛3g(冲服),炙甘草9g。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随证加减:气滞者加枳壳10g,香附10g;湿阻者加厚朴10g,苡仁15g;血瘀者加丹参15g,五灵脂10g。日一剂,每剂加水500mL,煎后取汁300mL分2次温服。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服药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 百拇医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2]拟定。以治疗前及停止治疗后半个月以内的检查结果为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纤维胃镜复查胃黏膜灰白或苍白区消失或基本消失,血管显露不清;黏膜斑点状糜烂消失或基本消失,黏膜粗糙不平、颗粒状基本消失,胆汁反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纤维胃镜复查胃黏膜灰白或苍白区范围缩小1/2以上,血管网缩小在1/2以上,黏膜粗糙、颗粒状减轻,斑点状糜烂基本消失,胆汁反流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纤维胃镜检查均无明显改变或反见加重。
2 结果
临床表现 治疗组50例患者临床显效40 例(80%),有效6例(12%),无效 4 例(8%),总有效率92%;对照组40例患者临床显效20 例(50%),有效12例(30%),无效 8 例(20%),总有效率80%。治疗组临床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慢性浅表性胃炎继续、遗传因素、金属接触、放射、缺铁性贫血、生物性因素、体质因素、免疫因素、胆汁或十二指肠反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治疗措施就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保护胃黏膜,制酸减少H+弥散外,安定病人情绪、调整胃肠动力等。维酶素和果胶秘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和分泌,能促进黏膜和前列素合成,减少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降解,刺激黏膜和碳酸氢盐分泌,增加黏膜血流保护胃黏膜。幽门螺杆菌阳性者,给予阿莫西林和替硝唑杀灭幽门螺杆菌;吗叮啉加强促进胃蠕动,减少肠液反流。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程度上效果不错,但单一的治疗方法其治愈率和复发率比中西药同时治疗要差得多。
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于中医的“痞满”、“胃脘痛”、“嘈杂”范围[3],本病变多因慢性胃炎损伤脾胃,在正虚的情况下多因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情志不畅,肝郁气滞,导致肝胃不和;或脾胃虚弱,中焦湿热,气滞血淤。治疗上宜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瘀解毒。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以健脾胃之气,白芍、麦冬、石斛、生地养阴益胃,白芍和甘草敛阴柔肝,郁金和佛手理气消胀止痛,用青黛防癌变。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瘀解毒之功。根据症状辨证施治,灵活多用,既治标,又治本。这些中药与西药合用,共同促进保护胃黏膜。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且副作用少,疗程短,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周建中,陈泽民,危北海.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3 罗云坚余绍源.消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http://www.100md.com(宋永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10-0058-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是消化内科常见病,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胃窦萎缩性胃炎与肠型胃癌关系较为肯定,因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自2004~2007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均为2004~2007年我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以胃脘痞满、胃痛、嗳气、纳呆、嘈杂、乏力、便溏、消瘦、贫血等症状就诊,并经过电子胃镜及病检检查确诊,符合《实用内科学》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标准[1]。用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门诊30例,住院2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43.2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1年,平均6年。对照组40例,门诊26例,住院14例;男31例,女9例;年龄31~63岁,平均41岁;病程最长9年,最短1年,平均6.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用维酶素每次1g,每日3次,果胶秘120㎎,每日4次。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加阿莫西林500㎎,每日3次,替硝唑1 g,每日1次;胆汁或十二指肠反流加吗叮啉10㎎,每日3次,三餐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自拟中药,基本方为: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0,茯苓10g,白芍15g,麦冬15g,石斛15g,生地30g,郁金15g,佛手15g,青黛3g(冲服),炙甘草9g。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随证加减:气滞者加枳壳10g,香附10g;湿阻者加厚朴10g,苡仁15g;血瘀者加丹参15g,五灵脂10g。日一剂,每剂加水500mL,煎后取汁300mL分2次温服。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服药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 百拇医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2]拟定。以治疗前及停止治疗后半个月以内的检查结果为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纤维胃镜复查胃黏膜灰白或苍白区消失或基本消失,血管显露不清;黏膜斑点状糜烂消失或基本消失,黏膜粗糙不平、颗粒状基本消失,胆汁反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纤维胃镜复查胃黏膜灰白或苍白区范围缩小1/2以上,血管网缩小在1/2以上,黏膜粗糙、颗粒状减轻,斑点状糜烂基本消失,胆汁反流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纤维胃镜检查均无明显改变或反见加重。
2 结果
临床表现 治疗组50例患者临床显效40 例(80%),有效6例(12%),无效 4 例(8%),总有效率92%;对照组40例患者临床显效20 例(50%),有效12例(30%),无效 8 例(20%),总有效率80%。治疗组临床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本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慢性浅表性胃炎继续、遗传因素、金属接触、放射、缺铁性贫血、生物性因素、体质因素、免疫因素、胆汁或十二指肠反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治疗措施就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保护胃黏膜,制酸减少H+弥散外,安定病人情绪、调整胃肠动力等。维酶素和果胶秘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和分泌,能促进黏膜和前列素合成,减少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降解,刺激黏膜和碳酸氢盐分泌,增加黏膜血流保护胃黏膜。幽门螺杆菌阳性者,给予阿莫西林和替硝唑杀灭幽门螺杆菌;吗叮啉加强促进胃蠕动,减少肠液反流。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程度上效果不错,但单一的治疗方法其治愈率和复发率比中西药同时治疗要差得多。
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于中医的“痞满”、“胃脘痛”、“嘈杂”范围[3],本病变多因慢性胃炎损伤脾胃,在正虚的情况下多因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情志不畅,肝郁气滞,导致肝胃不和;或脾胃虚弱,中焦湿热,气滞血淤。治疗上宜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瘀解毒。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以健脾胃之气,白芍、麦冬、石斛、生地养阴益胃,白芍和甘草敛阴柔肝,郁金和佛手理气消胀止痛,用青黛防癌变。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祛瘀解毒之功。根据症状辨证施治,灵活多用,既治标,又治本。这些中药与西药合用,共同促进保护胃黏膜。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80%,且副作用少,疗程短,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 周建中,陈泽民,危北海.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3 罗云坚余绍源.消化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http://www.100md.com(宋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