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针灸推拿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305-01
【摘要】目的:肩周炎中医称之为“冻结肩”又有“漏肩风”之称。笔者采用针灸治疗粘连性肩周炎,能够解除肌腱粘连,帮助功能恢复。
【关键词】粘连性肩周炎;针灸;推拿
粘连性肩周炎是针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痛、功能性障碍为主症。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故亦称五十肩。近5年来,笔者采用封闭结合针灸、推拿治疗本病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我科自2004年~2006年,运用针灸、推拿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其中女性62例,男性38例,年龄45~65岁,病程3个月以内33例;3~6个月60例;6个月以上7例,单侧病变83例,双例病变17例。
, 百拇医药
1.2 症状体征:症状:多见于50岁左右之人,多为慢性发病,初时肩周微有疼痛,以夜间为甚,多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常不引起注意,1~2周后疼痛渐增,肩关节外展受限明显,肩关节其它方向活动功能可受限。体征:肩部不肿胀,肩前、后、外侧均可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耸肩”现象。肩征阳性(肩外展功能受限,被动继续外展时,可感到肩胛骨随之向外上转动,肩部随之高耸),病程长者可见肩臂肌肉萎缩,尤以三角肌为明显。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中医分型: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风寒湿型:肩部窜痛,遇风寒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气滞血瘀型:肩胛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治疗。主穴: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方义:局部近取肩髃、肩前、肩贞是谓“肩三针”配局部阿是穴、针刺泻法可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循经远取阳陵泉能疏筋活络,通经止痛,中平穴系现代新发现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诸穴远近相配,使病邪得祛,筋脉舒通,气血调和,疼痛自止。配穴:天宗、臂臑、曲池、手三足、外关、合谷等。TDP照射每日1次,每10天1疗程,并配合拔火罐治疗。
, 百拇医药
2.2 推拿治疗。患者端坐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术者主要是选运用滚法、揉法、拿捏法作用于肩前、肩后和肩外侧,用右手的母、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法,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以充分放松肌肉,然后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手,作牵拉,抖动和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肢作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解除肌腱粘连,帮助功能恢复。手法治疗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2~3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显效:部分症状、体征减轻,功能改善,可坚持日常生活和工作。好转:症状:体征减轻,日常生活工作受影响。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3.2 疗效结果:痊愈68例(68%),显效18例(18%),好转10例(10%),无效4例(4%),总有效率96%。
, 百拇医药
3.3 典型病例:患者李某,女,48岁,于2005年8月20日就诊,自诉右上肢疼痛3月,并逐渐加重,查:右上肢上举背伸功能受限,天宗穴、肩关节周围有压痛。X线示:右肩关节骨质未见异常。诊断:粘连性肩周炎。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及天宗穴注射后行小针刀拨离治疗1次,针灸治疗1疗程后,肩关节活动如常,疼痛消失。
4 讨论
粘连性肩周炎的主要病因是肩部长期慢性劳损,退行性改变,部分外伤,兼受风寒,致肩部疼痛,活动减少引起。其主要病理机制是因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从而阻碍肩关节的活动。局部消炎、解除粘连是治疗此病的关键肩周炎中医称之为“冻结肩”又有“漏肩风”之称,多见于50岁左右之人,因此又有“五十肩”之称。通常认为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退行性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见诱因为:肩关节周围病变如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腱炎、肩袖损伤,三角肌滑囊炎等波及关节囊而引起关节囊的慢性炎症和粘连。肩关节急性创伤,如挫伤、骨折、脱位,或因疼痛、肌肉痉挛,局部固定过久,肌力不平衡,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颈椎病、冠心病、肩部受寒、精神心理因素,以及体内感染病灶,内分泌紊乱等都可诱发冻结肩。其发病隐渐,偶有轻微受伤史。疼痛多位于肩关节前、外侧,可向上臂前侧放射,偶尔可达前臂屈侧。夜间更加不适,甚至影响睡眠。压痛常位于肱骨头和结节间沟。侧卧时疼痛加重。所有方向上主动及被动活动均受限,尤其旋转及外展活动受限明显。肩外展时,常呈耸肩征,为肩胛骨代偿性活动的表现。若强制进行活动则疼痛加剧。早期可见肩周围所有肌肉都可能有肌痉挛,特别是胸大肌和肩胛下肌尤为明显。患肢被迫靠近体侧并且内旋位。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肩关节囊以及肌腱韧带等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囊挛缩、粘连、纤维变,关节腔容积缩小,并有渗出、增生、肉芽组织形成等慢性炎症的改变。
, 百拇医药
针灸、理疗使组织渗出、纤维变易于吸收、改变。④推拿使增生肉芽组织等炎症性改变,易于恢复、消退。
参考文献
[1] 吴林生、金嫣莉主编.运动创伤的诊断和中医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王启才主编.针灸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 王和鸣主编.中医伤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130500 吉林省九台市中医院
, 百拇医药(陈亚杰)
【摘要】目的:肩周炎中医称之为“冻结肩”又有“漏肩风”之称。笔者采用针灸治疗粘连性肩周炎,能够解除肌腱粘连,帮助功能恢复。
【关键词】粘连性肩周炎;针灸;推拿
粘连性肩周炎是针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以单侧或双侧肩关节酸痛、功能性障碍为主症。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故亦称五十肩。近5年来,笔者采用封闭结合针灸、推拿治疗本病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我科自2004年~2006年,运用针灸、推拿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其中女性62例,男性38例,年龄45~65岁,病程3个月以内33例;3~6个月60例;6个月以上7例,单侧病变83例,双例病变17例。
, 百拇医药
1.2 症状体征:症状:多见于50岁左右之人,多为慢性发病,初时肩周微有疼痛,以夜间为甚,多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常不引起注意,1~2周后疼痛渐增,肩关节外展受限明显,肩关节其它方向活动功能可受限。体征:肩部不肿胀,肩前、后、外侧均可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耸肩”现象。肩征阳性(肩外展功能受限,被动继续外展时,可感到肩胛骨随之向外上转动,肩部随之高耸),病程长者可见肩臂肌肉萎缩,尤以三角肌为明显。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中医分型: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风寒湿型:肩部窜痛,遇风寒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气滞血瘀型:肩胛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暗或有瘀斑,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治疗。主穴: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足三里下1寸)。方义:局部近取肩髃、肩前、肩贞是谓“肩三针”配局部阿是穴、针刺泻法可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循经远取阳陵泉能疏筋活络,通经止痛,中平穴系现代新发现治疗肩周炎的经验效穴,诸穴远近相配,使病邪得祛,筋脉舒通,气血调和,疼痛自止。配穴:天宗、臂臑、曲池、手三足、外关、合谷等。TDP照射每日1次,每10天1疗程,并配合拔火罐治疗。
, 百拇医药
2.2 推拿治疗。患者端坐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术者主要是选运用滚法、揉法、拿捏法作用于肩前、肩后和肩外侧,用右手的母、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法,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以充分放松肌肉,然后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手,作牵拉,抖动和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肢作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解除肌腱粘连,帮助功能恢复。手法治疗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2~3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显效:部分症状、体征减轻,功能改善,可坚持日常生活和工作。好转:症状:体征减轻,日常生活工作受影响。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3.2 疗效结果:痊愈68例(68%),显效18例(18%),好转10例(10%),无效4例(4%),总有效率96%。
, 百拇医药
3.3 典型病例:患者李某,女,48岁,于2005年8月20日就诊,自诉右上肢疼痛3月,并逐渐加重,查:右上肢上举背伸功能受限,天宗穴、肩关节周围有压痛。X线示:右肩关节骨质未见异常。诊断:粘连性肩周炎。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及天宗穴注射后行小针刀拨离治疗1次,针灸治疗1疗程后,肩关节活动如常,疼痛消失。
4 讨论
粘连性肩周炎的主要病因是肩部长期慢性劳损,退行性改变,部分外伤,兼受风寒,致肩部疼痛,活动减少引起。其主要病理机制是因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从而阻碍肩关节的活动。局部消炎、解除粘连是治疗此病的关键肩周炎中医称之为“冻结肩”又有“漏肩风”之称,多见于50岁左右之人,因此又有“五十肩”之称。通常认为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退行性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见诱因为:肩关节周围病变如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腱炎、肩袖损伤,三角肌滑囊炎等波及关节囊而引起关节囊的慢性炎症和粘连。肩关节急性创伤,如挫伤、骨折、脱位,或因疼痛、肌肉痉挛,局部固定过久,肌力不平衡,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颈椎病、冠心病、肩部受寒、精神心理因素,以及体内感染病灶,内分泌紊乱等都可诱发冻结肩。其发病隐渐,偶有轻微受伤史。疼痛多位于肩关节前、外侧,可向上臂前侧放射,偶尔可达前臂屈侧。夜间更加不适,甚至影响睡眠。压痛常位于肱骨头和结节间沟。侧卧时疼痛加重。所有方向上主动及被动活动均受限,尤其旋转及外展活动受限明显。肩外展时,常呈耸肩征,为肩胛骨代偿性活动的表现。若强制进行活动则疼痛加剧。早期可见肩周围所有肌肉都可能有肌痉挛,特别是胸大肌和肩胛下肌尤为明显。患肢被迫靠近体侧并且内旋位。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肩关节囊以及肌腱韧带等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囊挛缩、粘连、纤维变,关节腔容积缩小,并有渗出、增生、肉芽组织形成等慢性炎症的改变。
, 百拇医药
针灸、理疗使组织渗出、纤维变易于吸收、改变。④推拿使增生肉芽组织等炎症性改变,易于恢复、消退。
参考文献
[1] 吴林生、金嫣莉主编.运动创伤的诊断和中医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王启才主编.针灸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3] 王和鸣主编.中医伤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130500 吉林省九台市中医院
, 百拇医药(陈亚杰)